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夢
(綏化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姜夢
(綏化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積極心理學于20世紀80年代興起,它的誕生改變了傳統(tǒng)心理學側(cè)重于消極價值取向的狀況,主張關(guān)注人們的身體潛能和優(yōu)秀品質(zhì)。通過分析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給出了積極心理學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介紹了積極心理學運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希望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幫助。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預防
1.1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自從積極心理學理論引入我國,一直都被心理學界所重視。如今通過專家學者的不斷努力,使得積極心理學理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jié)合,而且獲得了可行性的方案。具體的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
1.1.1正面界定與研究心理健康
傳統(tǒng)的心理學研究一直是采取較為消極的取向模式,即主要限定在精神疾病的角度,通過研究病態(tài)或者“不健康”的心理來從事治療的,這就使得心理學研究被局限,呈現(xiàn)出不全面的態(tài)勢。Denier認為:所謂的心理健康應該由三個方面來衡量:一為積極方面,心理的健康,不僅僅取決于消極因素的多少,更要注重積極因素的多少。二為主觀性,主觀體驗是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客觀的條件僅僅對主觀體驗起到一定的影響,并不是直接原因。三為多維性,心理健康應該涉及人的方方面面,而不應該片面的、局限的去研究。積極心理學應該以積極層面為基礎,以主觀幸福感為指標,通過一定的手段培養(yǎng)人們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促使個體獲得較好的主觀幸福感。這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論指導,使之后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2致力于大學生積極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注重對個體心理疾病的治療,更注重個體對積極理想的培養(yǎng)、對高效工作狀態(tài)的追求、對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等。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具有向上的心態(tài)和健康成長的能力。因此,積極心理學更注重對于個體意志品質(zhì)、個人情感、獨立人格、生活習慣、感知認識等方面的積極引導,簡單地說就是注重對個體自信力的培養(yǎng)、對自制力的培養(yǎng)、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對情緒控制的調(diào)節(jié)等等,希望能夠使個體認清自我,可以對自身進行客觀的評價,給予自身較為科學合理的定位。
1.1.3積極預防為主
積極心理學提出的一個理論就是積極預防,即采用及時預防的手段,使得個體的各項能力得以重新塑造,使個體改變以往存在的缺陷和問題。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具有抵御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抵制不良的心理,可以解決輕度的精神疾病。因此,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只要能夠及時有效地對這種能力進行挖掘,對這種能力進行激活,就可以對大學生的內(nèi)部進行較為完善的塑造,使他們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擁有耐挫的能力,擁有自我調(diào)節(jié)不良心態(tài)的能力。
1.2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意義
首先,可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一直采取較為消極的取向模式,這使得教師通常將學生定位于病態(tài)的角度,只有學生先呈現(xiàn)出問題,然后才開始“對癥下藥”,這種方法一方面會使師生關(guān)系處于對立面,不利于雙方關(guān)系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會使學生更為注重自身消極的心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而積極心理學更為強調(diào)對個體積極層面的引導,使他們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讓他們更加注重主觀的幸福感,這樣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同時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得以整合。
其次,可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傳統(tǒng)的心理學注重消極的取向模式,而積極心理學注重對人們積極心態(tài)的培養(yǎng),這樣可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為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開辟了新的發(fā)展思路,可以通過傳統(tǒng)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的有機結(jié)合,對個體的心理進行更好的治療,使大學生擁有更為健康的心理。
2.1兼顧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心理問題的化解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應該完成兩個目標,即確保全體學生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質(zhì)和及時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有科學有效的完成了這兩個目標,才可以說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定期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學教育,及時的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另一方面要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定期治療,注重對他們積極心態(tài)的引導,對他們抵御不良因素能力的挖掘,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強大,使他們擁有自信,擁有積極的心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緒,發(fā)展人際關(guān)系,使學生可以早日擺脫困擾,重返健康正常的生活。
2.2著重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心理健康不僅是指人心理的疾病,還包括有高效的工作狀態(tài)、對美好理想的積極追求、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具有較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等等。同時,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擁有向上的發(fā)展?jié)撡|(zhì)。因此,積極心理學教育更為注重對個體積極品質(zhì)的引導,主要是注重對個體環(huán)境適應能力、情緒控制、心理承受能力、調(diào)節(jié)能力以及自信自制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自身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開發(fā),包括忠誠、誠實、仗義、信用、真誠、正直、誠實等。
2.3融合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guān)系
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教育,一直使學生和教師處于對立的局面。而積極心理學的誕生,不但改善了師生關(guān)系,而且更好地幫助學生認清自身,對自身進行了更科學的定位。在積極心理學中,它認為每一個個體,無論學生或者教師都是一個成長、發(fā)展的個體,而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對立關(guān)系。教師在進行教授學生時,首先要培養(yǎng)自身的積極心理,然后在積極心理的作用下客觀的看待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成長,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的問題。
積極心理學認為,通過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可以促進個體積極力量的培養(yǎng)、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以及積極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當個體由于較為豐富的積極體驗后,就可以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更容易使自身的人格得以升華。所以,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的積極體驗,當前主要的途徑有積極心理測量、積極人格培養(yǎng)、積極心理干預、開設積極心理學課堂等。
[1]王炳芳,聶金全,李衛(wèi)國.淺析人本主義教育在高職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上的作用[C]//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2012.
[2]陳昌凱,徐花,桑志芹.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學生心理健康類社團[C]//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2010.
[3]朱倩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思考[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 2007.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JIANG Meng
(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Positive psychology emerged in the 1980s,which has changed the negativ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and advocated concerning about people's physical potential and excellent quality.The application approach and metho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re proposed,hoping to have some help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ctive prevention
2016-05-18
G441
B
1674-8646(2016)14-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