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偉
(新疆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張治中主政新疆期間的政策失誤研究
杜 偉
(新疆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摘 要]張治中作為三民主義的忠實信仰者,在主政新疆期間主張親蘇聯共、民族平等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政策,有效地穩(wěn)定了新疆局勢,促進了新疆和平解放。張治中在新疆主政,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人文精神,其高尚情操值得后人學習。但是,張治中主政新疆期間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一些失誤。正確總結張治中主政新疆的經驗教訓,對貫徹黨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疆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張治中;民族問題;新疆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21
1944年秋,新疆三區(qū)革命爆發(fā),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迅速在新疆地區(qū)展開。但是,由于艾力汗吐烈等為首的一小撮反動分子脫離祖國,仇殺漢人,建立“東土耳其斯坦政府”,試圖分裂祖國。在這種危機情況下,蔣介石派張治中主政新疆。張治中主政新疆期間的歷史貢獻主要有三:一是堅持民族團結,穩(wěn)定新疆局勢,維護祖國統一;二是克服萬難,解救盛世才時期關押在監(jiān)獄中的中共黨員;三是推動促進新疆的和平解放,協助中央開展新疆工作新局面。但是,張治中主政新疆期間,也有一些不足。通過梳理張治中主政新疆期間的一些失誤,總結歷史經驗,對于貫徹黨中央制定的新疆政策,做好新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張治中早年曾參加廣東護法運動,擁護孫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后在黃埔任教,在此期間張治中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始終是堅信不疑。1924年,孫中山提出:“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1]這種新三民主義思想不僅對政府產生了影響,也對張治中以后在新疆處理民族問題確立了一個基本方針。
張治中認為新疆問題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問題?!白郧宄撩駠觊g盛世才黑暗統治結束為止,無不以殖民政策統治新疆,每當新省人民因不堪壓迫剝削,起來法抗時,統治者總是以武力勘平,勘平之后,又繼之加以剝削。高壓過度了人民又起來反抗,如此循環(huán)不已,便構成了新疆的歷史——民族壓迫和反抗民族壓迫的歷史?!盵2]128也正是這種民族壓迫的歷史現象,促使張治中認為解決新疆問題首先要改變過去的民族壓迫,本著民族平等原則來治理新疆,這就是張治中在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影響下所采取治理解決新疆問題的方法。1945年12月3日,張治中在對中訓團新疆分團全體師生講話說:“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主張民族平等的,彼此間沒有什么叫輕視。實行三民主義之后,人與人間,民族與民族間,完全平等地相安相處,互信互助。”[3]張治中在1946年國民黨舉行的六屆二中全會上作有關新疆的報告,最后得出結論:“以三民主義的力量來保障新疆,以健全修明的政治力量來安定新疆,以充分的經濟力量來建設新疆。以三民主義的力量來領導新疆,新疆一定接受我們的領導;以修明的政治力量來安定新疆,新疆一定得到安定;以充分的經濟力量來建設新疆,新疆一定可以建設成功?!盵2]445不僅如此,在他頒布《施政綱領》中,也可以看出他治理新疆的三民主義精神?!妒┱V領》的主旨是“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之下,保障全省和平,擁護國家統一,實行民主政治,加強民族團結,共同努力,完成三民主義新新疆的建設?!盵2]470可見三民主義對張治中的影響之大,因此張治中治理新疆的主張就是“增進中蘇親善,擁護國家統一,實行民主政治,加強民族團結”。