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兆平
二老閣進呈書目校錄
駱兆平
清乾隆年間纂修《四庫全書》,今所見記載二老閣進呈書籍的目錄有三種:一、《二老閣進呈書目》[1],記錄進呈各書的書名、卷數(shù)或冊數(shù),共四十四種,編排隨意,無一定系統(tǒng)。二、《重編原附慈溪鄭氏二老閣進呈書目》[2],記錄書名、卷數(shù)或冊數(shù)、著者,除初編目所收四十四種外,據(jù)《浙江書錄》增補四種,據(jù)《四庫全書總目》增補十七種,共計六十五種,按四部分類編排。三、《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jié)呈送書目》[3],記錄書名、卷數(shù)或冊數(shù)、著者、本數(shù),共八十二種,編排亦無一定系統(tǒng)。因與三寶奏稱的八十二種數(shù)量相同,可能編錄于同一時期。
將《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jié)呈送書目》與《重編原附慈溪鄭氏二老閣進呈書目》互校后,發(fā)現(xiàn)《重編原附慈溪鄭氏二老閣進呈書目》中,有《春秋金鎖匙》《名臣言行錄》《周子年譜》《扁鵲神應(yīng)針灸玉龍經(jīng)》《腳氣集》《閑窗括異志》《耳鈔秘錄》七種書為《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jié)呈送書目》所未載。上述兩種進呈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互校后,又發(fā)現(xiàn)《四庫全書總目》增出《黎子雜釋》《龍筋鳳髓判》二種。這樣,有據(jù)可查的二老閣進呈書達到九十一種。
今復(fù)查,《四庫全書總目》記載“浙江鄭大節(jié)家藏本”有如下四十八種:
經(jīng)部
郭氏家傳易說十一卷,宋郭雍撰。易類著錄。
易象解四卷,明劉濂撰。易類存目。
周易不我解二卷,明徐體乾撰。易類存目。
易辨一卷,明豐坊撰。易類存目。
易會八卷,明鄒德溥撰。易類存目。
易領(lǐng)四卷,明郝敬撰。易類存目。
周易廣義四卷,明鄭敷教撰。易類存目。
十愿齋易說一卷霞舟易箋一卷,明吳鐘巒撰。易類存目。
讀易略記無卷數(shù),明朱朝瑛撰。易類存目。
尚書要義存十七卷序說一卷,宋魏了翁撰。原目二十卷,第七、八、九卷佚。書類著錄。
論語筆解二卷,舊本題唐韓愈李翱同注。四書類著錄。
史部
御侮錄二卷,不著撰人名氏。雜史類存目。
平倭四疏三卷,明張煥撰。詔令奏議類存目。
象臺首末五卷,宋胡知柔編。傳記類著錄。
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續(xù)集八卷別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前集后集朱子撰,續(xù)集別集外集李幼武補編。傳記類著錄。
錢塘先賢傳贊一卷,宋袁韶撰。傳記類著錄。
孫威敏征南錄一卷,宋滕元發(fā)撰。傳記類著錄。
種太尉傳一卷,宋趙起撰。傳記類存目。
周子年譜一卷,宋度正撰。傳記類存目。
名臣像圖一卷,明吳守大撰。傳記類存目。
定變錄六卷,明許徽編。傳記類存目。
嶺海輿圖一卷,明姚虞撰。地理類著錄。
海語三卷,明黃衷撰。地理類著錄。
漕河圖志三卷,明黃瓊撰。地理類存目。
問水集三卷,明劉天和撰。地理類存目。
子部
治世龜鑒一卷,元蘇天爵撰。儒家類存目。
性理要解二卷,明蔡清撰。儒家類存目。
楊子折衷六卷,明湛若水撰。儒家類存目。
胡子衡齊八卷,明胡直撰。儒家類存目。
大本瓊瑤發(fā)明神書二卷,舊本題賜太師劉真人撰。醫(yī)家類存目。
六壬畢法賦一卷,宋凌福之撰。術(shù)數(shù)類存目。
大六壬無惑鈐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術(shù)數(shù)類存目。
字學(xué)新書摘鈔一卷,元劉志惟撰。藝術(shù)類存目。
