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建 新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
?
歐洲史研究新動態(tài)
侯 建 新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
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USE(United States of Europe) 成為歐洲人的新期待。在學術上,這種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就體現(xiàn)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學”(European Studies)的興起。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歐洲大學遠程教育協(xié)會(EADTU)的人文教育項目委員會1993年設計并組織編纂了“什么是歐洲”叢書,進一步推動了“歐洲學”的發(fā)展。隨著“歐洲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歐洲已被視為一種多元一體的文化或文明;歐洲史也不再被視為歐洲各國史的加總,而是日益超越民族國家中心論,成為一部有機的、整體的歐洲文明史。*①Peter Rietbergen,Europe:A Cultural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5, “Prologue”, pp. XVIII; Mary Fulbrook ed., Europe since 1945,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75—276.這正是國際歐洲史學界的新趨勢。
近三十年來,我國學術界除了以當代歐洲及歐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歐洲學”之外,世界史特別是歐洲史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例如王覺非先生主編的《歐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朱寰先生主編的《歐羅巴文明》(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陳樂民先生的《歐洲文明的進程》(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和《歐洲文明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侯建新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歐洲文明進程研究》獲得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立項,致力于梳理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世界史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該項目匯集了該領域最出色的學者,除天津師范大學之外,還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以及英國伯明翰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該項目分為17個子課題,依次是歐洲語族與民族、農民與土地產權、基督教與歐洲社會、歐洲的政府演變、歐洲的司法、歐洲賦稅史、歐洲的城市與城市化、歐洲的大眾信仰、歐洲生活水準與消費、歐洲的大學、歐洲社會貧困與救濟、歐洲的對外貿易與殖民、歐洲民眾教育變遷、歐洲的中央政府與地方自治、歐洲的觀念的歷史、歐洲工業(yè)與工業(yè)化、歐洲市場經濟演進。本項目打破傳統(tǒng)的斷代史的體例,采用專題性敘述方式,而且每一個專題具有連貫性,從中世紀早期延續(xù)至當代,這對每個專題的作者都是嚴峻的挑戰(zhàn)。每個專題之間有著內在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分題不分家”??傊擁椖苛η笱芯渴巧钊氲?,而不是一般泛泛而論的;是系統(tǒng)的而不是碎化的;是有魂魄和血肉的,而不是簡單的資料堆積。預計最終成果17卷。與該重大招標項目相配合的是,天津師大歐洲文明研究院劉景華教授任首席專家的2014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歐洲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及借鑒意義研究”,以及張乃和教授負責的天津市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歐洲文明與現(xiàn)代化”等。另外,該院還編輯出版學術期刊《經濟社會史評論》和每年定期投入的“西學文庫”,這使得天津師大歐洲文明研究院成為我國歐洲文明研究的重要平臺之一。
以中國人的眼光透視歐洲文明的核心要素,把握歐洲文明的歷史脈動,構建起中國人對歐洲文明的認知體系和話語體系,同時向國民傳遞準確的歷史知識,是我國歐洲史學者義不容辭的使命,也是中國的歐洲史研究的重要方向。
(責任編輯: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