這一主張在當時來看,是充分考慮了新疆的實際情況,也對新疆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944年秋,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今阿爾泰地區(qū))三個專區(qū)爆發(fā)了反抗盛世才的高壓剝削統治的起義。由于盛世才主政期間的恐怖統治以及國民黨軍人對新疆各族人民的壓迫與剝削,使當地各族少數民族對漢人統治極為憎惡,于是產生了一些極端的民族矛盾——反漢,殺漢。其次,由于盛世才投靠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使原來偽裝親蘇獲取蘇聯支援的盛世才很快變臉發(fā)起反蘇反共,在外交方面開始為難蘇聯。這使得蘇聯感覺受到愚弄,開始找機會報復盛世才,于是蘇聯暗中支持三區(qū)革命?!霸谔K聯的塔什干、阿拉木圖等地均設有培訓新疆人員的軍事基地,出版并傳回各種反盛、反國民黨的宣傳品。1944年11月,‘三區(qū)革命’爆發(fā),蘇聯派遣陸軍和空軍給予支援。蘇聯波里諾夫率領的現代化裝備的俄羅斯部隊,斯坎德爾率領的哈薩克、柯爾克孜騎兵更給起義部隊以強有力的支援?!盵4]后期三區(qū)革命在一些激進的少數民族組頭目的帶領下走向極端化,成立了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懸掛星月旗。并且以政府身份與張治中代表的國民政府談判。在張治中的一再堅持最終三區(qū)方面放棄了政府身份。但是在新政府成立之后,伊寧地區(qū)還是保留這種制度,張治中在訪問伊寧地區(qū)時“某些個別地方還有懸掛著‘東土耳其斯坦’國旗的”。[2]486可以看出來,當時伊寧地區(qū)為代表的三區(qū)方面只是在表面與國民黨政府達成表面的和平,仍然有極端的民族主義存在。而張治中在當時作為新疆主席,對這種分裂國家的行為并沒有堅持自己的“擁護祖國統一”的政治主張,為了使得談判順利進行對這一問題采取妥協的辦法,這也為以后關于三區(qū)特殊化的問題埋下了隱患。
三區(qū)方面表面上是服從新政府的,但實際上卻保留著自己的制度,不愿服從新政府的體制?!叭齾^(qū)供應局恢復與國軍開往國境守備兩事雖然雙方達成協議。但伊方始終拖延沒有實行,而且軍隊保持著原來服裝戴星月帽徽,旗幟仍還用綠底星月旗。伊方對一般機關如司法、郵政、電報、海關也是拖延,沒有讓中央方面派人前往工作,雖然他們口頭答應可以辦,可以恢復事前的狀態(tài),也和主管部門訂了合約。三區(qū)各縣也始終不和省政府發(fā)生關系,政令無法推行?!盵2]534很明顯三區(qū)方面想保持這種特殊化,但是由于訂了合約,也無法再拖延下去,因此阿合買提江也感到壓力。但是張治中始終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也沒有根據合約強行執(zhí)行,他想通過這種中立的辦法來表示他對三區(qū)方面的誠意,以此來感化三區(qū)主動回歸體制??墒撬倪@種縱容并沒有得到三區(qū)的領情,反而遭到了南京政府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張治中更加左右為難,如果他強行改編軍隊,駐軍三區(qū),必然會遭到三區(qū)方面的懷疑,如果不這么做,南京政府質疑他的軟弱和親蘇問題。這使得他在南京政府也會失去信任。這種三區(qū)特殊化的存在使得新的聯合政府名存實亡。在對待三區(qū)特殊化的問題上張治中采取的這種妥協的辦法雖然維持了新政府的表面和平,從張治中來看,是為了維護“擁護國家統一,實行民主政治,加強民族團結”的政策,而做出的政治上的妥協,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國民黨內部以及地方國民黨軍隊的質疑,從而進一步激化了國民黨和三區(qū)方面的矛盾,這也使得張治中的政策與他的實際行動相背離。
烏斯?jié)M是哈薩克族封建落后勢力代表之一,他曾參加了1941年柯克拓海(今富蘊)哈薩克族牧民第二次暴動。失敗后各處游走,主要在新蒙邊界活動,由于力量弱小故不時四處搶劫,脅迫牧民入伙。由于受到外蒙支持,烏斯?jié)M在布爾根河成立了“阿爾泰哈族復興委員會”。“復興委員會向牧民發(fā)出公開信,提出爭取自由、自治、組織哈薩克族軍隊、禁止?jié)h人居住阿山、禁止?jié)h族軍隊駐扎阿山等八項主張,號召牧民“忠實誠懇參加我部”,“全體反漢人”。烏斯?jié)M用掠奪牧民牲畜的辦法,迫使他們參加反對盛世才政權行列。[2]347這種由于盛世才壓迫統治的極端反漢思想是嚴重的極端民族思想,這種思想也不利于新疆的和平穩(wěn)定。他對自己族人的統治采取的也是封建的剝削制,這是一種落后的不得人心的壓迫方式。
