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南地區(qū)的家族文化遺產(chǎn)
      ——以白氏家族為例

      2016-03-16 23:26:40
      文化學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白氏白家宗祠

      鄭 鐸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蘇 常州 213002)

      ?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江南地區(qū)的家族文化遺產(chǎn)
      ——以白氏家族為例

      鄭 鐸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蘇 常州 213002)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大族林立,這些著姓望族往往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對當?shù)氐奈幕l(fā)展產(chǎn)生深刻影響。常州地區(qū)的望族白氏,保留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非常豐富,其中的地面文物、家族墓葬、石碑石刻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信息,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則增添了各類文物的生動性。本文以文物和文獻為基礎,對常州留存的白氏家族文化遺產(chǎn)進行梳理和研究,以推進家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常州;白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常州白氏指的是明代弘治年間刑部尚書白昂的家族,白氏家族明清時期聲名煊赫,不僅在史籍文獻中多有記載,也在常州留存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常州有關白氏家族的文化遺產(chǎn),既有地面文物,也有家族墓葬,并且出土了一批反映時代特征的可移動文物,為研究明代社會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本文試結合現(xiàn)存的文物和文獻資料,對白氏家族及其文化遺產(chǎn)進行粗淺研究,以促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一、白氏家族文物

      常州有關白氏家族的地面和地下文物有晉陵白氏宗祠遺址、白昂墓石刻、白昂敕諭碑、白埈家族墓、白埈誥命碑、白貽忠墓及白氏家族多方墓志銘等。

      晉陵白氏宗祠遺址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采菱港交匯處的采菱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間,由白昂長子白埈主持建造,“始建祠堂于居地之左”[1],初為白昂專祠,后作為白氏家族宗祠使用。白氏宗祠歷經(jīng)數(shù)次修繕,記錄詳明的有兩次。一次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族人捐修,懸“白氏宗祠”“榮仁堂”匾額;一次是1916年八修家譜時,籌款修繕了三進四楹房屋,前清進士錢振锽書“白氏宗祠”匾額??谷諔?zhàn)爭時期,白氏宗祠曾作為難民收留場所。解放后,祠堂作為采菱小學的校舍使用。文化大革命時期,祠堂原有建筑遭到破壞,2007年在原址進行了修復。修復后的白氏祠堂坐西朝東,修建了二進硬山磚木結構房屋。

      白氏宗祠遺址內(nèi)陳列有白昂敕諭碑二通,內(nèi)容相同,原分別位于白昂墓地及白氏祠堂。一通為漢白玉質,四龍碑首,行書字體;一通為青石質,碑首缺佚,楷書字體。碑文內(nèi)容釋讀如下(/表示轉行):

      皇帝敕諭:太子太傅刑部尚書白昂,卿以宏裕之量、明達之才,歷官兩都,經(jīng)事列圣,居諫垣而佐京府,陟理寺而僉內(nèi)臺,巡江道則巨盜就擒,治河患則奔流順軌。暨乎入司風紀,進掌邦刑,讞獄有平恕之稱,在朝有老成之望,累加官秩,委任方隆而屢乞退休,情詞甚懇,茲特允卿所請,仍加太子太傅,給驛還鄉(xiāng),令有司月給米三石,歲撥人夫四名應用。夫生遇明時,仕躋極品,固為士之榮,而身名俱全,終始無憾者,尤不易得。朝廷既錄其往績,必為之優(yōu)禮而保全之,此朕之志,亦古之道也。卿歸,其保攝天和,茂臻壽祉,惇行信義,化導鄉(xiāng)俗,以永享太平之樂,以稱朕眷顧之懷,顧不美歟?故諭。/

      弘治十三年六月初九日/

      白昂及妻蔣氏合葬墓位于武進區(qū)湖塘鎮(zhèn)馬杭街道白家村,《明一統(tǒng)志》記載“白昂墓在府城東南二十里”[2],《江南通志》記“尚書白昂墓在陽湖縣定安里,大學士李東陽志銘”[3]。1975年,發(fā)掘武進博物館,出土一批金銀器。墓地發(fā)現(xiàn)有文臣石翁仲、仙鶴祥云紋牌坊柱頭等石構件,現(xiàn)陳列于淹城遺址。

