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用哲學引領文化研究闊步向前
      ——洪曉楠主要研究領域與學術成就

      2016-03-16 22:10:30邱金英
      文化學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實力哲學科學

      邱金英

      (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

      【學林人物】

      用哲學引領文化研究闊步向前
      ——洪曉楠主要研究領域與學術成就

      邱金英

      (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洪曉楠(1963-),安徽桐城人。1985年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物理專業(yè),1991年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畢業(yè),2006年獲大連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9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曾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長,現(xiàn)為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4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獲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大連市優(yōu)秀專家。擔任教育部哲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哲學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張申府張岱年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教育廳社科委哲學學部委員,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團委員,遼寧省哲學學會副會長,遼寧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副會長,遼寧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第四、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政府咨詢委員,大連市政協(xié)委員,大連市哲學學會理事長?!吨袊軐W年鑒》《自然辯證法通訊》《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化軟實力》《文化哲學》等編委??茖W出版社《科學技術哲學文庫》編委,人民出版社《科技哲學與科技管理叢書》副主編,人民出版社《科學與人文研究叢書》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化哲學、科學文化哲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圍繞著中國近代以來的哲學與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綜合創(chuàng)新派”文化哲學研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科學文化哲學研究、科學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研究、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等研究方向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研究成果。

      一、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研究

      洪曉楠在《當代中國文化哲學研究》(大連出版社,2001)、《文化哲學思潮簡論》(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哲學的文化轉向》(人民出版社,2009)等著作中,圍繞著中國近代以來的“古今中西”之爭,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1)以當代西方文化哲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參照,以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論爭的問題為核心,明確地將中國近代以來的哲學與文化的發(fā)展具體界定為是文化哲學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文化哲學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著作、重大事件和論爭,都能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重新加以反思、總結和評價。從研究的時間跨度來看,不僅研究了中國近代以來的一些文化哲學思潮,而且重點研究了從“五四”運動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哲學思潮;從研究的范圍來說,不僅研究了祖國大陸以及港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哲學思潮,而且從“文化中國”的視角,將港臺文化哲學納入整個中國20世紀文化哲學的整體框架中來研究并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研究了海外華裔學者的文化哲學探求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影響,同時還研究了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哲學思潮對當代中國文化哲學發(fā)展的影響。