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愉閱”改變心境
本刊編輯部
春分一過,萬物爭榮萬象新。
每年的4月23日,被確定為“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的“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個日子,恰恰是春風拂面的時候。古人云:“一年之計在于春”。大文人翁森在其《四時讀書樂·春》詩中曾有過這樣的感慨:“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春日是一年最美好的開端,春來好讀書,這正是春天給予我們的最好賞賜。
從結繩記事到簡單的圖案花紋,再到甲骨文,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惫湃艘苍蜃x書而傲然,想象一下手捧書卷倚窗而坐,微風徐徐,文人搖頭晃腦而吟,自是有一番趣味。
時至今日,真正還能享受這番閑情逸致的人有多少?學生為應試而讀書,成人為升職加薪而讀書,(不可否認,古人閱讀也有“一朝登科”思想的驅使)部分人選擇的不是想看的書籍,而是“必須”要看的書籍。當然,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觀后感、讀書筆記、隨想手記等等文字齊齊涌現,在與人交流中更是口若懸河“此書如何如何重要你竟不知簡直太過可惜”,儼然一副評論大家的架勢。
在今天,走向“愉閱”似乎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從小學到大學,從學習到工作,回首一步步成長中與書親密接觸的過程,曾經為追求知識而拼命讀書,隨著時光漸逝,閱歷漸豐,閱讀中我們會越來越看重心靈的契合。自然也有為“需要”而讀書的時候,但只有心靈契合之下的閱讀,才能讓人真正享有讀書之樂。林語堂曾說:“興味到時,拿起書來就讀,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這才是不失讀書之本意?!币虼?,讀書之樂,源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源于史而凈于心,愈真愈純;源于文而悟于心,愈精愈深。同一本書年輕時讀,很多時候是出于獵奇的心理;中年時讀,或許就能領會書中精髓;年高時讀,則猶如人置高處,一覽無余?;蛟S如古人所說的:“少年讀書猶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猶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讀書則如臺上觀月?!本C其視之,讀書的品位也是漸入佳境的。
在“世界讀書日”之際,本刊選擇了讀書的主題。我們采訪了幾位讀書人,不同的學習和職業(yè)背景、審美意趣、人生閱歷,相同的是一顆熱愛閱讀的心。他們以自己的閱讀風格、讀書方式,展示各自在書籍中翱翔的精神世界。
“走向閱讀”的歷程,其實就是不斷改善心境的歷程。不管這個世界變得如何的物質化,我們的心靈永遠需要呼吸,而閱讀以一種如此美妙的方式,在我們的精神的小屋上打開一扇敞亮的窗,融入更加美好的世界。
聚焦2016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