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獲二氧化碳
約在2016年7月,一家瑞士公司“氣候工作室”,將在蘇黎世周邊的工廠開始捕獲二氧化碳,大約每月75噸。他們會再把二氧化碳銷售給附近的溫室來促進植物生長。
另一家公司——加拿大卡爾加里的“二氧化碳工程”,已經(jīng)在2015年10月開始捕獲二氧化碳,但尚未投入市場。他們的發(fā)展方向是把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
探秘宇宙物質
中國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2015年12月發(fā)射了造價1億美元的暗物質粒子探測器“悟空”號后,將會發(fā)射另外兩個空間科學探測器——空間科學探索系列的5顆科學衛(wèi)星中的第二及第三個。
世界首個量子通訊測試衛(wèi)星將于2016年6月發(fā)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將在年底升空,去搜尋黑洞和中子星這樣的輻射源。中國將于2016年9月完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建造,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物理學家認為,有賴于先進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存在,2016年有一個很好機會,他們將首次看到引力波存在的證據(jù)。
2016年,日本將會發(fā)射新一代X射線衛(wèi)星天文臺“Astro-H”,它能夠驗證“重中微子會發(fā)出暗物質信號”這一觀點。
歐洲超高能量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曾探測到一種疑似新粒子存在的痕跡。從2015年6月以來,LHC一直在以破紀錄的能量水平運行。隨著數(shù)據(jù)迅速積累,這些蛛絲馬跡也將逐漸明了。就算希格斯粒子沒有被證實存在,LHC仍能發(fā)掘奇特現(xiàn)象,如僅由膠子組成被稱為“膠球”的假想粒子。
飛向火星及更遙遠的星球
2016年,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運行軌道將使得這兩顆星球彼此更加接近,這為地球人的火星之旅創(chuàng)造了絕好機會。
一項由歐空局和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聯(lián)合執(zhí)行的任務,將抓住這次機會。他們共同研制的“地外火星2016號”將在2016年發(fā)射。這個科學探測器將會分析火星上的氣體,并測試著陸技術。
在更深遠的宇宙,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將在2016年7月到達木星。
2016年9月,歐空局的飛船羅塞塔,將沖向它環(huán)繞的彗星,這將是它的最終歸宿,而美國宇航局即將發(fā)射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會帶著樣品,從小行星“貝努”歸來??茖W家分析,它是一個威脅近地天體且非常神秘的小行星。
私人基金也可能參與到航天項目,加州帕薩迪納的非營利項目“Planetary Society”計劃在2016年4月開啟一個價值4 500萬美元的項目,用于測試光驅動宇宙飛船——光帆號。
摘自2016年《中國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