(2)在張岱年、方克立、郭齊勇等先生的影響下,首次將方克立先生(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提出的“三派哲學對立互動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現(xiàn)代新儒家哲學、自由主義西化派哲學)作為一個文化哲學研究范式,以此作為分析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流派演變和發(fā)展的基本范式,揭示了當代中國文化哲學是以自由主義西化派文化哲學、保守主義派文化哲學(其主要代表為當代新儒家文化哲學)、唯物史觀派文化哲學三派對立互動而發(fā)展的機制,考察了祖國大陸、港臺以及海外華裔學者關于中國文化與哲學發(fā)展的種種構思,對中體西用、全盤西化、西體中用、復興儒學、綜合創(chuàng)新等觀點,都做了詳細描述和解析,展示了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思潮的三派對立互動的復雜關系,從而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綜合創(chuàng)新派”的文化哲學。(3)研究了20世紀中國文化哲學思潮演變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且與20世紀西方文化哲學思潮的發(fā)展進行了比較分析。對國內有關新儒家研究的成果進行了批判地整合,并從文化哲學的視角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首次在整個漢語學界系統(tǒng)地分析和總結了自由主義西化派的文化哲學思想;對唯物史觀派的文化哲學思想按照“綜合創(chuàng)新論”的文化觀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總結,特別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代表人物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文化思想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分析并論證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透過復雜的、艱苦的斗爭來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4)圍繞中國的現(xiàn)代性建構這條主線,分析了哲學的文化轉向,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實踐詮釋學,重點研究了綜合創(chuàng)新派文化哲學和現(xiàn)代新儒家文化哲學對中國現(xiàn)代性建構的不同方案,具體分析了現(xiàn)代性在科技發(fā)展和城市建設中表現(xiàn)出來的“悖論”,展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性的未來前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方克立教授在接受《哲學動態(tài)》記者采訪時,充分肯定了洪曉楠在文化哲學研究方面所作的工作,指出:“……洪曉楠等同志也在闡釋和宣傳‘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載《哲學動態(tài)》2002年第4期)。方克立教授指導的博士生于惠玲在她撰寫的博士論文《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的歷史考察》“第七章 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的闡揚和發(fā)展”專設一節(jié)“第三節(jié) 其他諸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六、洪曉楠的《當代中國文化哲學研究》”指出:“洪曉楠在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先后發(fā)表了《綜合創(chuàng)新與文化發(fā)展》……等系列文章,并出版專著《文化哲學思潮簡論》和《當代中國文化哲學研究》,從文化哲學的角度,對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這里以洪曉楠的《當代中國文化哲學研究》一書為其代表性成果,對他的有關思想作一簡要介紹?!?于惠玲:《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2003年)。在對現(xiàn)當代新儒家文化哲學研究方面,主要考察了現(xiàn)當代新儒家文化哲學發(fā)展的背景及其演變過程,對現(xiàn)當代有代表性的新儒家文化哲學進行了較為深入地研究,發(fā)表了系列研究論文。對于此方面工作,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郭齊勇教授在《近20年來中國大陸學人有關當代新儒學研究之述評》以及《近五年來中國大陸研究儒學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等論文中高度評價了本人所作的工作,指出:“有一批學者,例如,方克立、李錦全、呂希晨、鄭家棟、宋志明、胡偉希、黃克劍、羅義俊、陳來、楊國榮、高瑞泉、李宗桂、陳少明、景海峰、王守常、田文軍、李維武、顏炳罡、蔣國保、余秉頤、張祥浩、施忠連、韓強、李翔海、鄭大華、周熾成、蕭濱、柴文華、洪曉楠等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個人也在這一領域做了十數(shù)年研究,雖成就不大,然獲益匪淺?!币驴∏浒l(fā)表了《世紀之交中國文化哲學研究述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李小娟發(fā)表了《近年來文化哲學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6期)、《近年來文化哲學研究的新進展》(《哲學動態(tài)》2001年第8期)、《新世紀中國文化哲學的發(fā)展趨勢》(《哲學動態(tài)》2002年第12期)都引述了洪曉楠觀點,特別是在《新世紀中國文化哲學的發(fā)展趨勢》(《哲學動態(tài)》2002年第12期)一文中,李小娟指出:“跨進21世紀,中國文化哲學在深化理論問題研究的同時,其理論研究和理論建構開始從零散走向系統(tǒng)與自覺。涌現(xiàn)出一批直接以文化哲學為研究論題的成果,其中包括一些比較厚重的文化哲學論著,比如衣俊卿的《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洪曉楠的《文化哲學思潮簡論》(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年版)等。”

