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珍
(廣西藝術學院 思政教研部,廣西 南寧 530022)
?
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若干問題思考*
陳小珍**
(廣西藝術學院思政教研部,廣西南寧530022)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到發(fā)展都與青年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青年在實踐中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青年是其重要群體及推動力,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實現(xiàn)是大眾化實現(xiàn)的應有之意;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需要從青年和馬克思主義雙方著力,既關注青年主體,也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魅力,引導青年更加自覺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經(jīng)受實踐的鍛煉,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與發(fā)展者。
馬克思主義;青年;馬克思主義青年化
面對當前國內(nèi)外復雜形勢,多元文化的嚴峻挑戰(zhàn),西方社會思潮爭先恐后的沖擊,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困難重重。如何做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探討馬克思主義青年化這一命題可以為我們做到“四真”要求提供一些參考。
馬克思主義與青年有其歷史淵源并至今密切有機融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是青年馬克思恩格斯通過革命的實踐和孜孜不倦的科學研究,批判地吸收人類思想史上已有的優(yōu)秀成果而創(chuàng)立的,也是包括一大批青年在內(nèi)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完善和豐富的。
1.1馬克思主義與青年在本質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它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一種“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nèi)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fā)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于階級斗爭和共產(chǎn)主義新社會創(chuàng)造者無產(chǎn)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1]。它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科學世界觀,它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作為科學方法論,它給予無產(chǎn)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銳利的思想武器。它是一種真理,與人民大眾的生活相結合,具有實踐的特性,也就和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民大眾是密不可分的,而青年就是人民大眾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信仰,豐富人民大眾的精神生活,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這也和廣大青年大眾的特性契合在一起。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我們看到了兩位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五四運動先進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我們看到了青年的巨大力量。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到青年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的傳播,到不同時期青年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進行艱苦奮斗,到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逐步推進,青年以馬克思主義為銳利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以青年為其永葆鮮活生命力的根本力量。它們都具有革命精神、鮮活生命力以及注重發(fā)展實踐。
1.2青年需要馬克思主義
青年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間,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他們有著這一時期的共同特點,他們有著勇于求新求異的思想觀念,也同時伴隨著思想觀念不夠成熟的弱點,他們對人生道路充滿好奇與激情,他們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也可能會因外來思潮的影響而自覺不自覺地挑戰(zhàn)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邊界,宣揚各種思潮沖擊我國社會秩序,制造混亂和無序。面對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深刻變化,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我國青年的現(xiàn)實狀況,需要給青年予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將蘊藏在青年中的理論熱情和思想追求引領到正確的道路上,引導青年投身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進程中。
1.3馬克思主義屬于青年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最早是在青年中傳播的,也是由青年來傳播的。五四時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以青年為主體;建黨時期、井岡山時期、延安時期,黨內(nèi)大部分也是青年。
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其鮮活生命力的源泉,它需要與時俱進以實踐為基礎與人民大眾相結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保持其生命力。同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代代青年接力進行。青年有能力承擔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的責任:生理上,青年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充滿激情與活力,是青春的代表,厚積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主體基礎;思維上,青年思維敏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強、自強意識強、成才意識強,為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提高了理論創(chuàng)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需要依靠青年贏得青年。
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是大眾化中的一個子領域,在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內(nèi)涵的基礎上,引導青年牢固樹立并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屬內(nèi)容,大眾化的推進促進青年化的實現(xiàn),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推進。
2.1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內(nèi)涵界定
“青年化”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1924 年6 月24 日,本意是指青年組織尚未實現(xiàn)年齡上的優(yōu)化,它是為貫徹黨中央1924年5月在上海召開的黨中央第一次擴大的執(zhí)行委員會會議的決議,切實在全國黨團組織中搞好團的青年工作,黨、團中央領導人簽署的通告上,黨中央與團中央進而為使團組織青年化[2]。從當時的文件表述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團組織青年化的內(nèi)涵主要是在青年化的外延上,如這些共青團員的年齡和數(shù)量上,因此,它主要指的是使共青團組織成為一個青年人的組織的過程。隨著共青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相關問題的出現(xiàn),共青團認識到團組織青年化不能僅僅局限在青年化外延上,而是有其更深層次的涵義。
共青團的工作不能僅僅機械地參照黨組織的工作,青年化有其自身的內(nèi)涵。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中央通告五字第四十四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青年化”的口號:“團的政治力量應表現(xiàn)于無產(chǎn)階級青年基礎之上”,“團的一切工作方式以及宣傳鼓動工作都須帶有充分的青年興趣”。這個口號的內(nèi)涵是指要以青年為主體,不僅是青年隊伍擴大的動態(tài)過程,而且在工作上要以青年特點為參考,充分考慮到青年的利益。
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概念有幾種不同的闡述,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化青年”和“青年化馬克思主義”這樣的概述。筆者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和分析與之相關的概念,認為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包含有至少三個層面的涵義:第一,是馬克思主義年青化,即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必然要根據(jù)時代精神的變化改善自身的內(nèi)容形態(tài),保持馬克思主義的“青春”;第二,是馬克思主義“化”青年,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應有之意,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在各個領域群體中實現(xiàn)自身,而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落實將大力推進大眾化的實現(xiàn);第三,是廣大青年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引導自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實踐活動。
