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發(fā)展對策研究※
李萍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我國從2000年以來開始了對移動學習的研究,但對于從大學生學習者角度探討英語移動學習具體應用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和分析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的情況,為開發(fā)符合學生需求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本研究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面向華中科技大學、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及武漢商學院等3所學校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學生普遍歡迎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但由于移動學習資源相對缺乏、學生自控力較差、缺乏相應的移動學習策略等原因,造成移動學習效率較低。建議開發(fā)移動學習資源,建立移動學習平臺,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移動學習。
英語移動學習;調(diào)查;發(fā)展對策
進入21世紀,在學習發(fā)展領域最熱門的詞匯之一是移動學習。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生的學習。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模式之一,正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重要途徑。
目前來看,國內(nèi)發(fā)表的關于移動外語學習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設計開發(fā)移動學習軟件和平臺[1][2],教育技術(shù)方面的論文[3]、[4]發(fā)表最多,其次是學習模式和學習策略方面的研究[5]。近年來,盡管也出現(xiàn)了對大學生移動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6],但對于從大學生學習者角度探討英語移動學習具體應用的研究較少。調(diào)查和分析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的情況,為開發(fā)符合學生需求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有助于對大學生移動學習中的盲目性給予指導,以此推廣和普及移動學習的理念以及體現(xiàn)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移動學習模式。
(一)研究內(nèi)容
本研究從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現(xiàn)狀入手設計調(diào)查問卷,從大學生移動設備擁有情況、對英語移動學習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對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對移動學習所持的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進行調(diào)查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為開發(fā)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移動學習模式和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基本情況:擁有哪些移動終端設備?是否有移動學習的經(jīng)歷?使用移動設備上網(wǎng)時經(jīng)常瀏覽的網(wǎng)頁有哪些?(2)英語移動學習體驗:對于學英語來說,你最希望在移動設備上實現(xiàn)哪些功能?最喜歡的呈現(xiàn)形式?在移動設備上,你希望通過什么方式獲取英語學習資源?你喜歡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3)英語移動學習方法:對獲取的英語學習資料如何利用?會在哪個時間段進行英語學習?你喜歡的英語移動學習方式是什么?(4)對移動學習的評價:對移動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如何?注意力是否集中?影響移動學習普及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對象
此次問卷調(diào)查面向華中科技大學、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及武漢商學院等3所學校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所用的調(diào)查問卷參照了廣西師范大學熊巧巧[8]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里設計的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問卷設計好后,發(fā)布在免費問卷調(diào)查平臺--問卷星上,邀請三所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線作答。最后獲得有效答卷111份,其中男生17人,女生94人。
(三)研究方法
(一)基本情況
111名學生中,100%的人擁有手機,49.5%的人擁有電子詞典,26.13%的人擁有ipad等平板電腦。其中97.3%的學生通過WIFI上網(wǎng)。有90人有移動學習的經(jīng)歷,占比為81.08%。學生使用移動設備時,90.09%的學生經(jīng)常瀏覽休閑娛樂類網(wǎng)頁,62.16%的學生瀏覽英語學習類,61.26%的學生瀏覽新聞資訊類。
(二)英語移動學習內(nèi)容
對于學習英語知識和提高技能而言,學生更注重通過移動設備來提高聽說技能。學生最希望在移動設備上練聽力(85.9%),其次是練口語(72.07%)和查詞典(72.07%),再次是記單詞(67.57%),學語法、練閱讀、同步課文學習和練寫作占比不高。
調(diào)查表明,學生更希望學習資料以視頻(76.58%)、音頻(66.67%)、圖片(58.56%)的方式呈現(xiàn),最不希望以文本的方式呈現(xiàn)(32.43%)。原因在于受移動學習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文字上。他們更傾向于那些圖文并茂的移動學習資源。
學生最喜歡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為情境式(72.07%),其次為問題解決式(46.85%),講解式(45.05),新聞資訊類(33.33%)。
2.3 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數(shù) 結(jié)果(表1)表明:損傷后4 h、12 h,治療組BALF中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數(shù)均較對照組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英語移動學習方式
關于“在移動設備上,你會對獲取的英語學習資料如何利用?”這一問題,回答“資源收集”者占68.47%,“資源的傳播與分享”者占54.05%,“即學即用者”占42.3%。
關于“你會在哪個時間段進行英語學習?”,學生主要在自習時(67.57%)和遇到不懂問題時(55.86%)進行移動學習。有意識地支配空余時間學習者不多。49.55%的選擇“零散時間(如排隊、等人”,選“無聊時”的占46.85%。原因在于移動學習的效率不高。
關于“自主學習方式”,“用英語學習軟件自主獨立學習”占75.68%,“下載英語學習資源到移動設備”占68.47%,“通過微博、微信接收英語學習資訊”占54.05%,“在線互動交流學習”占35.14%。
(四)移動學習管理和評價
關于對移動學習的管理,58.56%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對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比較差。在通過手持移動設備學習英語的過程中,38.74%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注意力容易分散,被周圍的環(huán)境干擾,71.17%的同學選擇“不一定。依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而定”。