      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

      從整體上、宏觀上系統(tǒng)地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軟實力理論。在洪曉楠的代表性成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中,他提出的主要觀點如下:(1)從哲學視角研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在于首先明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涵。文化軟實力概念的內涵和理論可以認為就是文化力與軟實力的內涵與理論的有機結合。這種結合不僅將使中國綜合國力的理論發(fā)展得更全面、完整,也會使文化力和軟實力的理論本身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種廣義的文化軟實力,是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硬實力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對國外與文化軟實力理論相關的思潮進行了評析,具體分析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yè)”論、約瑟夫·奈的文化軟實力理論、馬修·弗雷澤的文化軟實力理論、曼紐爾·卡斯特的文化認同理論等。如果說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主要是從國際關系的角度考慮美國問題的,那么我們所講的軟實力則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結合的中國本土化的文化軟實力理論??紤]到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在這一發(fā)展階段,提高國家軟實力不僅涉及到國際關系還涉及到國內發(fā)展,兩者缺一不可。我們理解的軟實力是內部能力與外部能力并重的軟實力,是綜合對內對外兩個維度而非局限于對外維度意義上來探討軟實力。(3)提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就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國家軟實力的命題。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與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等硬實力相互影響、相輔相成,是指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國家文化軟實力,簡言之就是源自文化的力量,它是指一個國家通過該國文化基于國際社會認同而產生的親和力、吸引力或影響力來維護和實現(xiàn)國家利益的能力,其作用相對而言比較柔和緩慢,其結果常常是無形的、潛在的,是構成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包括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民族習慣、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的精神觀念的文化因素,還涉及具有國家特色的經濟建設、政治文明、法制進程以及外交政策等模式對他國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它向內之于創(chuàng)造主體,表現(xiàn)為自信、自強、自固力,對國家和民族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向外顯現(xiàn)為一種實在的競爭力、協(xié)調力、融合力、影響滲透力,在提高一國在全球化的新時空結構中競爭里的同時,也成為人類共享價值的一部分,為形成全球共同體或全球性社會服務。就此而言,我們可以將國家文化軟實力分為五個組成部分:即激勵中華民族形成強大向心力的文化凝聚力;獲得國外仿效的文化吸引力;推動發(fā)展、追求領先的文化創(chuàng)新力;將文化要素組織成效能最大有機整體的文化整合力;向外界正確表達意圖的文化輻射力,并將此貫徹整個課題,形成了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理論。從一定意義上說,在以上五種力中,文化凝聚力與文化吸引力互為內外,文化整合力與文化輻射力互為內表,文化創(chuàng)新力是吸引子。文化凝聚力強,可以轉化為文化吸引力;反之,文化吸引力強有助于提升文化凝聚力。文化整合力強可以轉化為文化輻射力;反之,文化輻射力強有助于增強文化整合力。文化創(chuàng)新力強對內可以增強凝聚力,提升文化整合力;對外可以擴大吸引力,增強輻射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國家文化凝聚力是內核(內源)要素,國家文化吸引力是基礎要素,國家文化創(chuàng)新力是倍增要素,國家文化整合力是結構要素和集成要素,國家文化輻射力是功能要素。(4)提出了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有助于我們認識問題的本質,定量分析則更有利于我們將問題講清楚,為此構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文化軟實力評估體系由“基本指標”和“特色指標”兩部分構成,總分值為100分?!盎局笜恕闭?5分,反映了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資源的基本情況,設置了凝聚力、吸引力、創(chuàng)新力、整合力和輻射力等五方面的測評項目,每項占15分,18條測評指標,57項具體測評內容?!疤厣笜恕辈捎昧思臃值姆椒?,最高分值為25分,是反映文化軟實力創(chuàng)建和管理中的個性和特色的指標,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化獲得世界認可的情況。為了簡化對世界主要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評估,我們將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簡化為三個組成部分,從而形成文化軟實力構成要素的簡化模型:獲得國外仿效的文化吸引力;推動發(fā)展、追求領先的文化創(chuàng)新力;向外界正確表達意圖的文化輻射力。其中,文化吸引力是基礎要素,文化創(chuàng)新力是倍增要素,文化輻射力是功能要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世界主要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做出了評估,找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存在的差距,并以孔子學院為例考察了中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成功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面臨的主要問題。(5)提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做到“五元并舉”,實施五大戰(zhàn)略:即提高國家文化凝聚力戰(zhàn)略,提高國家文化吸引力戰(zhàn)略,提高國家文化創(chuàng)新力戰(zhàn)略,提高國家文化整合力戰(zhàn)略,提高國家文化輻射力戰(zhàn)略。(6)提出了在對外交往中,我國也越來越重視“政治議程”的設置,從而將富有中國元素的信息傳遞給世界,以新的路徑來提升中國話語權,確立中國在世界中的良好形象。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內主要解決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后的文化生產之間的矛盾,對外主要是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鞏固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段膮R讀書周報》2014年8月22日第10版發(fā)表《新維度 新思路 新方法——評洪曉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閆海田在《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4期發(fā)表《“軟實力”的力量和意義——評洪曉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書評,對洪曉楠團隊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科學文化哲學研究