新疆新政府成立后,烏斯?jié)M任阿爾泰專員,但由于他的封建狹隘的思想,使得他看不上這個小小專員。國民黨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拉攏烏斯?jié)M反三區(qū)革命。在三區(qū)同國民黨政府代表和談期間,烏斯?jié)M開始同國民黨人暗中勾結。1946年11月,烏斯?jié)M派代表哈拉提巴依帶信來見張治中,[5]378這次見面主要是要求國軍駐軍邊境,請求經濟救助,最重要的是以邊防重要為由請派國軍駐扎。接見后,烏斯?jié)M的代表又同宋希濂有過秘密接觸。[2]317而張治中在回憶錄中寫道:“會見后這位代表又間接秘密向張治中會見”。[2]536雖然張治中就代表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回答,但是這種秘密會見必然會使得三區(qū)方面的代表們有所猜疑。
第二次烏斯?jié)M又派代表玉素甫來面見張治中,[2]536關于烏斯?jié)M第二次派的代表通過對比發(fā)現各有不同,《新疆簡史》認為這位代表叫拉提甫。[5]在宋希濂的自述中寫道“九月三日,烏斯?jié)M又派第二個代表來了,名字叫拉提普?!盵6]240張治中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對別的要求沒有答應,只派去一個電臺?!盵2]536而包爾漢在回憶錄寫道:“國民黨軍方先后兩次援助了大量的步槍、輕機槍、子彈,還有一部電臺(配備三人同往)。”[6]317不僅如此,宋希濂在回憶錄中也寫道:“烏斯?jié)M第二次派來的代表拉提甫提出的具體要求,張治中召集我們商討好幾次,有時討論到深夜一兩點才散,最后,張治中改變了他先前猶豫態(tài)度,決定盡可能地支持烏斯?jié)M。同時張治中又指示陶峙岳和我,發(fā)給烏斯?jié)M部步槍四百支(或者三百支,確數記不明確了),輕機槍十多挺,以及必需的彈藥等,并命軍務處(即是軍統局派在新疆的特務機關,這個軍務處名義上屬于新疆警備司令部的一個處,實際上受西北行轅迪化辦公廳的直接領導)處長余萬選派一個電臺隨拉提甫一道到烏斯?jié)M那里去(我記得這一組電臺一共去了三個人),隨時報告那邊的情況。張治中并指示我和陶峙岳,這一工作要絕對機密地進行,萬不可使阿合買提江知道?!盵7]通過對比發(fā)現,張治中對待烏斯?jié)M改變了以往的猶豫的態(tài)度,這種做法也違背了他當初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很快三區(qū)方面對張治中的行為強烈不滿,伊犁政府撤消了烏斯?jié)M的職務,并出動騎兵團攻打烏斯?jié)M。因為有宋希濂的支援,烏斯?jié)M一直與伊犁方面抗衡。在這期間烏斯?jié)M在當地大肆掠奪搶劫破壞當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在烏斯?jié)M發(fā)動對當地的暴動,張治中并沒有用軍事打擊烏斯?jié)M的反動行為。他認為這是內部矛盾,還派代表去找烏斯?jié)M談話?!皬堉沃斜救穗m努力于新疆省的和平,但沒能制止宋希濂支持烏斯?jié)M反對三區(qū)的行為。要規(guī)勸人民接受烏斯?jié)M的統治,顯然也是行不通的?!盵6]319張治中在對待烏斯?jié)M問題上一味的縱容和容忍,不僅與他的執(zhí)政理念相違背,而且也在當時滋生了一批像烏斯?jié)M這樣的大民族主義思想,這是不利于新疆的和平穩(wěn)定的,這不僅是對大民族主義思想的妥協,同時也是對國民黨內部的妥協,是為了國民黨在新疆地區(qū)的統治。
由于聯合政府夭折,張治中在新疆的政策既得不到三區(qū)為代表的各少數民族的支持,也得不到國民黨的擁護。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張治中決定辭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兼職。在新疆省政府主席人選中,張治中認為選擇一個少數民族干部有利于新疆穩(wěn)定,但是這個人要得到中央的認可。于是只剩下麥斯武德。麥斯武德因反對盛世才逃亡內地,在中央任國民政府委員十多年。[2]541但是,這位中央推舉的少數民族領導人并沒有得到新疆人民的支持。
