湖南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丁德紅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朱思思
深圳市中科明望通信軟件有限公司 陳朝迎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王春林
高?!洞髮W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
湖南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丁德紅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朱思思
深圳市中科明望通信軟件有限公司 陳朝迎
賀州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王春林
社會對大學畢業(yè)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在“面向應用、突出實踐”、培養(yǎng)應用計算機的人才的原則指導下,本文從高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現(xiàn)狀、需解決的問題和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的實際出發(fā),提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以便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教學質量
我校是一所以文理為主兼有工、經(jīng)、管、法等多個學科的院校,每年有大量的學生要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能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對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深入探討大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教學改革的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從內容和方法上同時入手,找出一條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質量的可行之路,是目前高校勢在必行的一個問題。
1.1學生掌握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的教學水平、教學條件相差甚遠,致使來自不同區(qū)域的學生計算機知識的程度、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能用計算機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甚少,計算機基礎知識非常薄弱[1];
1.2教學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
高校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相同或相近,對各學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針對性不強,與學科、專業(yè)嚴重脫節(jié),不利于各學科、專業(yè)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發(fā)展。
1.3教學內容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社會要求《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授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及時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但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難以適應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需求,仍在講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一些陳舊過時的內容,這使學生對該課程本身得學習喪失了學習興趣[2]。
1.4考核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目前,高等學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評價體系多是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評價體系,分數(shù)成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掌握程度的主要標志,學生的積極性受限,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課程的教學效果相對差[2]。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操作性強的特點,因而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含應用計算機的技能,更應該強調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手段解決各學科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計算機教學應以理論為先導,加強實踐教學的教育模式,將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以便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理論教學要避免“照本宣科”,重在運用案例分析、任務驅動、專題討論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向學生介紹知識“什么時候用,用在哪里,怎么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科和專業(yè)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與專業(yè)、學科銜接緊密的分層分類的培養(yǎng)方案。實踐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知識的綜合度和難度,既要解決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又要照顧到學生操作技能提高的要求。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到實踐教學案例中,使學生通過相關的實踐案例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和操作技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領悟利用計算機這個工具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2.1科學分級,因材施教
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計算機基礎的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為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采用對新生進行摸底考試,根據(jù)結果進行分班、分層次教學。設免修、快班、慢班三個層次,各個層次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和進度,但要求學生最終都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3]。
2.2分層分類,改革教學內容
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作為高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各學科中的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為教學目的。當前,高校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不同學科、專業(yè)沒有區(qū)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同或相似,與專業(yè)、學科知識銜接不夠緊密,針對性不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一些內容與某些專業(yè)聯(lián)系不緊密,然而有些專業(yè)的學生想學習的內容又沒有包含在教學內容中。就計算機課程的實用性而言,學習的內容應能在實際學習和工作當中直接應用[4]。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宜采用分層分類培養(yǎng)方案。圍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合理的設置課程和實驗體系,確定所需教授的知識,根據(jù)所需要的知識來安排教學內容。介于此我們學校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成基本教學模塊和可選模塊兩部分。所有學生都要掌握的基本教學模塊包括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操作系統(tǒng)、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基礎和常用軟件使用等學生在大一統(tǒng)一進行學習。增加的可選模塊,如網(wǎng)頁制作、平面和三維設計、數(shù)據(jù)庫程序設計等用以滿足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需求[3]。
2.3更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課堂教學和網(wǎng)上學習相結合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課堂教學是以老師的“教”為主體。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生互動,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意義構建”的優(yōu)勢,而網(wǎng)絡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擴充和完善,多以學生的“學”為主體。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輔助學習兩者的結合即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師生交互式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完美結合。同時,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輔助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對象的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被動的學習真正變?yōu)閷W生主動的學習,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1]。
2.4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著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實用性強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學生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實踐教學。目前,各高校計算機基礎的實踐教學多以驗證實驗為主,且驗證知識點枯燥乏味,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大大減弱,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嚴重的限制。我們通過案例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到案例中,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和操作技能,讓學生體驗和領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EXECL軟件時,教師提出學校的《學生成績排名》這個案例。通過實際的案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fā),教學效果也會明顯提升。通過這個案例,學生既能掌握EXECL的使用,又能解決學生成績統(tǒng)計、分類、篩選、計算等的實際問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5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jù)。教材應考慮課程內容的銜接和知識體系結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我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網(wǎng)絡學習平臺,有利于學生在課后與老師交流。我們對一些操作性、實踐性強的計算機課程模塊,制作相應的課件、試題庫、講義、實驗指導書、教學錄像、素材庫,建立了課程網(wǎng)站。課程網(wǎng)站可滿足各專業(yè)、學科不同層次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的需求,且克服了傳統(tǒng)教材形式的單一性。
2.6更新課程考核方式
計算機基礎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考核上,應注重將實踐能力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重視實踐能力的考核,構建面向應用、側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使得考核評價方式更全面、客觀、公正、科學,以激勵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5]。
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在有限課時內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基礎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更廣泛地接觸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機會。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現(xiàn)狀及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若干點教學改革措施,分別在科學分級、分層分類教學、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教材建設和更新教學考核方式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實踐證明,從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的技能、利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各學科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出發(fā),分層分類的對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效果明顯。
[1]李盛瑜,張小莉.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改革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1,21(1):94-97.
[2]陳芝芬.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22).
[3]蔡慶華,江健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1):105-125.
[4]黃朝輝,陳志輝.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宜春學院學報,2013(3):147-150.
[5]解爭龍,田俊華,許青林,趙薔,梁新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20(6):77-78.
廣西高??蒲许椖浚↘Y2015ZD127),湖南文理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廣西高??茖W技術研究項目重點項目(ZD2014129),賀州學院教改項目(hzxyjg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