      文化強國之路必然是科學與人文統(tǒng)一、協(xié)同發(fā)展之路,文化事業(yè)繁榮、文化產業(yè)發(fā)達之路。為此,洪曉楠較早地將文化哲學與科學哲學進行綜合研究,在國內開拓了科學文化哲學這一研究領域,這方面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1)在洪曉楠的代表性成果《科學文化哲學的研究綱領》(《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年第6期)中將綜合創(chuàng)新方法首次應用于科學文化哲學研究。該文指出:科學文化哲學一方面是以作為文化的整個科學為研究對象,即“關于科學文化的哲學”,是人們對科學文化進行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的哲學反思;另一方面是從文化哲學的視角來反思科學,借鑒文化哲學研究的視角、方法等來研究科學??茖W文化哲學的研究綱領主要包括三條原則:倡導科學和技術是人的事業(yè),充分借鑒和吸收各種哲學資源,提倡綜合創(chuàng)新的方法??茖W文化哲學將必然帶來科學哲學領域的革命,科學文化哲學將成為整合科學的歷史研究、科學的知識社會學研究、科學的哲學研究以及科學的文化研究領域的一門重要學科。(2)在《科學文化哲學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一書中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科學文化哲學。早在1999年,洪曉楠先后發(fā)表《20世紀西方科學哲學的三次轉向》《從科學哲學到科學文化哲學》,指出西方科學哲學經歷了社會-歷史的轉向、文化的轉向、后現(xiàn)代的轉向,明確提出“科學哲學必須溢出自然科學亞文化的范圍而面向整個的科學文化,走向科學文化哲學才是真正的出路”。在國內第一本《科學文化哲學研究》的專著中,洪曉楠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以文化哲學的視野來透視當代科學哲學的發(fā)展,從而提出了“科學文化哲學”這一范疇。以這一范疇為核心總結和反思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研究成果,對西方科學哲學的轉向特別是文化的轉向、對后現(xiàn)代主義與科學哲學的結合和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的理論淵源、演變過程以及發(fā)展前景,對于后殖民主義科學文化哲學、女性主義科學文化哲學等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發(fā)展出科學文化哲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全書提出了波普爾是科學文化哲學的先驅、庫恩是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之父等觀點,介紹了費耶阿本德、利奧塔、羅蒂等西方著名哲學家的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思想,特別是在國內首次將哈丁的后殖民主義科學文化哲學以及女性主義科學文化哲學思想納入科學文化哲學的范疇來進行研究,從而在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上,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3)在《科學文化哲學的前沿探索》(人民出版社,2008)中系統(tǒng)地考察、整合了西方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知識社會學)、科學史等(統(tǒng)稱Science Studies)的成果,分析了科學文化哲學的四個向度:科學史向度的科學文化哲學、科學(知識)社會學向度的科學文化哲學、科學文化研究向度的科學文化哲學以及科學哲學向度的科學文化哲學。