      白埈家族墓位于采菱港西的花園底村,距白氏宗祠約650米,2013年清理出三合土澆漿墓10座,出土有金、銀頭面及錫明器,墓主分別為白埈及妻楊氏、四位側室和白埈子白詔、白詡兩夫婦。[4]家族墓分三排,呈品字形排列,白埈及妻楊氏墓為主墓,位于第一排,墓葬規(guī)模最大,隨葬物品等級高于其他墓葬;白埈四位側室的墓葬位于第二排,分列主墓兩側,兩兩并列,規(guī)模相同且次于主墓,保存的隨葬品多為鎏金銀器,在明代高等級墓葬中并不突出。白詔夫婦墓、白詡夫婦墓位于第三排,分列第二排墓葬外側,無隨葬品保留。

      2006年,常州博物館在白埈家族墓的東南側清理了兩座形制相同的墓葬,出土墓志顯示為白埈第四子白誡及妻鄒氏的夫妻合葬墓,出土遺物與第二列白埈側室所出相似,墓志現(xiàn)藏于常州博物館。該家族墓的南側出土有白埈誥命碑,漢白玉質,螭首,下有龜趺,碑文為明代封贈武官職位誥命制式,并附有白埈生平所歷官職。

      常州已發(fā)現(xiàn)的白氏家族墓還有白昂玄孫白貽忠之墓,位于潞城鎮(zhèn),20世紀90年代由常州博物館清理,出土有“明中憲大夫福建福州守虞鄰白公志銘”十六字墓志篆蓋[5],《晉陵白氏族譜》記載“虞鄰白公”為白貽忠[6]。

      常州收藏的白氏家族墓志銘主要有白昂墓志蓋、白昂妻蔣氏墓志及蓋、白埈妻楊氏墓志及蓋、白埈妾劉氏墓志、白誡墓志蓋、白誡妻鄒氏墓志蓋,已釋讀的有蔣氏、楊氏、劉氏墓志銘(待發(fā)表),墓志內(nèi)容相互印證,補充了史籍和家譜文獻的記載。白氏宗祠保存的照片資料顯示白昂祖父白思恭、白昂父白珂墓地原樹有二通墓碑,碑文分別由祝枝山、文征明書寫,現(xiàn)石碑已佚。

      二、白氏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關于白氏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主要有白泰官的傳說和與白氏相關的地名。

      白泰官又名白太官,史料記載確有其人?!睹鞔нz民詩詠三編》載:“白泰官,常州人,隨人起義,縷困于敵,以跳躍而免。年九十,猶服明衣冠,偵卒無如之何。大江南北,與民瞻、潯、元輩皆屬八俠之一。”[7]《清代毗陵名人小傳》載:“太官,武進人,康熙間以勇聞,力能扛五石之鼎,可一躍逾重垣?!盵8]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的俠義和武俠小說中,白泰官作為“江南八俠”之一,頻繁出現(xiàn)。民間故事中的白泰官性格復雜,一方面謙虛、勇猛、仗義、輕財,一方面性格急躁、易于嫉妒、依附權勢,其中以“訪甘鳳池”“懲罰土豪”“翹辮子”“采花賊”和“誤死其兒”等幾則流傳最廣。如今,白泰官的故事仍以電視、小說、京劇、評書及評話等方式傳播,“白泰官的傳說”被列入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白氏家族在常州廣散分布,可查含有“白”字的村、塘、橋、墩、灣等地名42處,其中以白家橋最為知名。白家橋現(xiàn)名政成橋,民間以白家橋稱之,位于白氏宗祠附近。光緒五年(1879年)《武進陽湖縣志》記載:“白家橋舊名政成橋,明成化十七年巡撫王恕、知府孫仁建,萬歷間重修?!盵9]謝稚柳《難忘寄園情》一文描述:“我的故鄉(xiāng)是常州。在那里,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我的老師錢名山(錢振锽)先生,當時住在常州東門外的白家橋。”

      政成橋與白家橋的名稱常有變動,錢振锽《白家橋記》記載:

      出郡東郭二里,有跨運河而橋者曰白家橋。原曰政成橋,故明之季居橋之南者有大姓白氏,累世以仕官雄其鄉(xiāng)。政成橋者,適當其門之左,惡人言政成橋,言政成橋者批其頰,有呼為白家橋者則大喜,賜以湯餅。每晨起,鄉(xiāng)之民爭湯餅,塞其門,遂至今以白家橋名。[10]