一般而言,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娛樂消遣活動時注意力不需要高度集中。但是,在進行英語學習時,由于處于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中,容易受外界影響和干擾,造成容易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較低。
被調(diào)查者對移動學習的認同度較高。90.99%的同學認為移動學習能滿足個性化需求。72.07%的同學認為目前影響移動學習普及的因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移動英語學習策略。
(一)開發(fā)并設計豐富的學習資源
英語移動學習的資源設計首先應充分考慮其實用性和趣味性。單一的文字資源或聽力資源不受歡迎,對于移動學習來說,視覺內(nèi)容更重要。它可以是一段視頻,一段音頻,也可以是圖文并茂的微課。微課因其教學時間較短(最長不超過20分鐘),教學內(nèi)容集中(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資源容量較小,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
英語移動學習的資源設計還要考慮其泛在性的特征,使資源能夠在多種終端上(包括PC機、平板電腦、手機等)跨屏幕使用。
(二)開發(fā)利用移動學習平臺
1、利用微信平臺
通過訂閱號實現(xiàn)信息的定制化服務。老師推薦有利于英語學習的信息平臺如翻譯教學與研究、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英語、英語風等要求學生訂閱。訂閱后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通過該公眾賬號的信息平臺收取相關的信息內(nèi)容并學習。
加入微信群組學習。教師將課堂上的講義和課外的學習資料通過文本信息、圖片信息、視頻信息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這些相關內(nèi)容。此外,微信語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個方便的通信手段,學生能直接用語音向老師進行提問或咨詢,老師也能快速的用語音回答,便于師生間及時通訊交流。
2、移動應用軟件有很多移動應用軟件可供選擇。如“外研隨身學”App是為大學生全新設計研發(fā)的一款聽課文、看視頻、學單詞的手機應用,“樂背單詞”App是幫助背單詞的手機應用。
通過任何移動設備均可獲取在線作業(yè)的提交、打分和反饋系統(tǒng)。學生們采用云存儲系統(tǒng),可以隨時隨地提交他們的作業(yè)。教師利用該系統(tǒng)自動對每位學生提交的作業(yè)進行評分并反饋。
3、建立基于校園網(wǎng)的移動學習平臺
現(xiàn)在,很多高校實現(xiàn)了校園WIFI免費全覆蓋。建立基于校園網(wǎng)的移動學習平臺,在平臺上投放慕課、微課等學習資源和試題庫,建立自主學習系統(tǒng)和自主學習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便于學生在線學習、做練習、互動討論、參加測試、了解學習效果,便于教師監(jiān)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安排等。
(三)增強教師移動學習意識
隨著手機的普及,校園低頭族不斷增加。學生喜歡使用移動設備獲取信息,進行網(wǎng)購、娛樂、社交等。教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改變以往以課堂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將所授課程借助移動方式做出調(diào)整。一些碎片化的知識可以要求學生課外進行移動學習,課堂上進行系統(tǒng)地講授和討論。利用慕課、微課等在線課程教學平臺,采用翻轉(zhuǎn)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授課,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探討移動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高校學生都具備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他們對移動學習有著較強的興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移動學習的經(jīng)驗,使得移動學習的效果不太理想。教師有目的地幫助他們制訂移動學習計劃,將學習任務分割成小的、易完成的任務分期完成,加強對移動學習時間的管理。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網(wǎng)上與同伴分享移動學習的經(jīng)驗,最終找到適合自身的移動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歐陽城添.基于移動教育支持平臺英語單詞智能型泛在學習系統(tǒng)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4月.
[2]董坤坤.基于WAP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平臺設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5月.
[3]馬俊波.M-learning與外語學習的對接:從CALL到MALL.外語電化教學,2007(05):30-36.
[4]李興敏.外語教學的移動模式 [J].電化教育研究,2009(03): 109-111,120.
[5]姜琪瑤,樓青.移動學習方式與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整合的模式探討[J].吉林教育,2010(04):7-8.
[6]熊巧巧.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調(diào)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14年4月.
責任編校:饒 敏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Mobil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I Pi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China has studied m-learning since 2000s,but there is little applied research on m-learning of English language with college learners as subjects.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college students' m-learning experiences of English language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E-learning.The study is don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with subjects of students from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bile Industry,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m-learning is popular with college students,but the lack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self-monitor and tutorial guidance leads to low learning efficiency.It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establishment of m-learning platforms and joint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m-learning.
English mobile learning;research;development strategies
H319
A
2095-7955(2016)05-0088-03
武漢市教育局教學研究項目《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3128)。
2016-08-19
李 萍(1969—),女,武漢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