在本文中,筆者是立足于“化”或者說“教育”這一個含義,對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概念有一些自己的愚見。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是指施教者站在青年利益基礎之上,根據(jù)青年本質與特點,充分考慮青年的興趣傾向,選取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方法,致力于他們能夠逐漸掌握、內(nèi)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并外化為自覺行動的過程。它的實質是要以青年為本作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以馬克思主義為教育內(nèi)容,在青年“內(nèi)化”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充分考慮青年實際與特點,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落實。它內(nèi)在地涵蓋了“青年是什么、用什么化青年、化什么樣的青年、如何推進實現(xiàn)青年化”等內(nèi)容,它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無疑,在與新的時代條件伴隨中,中國共產(chǎn)黨提升了對青年地位上的認識,也體現(xiàn)了在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呈現(xiàn)出來的政治智慧。
2.2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縱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它不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需要依靠先進分子發(fā)揮傳播作用,其中馬克思主義青年歷來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力。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時代,還是在建設改革新時代,青年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這樣的歷史演進過程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主力渠道。青年始終是“大眾”中的重要群體之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程度。從五四時期至新中國的建立,黨的領導人歷來非常注重對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堅定并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陳獨秀、李大釗、鄧中夏等“五四”先進分子通過辦報刊、翻譯著作和宣講等方式向廣大青年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激起了一個個浪潮,使更多的青年大眾知曉了馬克思主義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轉變成為堅定馬克思主義者,有力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與效果的影響。民族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者一以貫之對廣大青年開展思想理論教育,緊抓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工作,教育引導了最重要的“大眾一員”堅定地跟黨走,為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努力奮斗,從而不斷提高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對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高度重視把握這一重要渠道,利用好這一主力渠道。為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不斷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和國家通過在青年中開展諸如“五講四美”活動、“四有公民”教育活動、馬克思主義“三進”活動、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fā)展觀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等,不斷提高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還有“青馬工程”的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陣地,建設紅色社團、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wǎng)站建設等都有力地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是有效地發(fā)揮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青年化的重要載體作用。無論是從授課者角度還是上課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者就這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來說,都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力渠道。從教學實踐角度看,教師對青年學生的授課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的重要渠道;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來看,它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五門課程,是高校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重要載體;從上課學生角度來說,他們是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在大學里系統(tǒng)學習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內(nèi)容,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將來走進工作崗位,他們都已接受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和理論熏陶,他們身兼多重身份,自身不僅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力量也同時擔負著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任。所以,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有效地開展好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工作,堅守好這條能推進大眾化實現(xiàn)的有效渠道。
2.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動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推進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而大眾化積極統(tǒng)攝指導著青年化的推進。把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變?yōu)橥ㄋ滓锥?、能夠被人民群眾理解的知識,并且使得人民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引,是大眾化的應有之意。為此,在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推進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不同領域不同教育層度的青年群體應該有不一樣的接受深度、接受范圍、接受途徑與接受方式。例如青年大學生這個重要群體,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是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客觀要求,與此同時,還需盡可能的根據(jù)學校開展教學的實際情況、不同學科的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廣泛興趣,將課內(nèi)課外、網(wǎng)上網(wǎng)下、理論實踐等活動渠道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
在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過程中,除了推進渠道的優(yōu)化、方法方式的改善,對于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相關工作者的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逐步推進逐漸實現(xiàn)能夠在相應程度上影響著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相關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提升。相關工作者的綜合能力的高低關系到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推進的進程與效果,影響到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程度與踐行程度,影響到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正所謂“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用樸實、真摯、通俗的語言進行大眾化宣傳,用喜聞樂見的大眾化表達形式等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相關工作者的必然要求。于是,在客觀上也就對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或者說是提供了理論參照和實踐借鑒。一個是工作者自身的綜合能力的問題,要有足夠進行此工作的能力;另一個是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要以青年為本,關切青年主體性,要立足于青年利益,關心青年需求,要用心對待他們,選取適合他們特點的方式開展工作,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共同投入到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有效經(jīng)驗或者原則,對馬克思主義青年化都有著積極的指導啟示作用。
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是一項系統(tǒng)性實踐性工程,馬克思主義以其燦爛的真理光芒吸引著青年,青年把馬克思主義內(nèi)化為價值信仰,再外化為社會實踐行為。在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中,要以青年為本,強調(diào)青年的主體性,注重青年特點與需求,選取青年感興趣的方法途徑,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
3.1重視青年,了解青年
青年既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也是社會存在物、具有社會屬性。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清楚青年地位與作用的極其重要性,充分尊重青年的主體性,關心青年利益,關注青年成長成才。
