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修云 黃霞妮 徐明津 楊新國
摘 要 為了解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的關系,對廣西區(qū)內(nèi)5所高校793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大學生積極應對與生活事件和自殺意念都呈顯著負相關;消極應對與生活事件和自殺意念都呈顯著正相關;自殺意念與生活事件呈顯著正相關;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與自殺意念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 大學生 生活事件 應對方式 自殺意念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自殺意念作為自殺未遂者和自殺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動,備受社會關注。自殺意念是指“個體當前有自殺計劃和愿望,但未表露出自殺企圖,是評價自殺風險的重要標準”。有研究者認為生活事件是自殺意念的重要影響因素。生活事件對大學生自殺意念有正向預測作用。學者們在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研究中發(fā)現(xiàn)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也存在著緊密的關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問卷調(diào)查來探討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的關系,分析應對方式是否作為中介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活事件對自殺意念的作用,以期為自殺意念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廣西區(qū)內(nèi)5所高校793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其中,男生358人,女生435人;大一210人,大二212人,大三215人,大四156人。
1.2研究工具
(1)生活事件自評量表。量表由劉賢臣等編制,共27個題項,分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健康適應、受懲罰、喪失和其他6類因子,采用5級評分,生活事件總分等于各項事件評分之和。
(2)應對方式問卷。問卷由肖計劃等編制,共62個題項,分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6 類應對因子。
(3)自殺意念自評量表。量表由夏朝云等編制,包括絕望、樂觀、睡眠和掩飾四個因子組成,以“是”或“否”回答記分,得分越高,自殺意念越強??偟梅?2 分作為初步篩選有無自殺意念者,掩飾因子得分4分界定為無效問卷。
1.3施測與處理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由被試統(tǒng)一填寫,獨立完成,當場收回。運用SPSS18.0對回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jié)果
2.1大學生自殺意念的總體特征
依據(jù)夏朝云等編制的SIOSS量表中自殺意念得分12分作為有自殺意念的界定標準,檢出大學生自殺意念發(fā)生率為9.0%。
2.2大學生生活事件的總體特征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在生活事件的六個因子中,學習壓力得分最高,健康適應得分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最主要生活事件是學習壓力,其次分別為人際關系、喪失、受懲罰、其他和健康適應。
2.3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總體特征
本研究中把應對方式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種,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在應對方式6個因子上,解決問題得分最高,自責得分最低。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面對一些生活事件時,主要采取解決問題的方式,其次分別是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責。
2.4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的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進行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兩兩相關,其中積極應對與生活事件中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和其他五個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與健康適應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與自殺意念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消極應對與生活事件總分及其因子都呈顯著正相關,與自殺意念存在顯著正相關;自殺意念與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和其他五個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
2.5應對方式中介作用檢驗
3討論
本研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自殺意念發(fā)生率為9.0%,比國內(nèi)相關調(diào)查低。這可能受測量工具、調(diào)查地域等因素的影響。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日常生活事件得分依次為: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喪失、受懲罰、其他和健康適應。學習壓力是大學生最常見的生活事件。究其原因,首先,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促使大學生選擇參加不同考試、考取資格證書來立足社會,繁重的學習任務無形中給他們帶來了學習壓力。其次,學校各種評優(yōu)評先以及大學階段學習方法與內(nèi)容等與高中階段的差異,都會對大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家長“望子成龍”的期望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產(chǎn)生巨大學習壓力。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傾向于采取解決問題的方式應對遇到的負性生活事件。其次分別為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責。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閱歷的豐富,大學生的心智逐步走向成熟,在遇到負性生活事件時,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想辦法調(diào)動資源去積極應對。
自殺意念水平的高低與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密切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自殺意念與生活事件存在顯著正相關。Sunnqvist(2008)從生物學角度解釋了生活事件與自殺傾向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社會生活事件和疾病通過壓力影響自殺行為。當前大學生大都是90后,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和過度保護使他們?nèi)狈Κ氉詰獙Υ煺鄣哪芰?,在獨自面對生活事件的困擾時,很難恰當?shù)奶幚?,很可能使他們對于眼前的生活產(chǎn)生絕望感,從而出現(xiàn)自殺意念。父母對子女學業(yè)和未來工作的過高期望、當前社會就業(yè)壓力大等因素,都導致大學生對于未來有著壓力和恐懼,甚至產(chǎn)生自殺意念。
研究發(fā)現(xiàn)自殺意念與積極的應對方式及兩個因子(解決問題、求助)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及三個因子(自責、幻想與退避)存在顯著正相關。這是因為積極應對可以讓人在處理問題時產(chǎn)生積極的認知、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行為,這種積極情感體驗越強,對自我評價就越高,就越能夠理性對待和恰當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自殺意念水平也就低。生活事件與積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負相關,這表明更多的遭遇到人際關系等生活事件的大學生,越少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生活事件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正相關。因為人們遭遇到生活事件時,他們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如自責、退避、幻想等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暫時的逃避現(xiàn)實,減輕內(nèi)心痛苦。
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自殺意念密切相關。中介效應檢驗發(fā)現(xiàn)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對自殺意念的預測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生活事件部分通過應對方式影響自殺意念。Larzarus(1986)提出的應激交互作用理論認為應對方式可以調(diào)節(jié)人們對于生活事件的認知,緩解或加重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壓力,從而促進或降低人們保持身心平衡,在應激與身心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在面對生活事件時,應對方式越積極,他們的情感體驗就會越自信、樂觀,這種自信的心態(tài)可以幫助他們降低自殺意念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Beck A T,Steer R A,Ranieri W F.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self‐report version[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88,44(4):499-505.
[2] Casey P R,Dunn G,Kelly B D,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 idea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Five-centre analysis from the ODIN stud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6,189(5):410-415.
[3] 辛莘,何成森.氣質(zhì)性樂觀,生活事件與醫(yī)學生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2):113-115.
[4] 邵福泉.農(nóng)村中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2):184-186.
[5] Sunnqvist C,Westrin,Trskman-Bendz L. Suicide attempters: biologicalstressmarkers and adverse life events[J]. 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08,258(8):456-462.
[6] Lazarus R S,F(xiàn)lokman. 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NewYork: Springer,1984,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