永昌二芳記三卷,明張志淳撰。譜錄類存目。
黎子雜釋一卷,明黎久之撰。雜家類存目。
灼薪劇談二卷,明朱承爵撰。雜家類存目。
補妒記八卷,舊本題京兆王績編。雜家類存目。
龍筋鳳髓判四卷,唐張 撰。類書類著錄。
林居漫錄前集六卷畸集五卷,明伍袁萃撰。小說家類存目。
閑窗括異志一卷,宋魯應(yīng)龍撰。小說家類存目。
聞見錄一卷,明姚宣撰。小說家類存目。
集部
絳守居園池記注一卷,唐樊宗師撰,元趙仁舉吳師道許謙注。別集類著錄。
黎岳集一卷附錄一卷,唐李頻撰。別集類著錄。
皆非集二卷附一枝軒吟草二卷,明萬達甫撰。別集類存目。
陸密庵文集二十卷錄余二卷詩集八卷詩余四卷,清陸求可撰。別集類存目。
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宋孔延之編。總集類著錄。
九代樂章二十三卷,明劉濂撰。總集類存目。
玉霄仙明珠集二卷,明吳子孝撰。詞曲類存目。
二老閣進呈書籍,除了《四庫全書總目》記載的外,還有如下四十三種:
大衍索隱三卷,宋丁易東撰。一本。
吳園先生易解九卷序論五卷雜說泰論各一篇,宋張根撰。內(nèi)有缺卷,二本。
三易備遺十卷,宋朱元升撰。二本。
易義古象通八卷,明魏濬撰。四本。
周易說翼三卷,明呂柟撰。二本。
大象觀二卷,明劉元卿撰。二本。
周易訂詁十六卷,明何楷撰。六本。
尚書表注(卷數(shù)失載),元金履祥撰。一本。
毛詩說序六卷,明呂柟撰。二本。
毛詩原解三十六卷,明郝敬撰。六本。
周禮訓(xùn)雋二十卷,明陳深撰。四本。
周禮傳五卷翼傳二卷圖說二卷,明王應(yīng)電撰。十四本。
儀禮旁通一卷,宋楊復(fù)撰。二本。
禮問二卷,明呂柟撰。二本。
春秋傳二十卷,宋葉夢得撰。四本。
古微書三十六卷,明孫瑴編。六本
理學(xué)宗傳二十六卷,清孫奇逢輯。十二本。
龍溪語錄八卷,明王畿撰。八本。
三子定論(卷數(shù)失載),清王復(fù)禮輯。一本。
警時新錄二卷,明胡澄撰。一本。
十八史略(卷數(shù)失載),元曾先之輯。三本。
話腴甲集二卷乙集二卷,宋陳郁撰。一本。
投轄錄一冊,宋王明清撰。一本。
存心錄十卷,明吳沉撰。六本。
未齋雜釋一卷,明黎久之撰。一本。
東巢雜著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一本。
天目先生集二十一卷,明徐中行撰。十本。
幾亭文錄三卷幾亭外書九卷,明陳龍正撰。五本。且抄秘錄一冊,四本。
古音叢目五卷,明楊慎撰。二本。
書法鉤元四卷,元蘇霖輯。
書纂五卷,一本。
十處士傳一卷,明支立撰。二本。
包參軍集(卷數(shù)失載),明包大中撰。二本。
霞海篇一卷,明孔天允撰。二本。
使東日錄一冊,明董越撰。二本。
太乙十精風(fēng)雨賦(卷數(shù)、著者失載),五本。
行營妙法三卷總論一卷,偽黃石公。一本。
神應(yīng)經(jīng)(卷數(shù)失載),明陳會撰。一本。
春秋金鎖匙一卷,元趙汸撰。鈔本。
扁鵲神應(yīng)針灸玉龍經(jīng)一冊,元王氏撰。鈔本。
腳氣集一冊,宋車若水撰。鈔本。
耳鈔秘錄一冊,不著撰人名氏(原注:明嘉靖時人)。
乾隆三十九年(1774)七月二十五日上諭:“今進到之書,于纂輯后仍須發(fā)還本家,若不載明系何人所藏,則閱者不能知書所自來,亦無以彰各家珍弆資益之善。著通查各進到之書,其一人而收藏百種以上者,可稱為藏書之家,即應(yīng)將其姓名附載于各書提要末。其在百種以下者亦應(yīng)將由某省督撫某人采訪所得,附載于后?!薄端膸烊珪偰俊分浂祥w進呈之書稱“浙江鄭大節(jié)家藏本”,屬于“藏書之家”,受到記名表彰。據(jù)此,鄭氏二老閣進呈之書當(dāng)在百種以上,其失載或失檢之書尚有可能再發(fā)現(xiàn)。
注釋:
[1]阮元等編:《天一閣書目》卷一附錄,嘉慶刻本。
[2]薛福成等編:《天一閣見存書目》卷末附錄,光緒刻本。
[3]《各省進呈書目》,民國印本。
作者通訊地址:天一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