麥斯武德在土耳其留學,接受了泛土耳其主義思想。[6]321麥斯武德上臺后,由于他極端地推行泛土耳其主義,不但反蘇,而且逐漸反漢、反中央,甚至提出“高度自治”的論調。[2]571麥斯武德上臺后,重用土耳其主義分子擔任專員、縣長、會立學校和一些重點學校的校長。麥斯武德的這一系列行為充分暴露了他的反民族、反國家的政治野心。張治中在推舉麥斯武德時,總以國民黨利益出發(fā),考慮是否有利于國民黨的統治而并非真正地站在新疆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對于任用麥斯武德,張治中雖然考慮到任用少數民族來管理本民族事務,有利于新疆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他并沒有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來推舉人才,而是任用國民黨中央推舉的人,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張治中還是站在國民黨的利益上考慮問題,他所做的一切最終還是要維護國民黨在新疆的統治。對這一系列事情的處理,很難看到張治中“擁護國家統一,實行民主政治,加強民族團結”的主張,他的容忍和退讓最終導致聯合政府的失敗,也結束了他在新疆的執(zhí)政。
張治中曾多次對包爾漢說:“我到新疆是為了糾正歷史的錯誤,償還歷史的罪債?!盵6]320他認為歷史的錯誤和罪債是“統治者的大漢族主義,對新疆一直采取的高壓愚民政策,從而使新疆人民流了數不清的血”。[6]320可見張治中氣魄之大,但是要想將自己的雄心壯志付諸于實踐,豈是如此容易,張治中雖然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他并沒有堅持,在巨大現實和背后國民黨的利益之間并沒有很好地做出權衡,他試圖兩面都想維護,可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立場。張治中在處理新疆問題時的思想也是處于矛盾之中的,他愿意同三區(qū)方面和好,共同維持新疆的和平穩(wěn)定,但是他對三區(qū)方面又缺乏正確的評估,尤其是在處理“二二五事件”上,他把三區(qū)一方斥為“搗亂分子”“偏激分子”,這也是導致三區(qū)與聯合政府分裂的原因之一。
張治中在新疆主政期間雖然有鮮明的政治主張,但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國民黨在新疆的統治,至于他在新疆的一系列實踐活動,也是盡力地維持這個統治。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張治中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總是和他的政治主張相違背。
新疆民族問題一直以來就是新疆發(fā)展的重要問題,民族團結對新疆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疆的繁榮發(fā)展同時也促進著民族團結。張治中在新疆執(zhí)政期間,能夠站在民主立場上,客觀地看清新疆歷史是民族壓迫和反抗民族壓迫的歷史,并且通過具體的實際行動真正地為新疆的建設發(fā)展著想,免除捐稅,組建實業(yè)公司,組織新疆建設技術輔導團,組建西北文化建設協會,修建紅雁池水庫等,為新疆的近代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民族問題的處理上,張治中難免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通過以上一系列事件,張治中在新疆的民族政策最終以他自主請辭告終。
(責任編輯 遠 揚)
[參考文獻]
[1]孫中山選集:下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26.
[2]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
[3]張治中.對新疆當前應有的認識[N].新疆日報,1946-01-16.
[4]馮海燕.張治中在40年代對新疆國際環(huán)境的認識及其親蘇政策[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81-85.
[5]新疆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新疆簡史:第三冊[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479.
[6]包爾漢.新疆五十年[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
[7]宋希濂.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241-242.
[中圖分類號]K2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454(2016)03-0077-04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簡介]杜偉(1990-),男,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