通過從文化哲學的視角反思,在分析科學史、科學知識社會學、科學哲學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文化哲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劃界問題、科學合理性問題以及科學客觀性問題。通過討論在科學文化哲學中科學與非科學劃界標準的演變以及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文化科學)的劃界問題,考察了在西方引起很大轟動的索卡爾事件與“科學大戰(zhàn)”,論證了科學與人文的融合的必要性,并站在科學文化哲學的立場對科學劃界問題進行評價;通過對邏輯主義的理性觀、歷史主義的理性觀的分析,重點考察了SSK、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后殖民科學文化哲學、女性主義科學文化哲學對科學合理性理解的新視野、新觀點,并進行評價;通過對邏輯實證主義與科學客觀性、歷史主義與科學客觀性、SSK對科學客觀性的分析,重點研究了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視域中的科學客觀性;后殖民主義對科學客觀性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女性主義科學文化哲學視域中的客觀性(如哈丁主張的從“弱客觀性”到“強客觀性”,朗基諾主張的情境經驗論)的理論,并站在科學文化哲學的角度對科學客觀性問題進行了評價。在此基礎上,對本研究的結論、局限性以及今后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后現(xiàn)代科學文化哲學、后殖民科學文化哲學、女性主義科學文化哲學對科學劃界問題、科學合理性、科學客觀性等問題研究的實質就在于如何從多維的視野深刻地揭示科學的本質,豐富了科學的形象,拓寬了科學哲學的研究視野。(4)提出了“第二種科學哲學”,考察了“第二種科學哲學”的譜系。洪曉楠在專著《第二種科學哲學》(人民出版社,2009)的“前言”中明確提出:“第二種科學哲學”這一書名的靈感來自于吳國盛教授發(fā)表的“第二種科學哲學”一文,雖然在此之前我在給學生講課時也用過“第二種科學哲學”“另一種科學哲學”“另類科學哲學”這一稱謂。我和吳國盛先生對“第二種科學哲學”的理解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兩者的相同點是:我們所稱謂的“第二種科學哲學”是相對于“第一種科學哲學”而言的,“第一種科學哲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傳統(tǒng)科學哲學、正統(tǒng)科學哲學,我們都認為應該“恢復廣義‘科學哲學’的廣義性,在正統(tǒng)科學哲學之外,建立第二種科學哲學”。兩者的不同點是:吳國盛教授要建立的“第二種科學哲學”是“科學存在論”,而我所提倡的“第二種科學哲學”既是對“第一種科學哲學”的反思與補正,又是“廣義的科學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批判的科學哲學。基于此,洪曉楠在《第二種科學哲學》一書中專門討論了后現(xiàn)代科學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波蘭尼的科學哲學、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女性主義科學哲學、德國科學哲學、知識哲學、科學現(xiàn)代性與科技倫理等問題,使我們不僅對英美的科學哲學,而且對大陸的科學哲學有了一個整全的了解和把握。