青年在挽救民族危機中是可貴的有生力量,在革命年代是面向未來的力量,是和平建設發(fā)展時期的生力軍,在各政黨之間他們是力量對比的重要影響人。中國共產(chǎn)黨深刻認識到了青年是最具活力與朝氣的群體,是黨和國家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希望,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極力重視青年,將青年力量引領到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隊伍之中,增強自身力量,共同致力于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無論是在改革開放前還是在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集體,針對新形勢對青年有不一樣的把握,他們認為青年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鋒,是我們的未來,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從中華民族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進入新世紀后,胡錦濤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的民族,我們的黨就是這樣的黨?!盵3]現(xiàn)如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與團中央一道指出青年是我們祖國與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他們希望我國青年勇于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進程中,要切實了解青年的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內(nèi)心訴求和現(xiàn)實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過程中要以青年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結合青年實際,體現(xiàn)青年特點,要把握好青年需求變化,對青年的疑難困惑及時答疑解惑。同時,要深入青年群體,想青年所想,解青年所惑,及時反饋青年訴求,真正做到心為青年所系,重視青年,了解青年,為青年的發(fā)展提供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服務。
3.2理論魅力,引導青年
“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4]為了成功開展青年的理論教育工作,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實現(xiàn)進程,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體分析中國社會,具體分析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時代主題、社會性質、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等,繼而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有之義,不僅馬克思恩格斯的整個理論不是教條,而是方法,而從整個發(fā)展史來說也是與時俱進的?!榜R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實踐中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R克思、列寧和毛澤東同志都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典范。”[5]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開放的科學,“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6],但是,“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fā)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動發(fā)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7]。因此,正如胡錦濤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勃勃生機,又為我們繼續(xù)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打開了廣闊空間。……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粩喟腰h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成果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不斷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8]。在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魅力越大就越能夠得到廣大青年的青睞,就越能在青年發(fā)展道路上起有效的引導作用。
全面而深入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一個基礎。為此,在內(nèi)容上,要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生活、工作、家庭中的公共道德等理論知識貫穿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過程中,提高青年的理論知識儲備,提升他們辨別是非、抵御腐朽的能力,深化其社會的正義感,提高其理論素養(yǎng),強化其綜合實力,增強青年對黨和國家的信任與信心,幫助青年致力于把青年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社會的發(fā)展融合起來,和祖國共同成長。在傳授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之外,還要特別關注青年主體性需要,要針對青年需要和應該需要的問題進行解答,充分體現(xiàn)主體需要,激發(fā)青年主動接受并行動的動力,激勵青年去滿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求與追求,而青年的層層需要也將推動其一步步去充分認識、學習、探究、實踐真理。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采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盡可能地使抽象苦澀的理論變得直觀、形象、通俗易懂,想方設法使得青年能夠理解。同時,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還要適時地采取隱性教育方法和間接教育方法,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受性。
3.3加強實踐,鍛煉青年
馬克思主義和青年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實踐性就是二者的共同之處,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品格,而投身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推動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必由之路?!袄碚撆c實踐相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9]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青年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來指導解決問題。為此,應該有效拓展青年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渠道,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鍛煉。我們可以大力開展形式各異的社會實踐活動,鍛煉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也能幫助身邊人排憂解難。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青年深入社會,進一步認識國情、黨情和民情,既能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進一步理解,也能從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其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熱情,提升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做出貢獻的能力。
在青年積極學習、宣傳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必然會影響到周邊的青年,進而可以帶動更多青年也積極加入到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實現(xiàn)過程中。如“青馬工程”的開展,通過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骨干、共青團干部等青年群體,培養(yǎng)了一批批青年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自覺學習者、信仰者、傳播者、踐行者,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自覺推動者,也影響并帶動了更多的青年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正如胡錦濤指出的“我們黨的隊伍里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jīng)90年風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機的一個重要保證?!盵10]
[1]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名編譯局馬列部,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59.
[2]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青年運動文件選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35.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8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75.
[6]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7]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胡錦濤.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0.
[10]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
[11]毛澤東選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3]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4]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5]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共青團中央,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駱桂峰)
廣西區(qū)教育廳廣西高校黨的“十八大”精神研究專項課題《廣西高校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研究》(DSBD13ZD014)。
D61
A
2095-4859(2016)02-0287-06
**作者簡介:陳小珍,女,江西贛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