      在白家橋的南堍,東跨采菱港通運河處曾有一座定安橋,光緒十二年(1886年)《武進陽湖合志》記載“俗名小白家橋”[11],清光緒五年(1879年)《武進陽湖縣志》所附《武陽全境圖》將橋標注為“小白家橋”,《白家橋記》記載其“形如曲尺”,現(xiàn)已拆除。

      另一處與白氏家族關系密切的地名是白埈家族墓所在的花園底村?;▓@底村的得名,可能因為這里原是白氏“歸樂園”的所在地?!栋准覙蛴洝酚洝皬蕉?,圍七八里,至今其地有魚池街、花園底諸名”,可知在清末,當?shù)孛癖娙哉J為花園底村一帶在歷史上是白氏家族的產(chǎn)業(yè)范圍。

      三、結語

      常州白氏家族文化遺產(chǎn)類別豐富,既有地面不可移動文物,也有地下文物,還有生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大量的文化遺產(chǎn)體現(xiàn)出明清時期白氏家族的繁盛。白氏家族通過科舉、輸粟、恩蔭等方式入仕,發(fā)展成為門庭顯耀的大族,聚集起豐厚的資產(chǎn)。與江南地區(qū)其他望族相比,白氏家族文武并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體現(xiàn)出常州地區(qū)務實、進取的人文精神。白氏家族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涵蓋內(nèi)容廣泛,為研究江南地區(qū)的明清社會提供了實物資料。將白氏家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結合起來系統(tǒng)研究,發(fā)揮其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是保護和傳承的有效途徑,也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1][明]毛憲.鎮(zhèn)國將軍錦衣衛(wèi)都指揮同知白公行狀[A].古庵毛先生文集(卷五)[Z].刻本,1562.504.

      [2][明]李賢,彭時.明一統(tǒng)志(卷十)[A].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2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52.

      [3][清]黃之雋,趙宏恩.江南通志(卷三十九)[A].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08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74.

      [4]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蘇常州花園底村白氏家族墓發(fā)掘簡報[J].東南文化,2014,(6):6-14.

      [5]常州市博物館.常州市區(qū)明墓群的發(fā)掘[J].東南文化,2003,(11):43-45.

      [6]晉陵白氏族譜[B].常州圖書館,ZP026.

      [7]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三編(卷三)[A].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第67冊)[M].臺北:明文書局,1985.159.

      [8]張惟驤.清代毗陵名人小傳(卷二)[A].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第197冊)[M].臺北:明文書局,1985.71.

      [9][清]湯成烈.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三)[A].中國地方志集成(第37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31.

      [10][清]錢振锽.白家橋記[A].謫星二集(卷二)[B].常州圖書館,01320.

      [11][清]李兆洛.武進陽湖合志(卷三)[B].常州圖書館,S200049-1.

      【責任編輯:董麗娟】

      G122

      A

      1673-7725(2016)04-0168-03

      2016-02-25

      鄭鐸(1982-),男,河南信陽人,館員,主要從事考古學及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

      猜你喜歡
      白氏白家宗祠
      新鄭白氏考略
      新加坡的廟宇宗祠會館建筑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44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文史雜志(2022年3期)2022-04-29 21:19:58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4
      湖南桂陽縣魏氏宗祠舞臺題記考述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02
      中醫(yī)藥堂傳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創(chuàng)制敬宇眼藥 數(shù)代皇族傳遞奇跡
      慷慨宗祠祭先賢
      紅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39
      東山宴
      白家牌坊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22
      保德县| 汝州市| 沙雅县| 兴城市| 雷山县| 侯马市| 南雄市| 中卫市| 富裕县| 自治县| 龙井市| 远安县| 石屏县| 新晃| 丰镇市| 宁国市| 滕州市| 仙桃市| 乐都县| 黔南| 平谷区| 万全县| 璧山县| 绵竹市| 宣汉县| 湖南省| 清水县| 姚安县| 中江县| 昌乐县| 瓮安县| 鄯善县| 大厂| 阿克| 炎陵县| 广平县| 泽州县| 西昌市| 明水县| 库车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