      洪曉楠的專著《科學文化哲學研究》在《2006年中國哲學年鑒》“新書選節(jié)”專欄中作了介紹。《科學文化哲學研究》出版之后,《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7月15日在《資訊》欄目對此作了簡要介紹;2005年8月8日上?!缎旅裢韴蟆芬浴锻ㄏ蚩茖W文化哲學之路》為題發(fā)表書評,稱“發(fā)展出科學文化哲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在國內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2008年新浪網讀書頻道、人民網-讀書頻道發(fā)表書評《科學形象的改變——科學文化哲學的向度解析》,中華讀書報2008年9月17日書訊發(fā)表書評《科學形象改變的清晰解析》。2009年《中國哲學年鑒》在新書推介欄目專門介紹了《科學文化哲學的前沿探索》一書,此后,該書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科學文化哲學的前沿探索》《第二種科學哲學》兩本專著對于培養(yǎng)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大學生了解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趨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四、科學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研究

      如同科學哲學是從哲學的角度反思科學一樣,在洪曉楠看來,科學倫理學就是指從倫理學的角度反思科學。“‘科學倫理’的含義是:鑒于科學功能的變化,特別是鑒于與傳統(tǒng)科學相比高科技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問題,有必要從倫理的角度對高新技術中的科學活動進行分析與考察”。為此,洪曉楠在《科學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人民出版社,2013)一書中具體考察了“什么是科學倫理?如何理解科學倫理?究竟是否存在科學倫理?在什么意義上存在科學倫理?在什么意義上不存在科學倫理?”等屬于后設科學倫理學(或稱元科學倫理學)的問題。他的研究是希望通過科學倫理批判,試圖回答科學倫理存在的可能性,科學倫理存在的可能維度,結合案例分析,討論科學倫理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科學倫理的可能意義。他指出:我們可以仿照熊彼特對“創(chuàng)新”的解釋來闡釋科學倫理。在熊彼特看來,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shù)”,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xiàn)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洪曉楠認為,所謂(廣義的)科學倫理(學)就是研究從一個科學理念的提出開始到科學運用于技術、社會從而生產出科技產品以及人們使用整個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這些問題均屬于科學倫理(學)研究的范疇??萍紓惱碇饕且?guī)定科學的價值與社會規(guī)范??茖W倫理學就是對科學家(或科學家群體)在科技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科學成果帶來社會影響(對人、自我、自然、環(huán)境、動物、社會影響)的各種可能性的倫理分析、批判和反思。這就告訴我們,科學倫理學的目標及其著眼點:最高目標是追求盡可能的“善”(這與傳統(tǒng)倫理學既有一致之處,又有不同,如邁克爾·桑德爾的“反對完美”),最低目標是避免極端的“惡”(從可能性的方面提醒我們前方可能是“深淵”,這一點與傳統(tǒng)倫理學不一致,從而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新”倫理學的特點,即強調底線思維、底線倫理)。為此,他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提出了科學倫理學的倫理決策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有五個步驟:描述的任務,定義倫理問題,界分可替代的行為過程,設想可能的結果,尋找最合適的。在此基礎上,他借鑒規(guī)范性研究的理論框架,結合不同的倫理學理論綜合成為一個融貫的體系,按照義務論(第一層級)、功利主義(第二層級)和中庸原則、妥協(xié)、無知之幕的方法、雙重效用原則(第三層級)的順序,提出了科學倫理學的研究綱領。

      五、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

      在《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人民出版社,2009)一書中,洪曉楠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采用宏觀整體研究與微觀個案分析相結合、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科學的比較法、站在發(fā)展的高級階段回顧歷史等研究方法,特別是運用影響研究方法,著重分析了當代西方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性思潮、后現(xiàn)代主義、后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等社會思潮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部分成果發(fā)表后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世紀中國(香港)》《光明網—光明觀察》《文化研究網》《文化產業(yè)實驗室網》《智識學術網》《東湖社區(qū)》《廿度實驗田》《法學時評》《對話網》、教育部人文社會學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網站《文藝學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愛智論壇》《博客中國》《汽車社區(qū)》《燕南網》等十幾家著名網站全文轉載,研究的系列成果被20余篇文章引用或CSSCI引用。洪剛在《文化學刊》(2010年第4期)發(fā)表書評《鉤沉發(fā)微 求索有得——〈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評介》。該文認為:“《思潮”一書是目前國內對這些論域研究最系統(tǒng)、最全面的一部力作?!?/p>

      目前,洪曉楠教授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研究” (13AZD016),我們期待著他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責任編輯:王 崇】

      邱金英(1978-),女,黑龍江綏芬河人,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西方社會思潮及其影響研究。

      猜你喜歡
      實力哲學科學
      見證創(chuàng)新實力的躍升
      軟實力致勝
      實力搶鏡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科學
      科學拔牙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宁津县| 西吉县| 大荔县| 奉化市| 广东省| 淳安县| 德安县| 克山县| 深水埗区| 申扎县| 宝鸡市| 房产| 时尚| 桐庐县| 卢氏县| 奎屯市| 平和县| 台中县| 定日县| 林州市| 达尔| 丹江口市| 江口县| 五家渠市| 山西省| 富宁县| 墨玉县| 柳江县| 日照市| 鹿泉市| 广安市| 始兴县| 东港市| 武功县| 武强县| 凤庆县| 辉县市| 县级市| 郯城县| 江北区|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