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總集團市政道橋工程總承包部 向倩
節(jié)氣,連接古今的窗口
□住總集團市政道橋工程總承包部 向倩
近年來頗愛讀書,最愛的書籍莫過于朱偉的《微讀節(jié)氣》。初次接觸這本書中的小文是在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夜讀”欄目。央視主持人敬一丹配樂詩朗誦,使得原本就美麗的文字更加趣味盎然,情趣和美感躍然耳邊與眼前。
說起二十四節(jié)氣的由來,《尚書·堯典》中已經(jīng)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記載,只不過叫日中、宵中、日永與日短。古人以星座在黃昏時出現(xiàn)來定位春夏秋冬,有一套星相學知識,兩至兩分確立后,加上兩啟(立春、立夏)、兩閉(立秋、立冬),就有了八節(jié)。這八節(jié)每節(jié)三氣,就成了二十四節(jié)氣。
整本書中,我最愛“大暑”節(jié)氣這篇。大暑為六月中,天熱到極點。大暑三候: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裊裊神秘在靜夜里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jīng)不遠了。后五日,“土潤褥暑”,褥是濕,濕氣濃重,蒸郁而令人難耐。再五日“大雨時行”,因濕氣積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時行以退暑,最熱時秋即攜大雨來臨。還是東漢劉熙《釋名》解釋的最準確,他說: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
重新審視我們古人的生活態(tài)度,節(jié)令可能是一個有趣的窗口:從春到秋到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飲,耕田而食,雞犬互為鳴吠,四時自然成歲。人在天地蔭庇哺育下,隨季與草木鳥獸和諧共生。
節(jié)氣,它系著我們的血脈。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從中吟花弄月,又隨季發(fā)展出一整套詩意化的生活方式,誕生出大量的詩詞歌賦,使本來平常的一個個日子都變得有滋有味,無論朝代更替、即是兵荒馬亂也不被影響,一代代人復歸為泥土,又一代代誕生。它們就支持著一個偉大的民族,有滋有味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