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麗,單希巖(.山東警察學院,山東 濟南 5004;.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山東 濟南 5004)
?
警民話語沖突探因
劉宏麗1,單希巖2
(1.山東警察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摘 要:警民話語沖突是指警察在執(zhí)行警務活動過程中與當事民眾之間因為某些原因而引發(fā)的話語攻擊、譴責、訓斥、對抗、辱罵、威脅等。引發(fā)警民話語沖突的原因往往是復合而非單一的,對這些復合原因條分縷析,可以梳理出如下幾條:利益的爭奪,權(quán)勢的對抗,面子的威脅,文化的碰撞,執(zhí)法的失范,他因的遷移。有的原因彼此相容,有的原因互相制衡。
關鍵詞:警民話語沖突;利益的爭奪;權(quán)勢的對抗;執(zhí)法的失范
沖突是“群體之間或者個體之間因其見解、利益、原則、目的的不同所引發(fā)的某種抵觸或爭論狀態(tài)?!盵1]隨手翻開任何一個都市的任何一天的生活類日報,總會讀到有關沖突的報道:或國際或國內(nèi),或政界或商界,或?qū)W?;蚣彝ィ蜞徖锘蛴H朋,或老者或少年……沖突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各種沖突中最常見的是人際沖突,人際沖突無處不在,凡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難免有人際沖突,比如家庭沖突比比皆是。當前,最受媒體關注的社會性人際沖突,當屬醫(yī)患沖突和警民沖突。
警民沖突是指警察執(zhí)行警務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生在警察與民眾之間各種沖突的總稱。警民沖突問題值得作各個視角下的調(diào)查和研究??v觀警民沖突,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絕大多數(shù)的警民沖突都離不了話語:或者沖突全程只體現(xiàn)在話語上,或者肢體沖突中夾雜著話語,話語是警民沖突的重要構(gòu)成元素。有鑒于此,本課題將致力于話語視角下警民沖突的審視和探究,名之謂“警民話語沖突”,又謂“警民沖突性話語”。警民話語沖突(警民沖突性話語)指警務活動中發(fā)生在警察與民眾之間的一方或雙方帶有質(zhì)疑、排斥、抱怨、譴責、嘲諷、憤怒、憎恨、辱罵、警告、阻礙、攻擊、反抗、威脅、報復、敵對等消極、冒犯、負面意義及情感的話語,它們往往在語音、語調(diào)、語氣上體現(xiàn)出情緒擴大化的特征。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雙方話語沖突,很可能引發(fā)大范圍、大規(guī)模的沖突事件乃至群體性事件,所以,對它們的關注和探討意義重大。作為“警民沖突性話語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本文只專注于警民話語沖突發(fā)生原因的探討。
對調(diào)研得來的大量案例進行思考、梳理、歸納后,我們認為,引發(fā)警民話語沖突的原因往往是復合而非單一的,對這些復合原因條分縷析,主要析出如下幾條:利益的爭奪、權(quán)勢的對抗、面子的威脅、文化的碰撞、執(zhí)法的失范、他因的遷移。
觀察各種人際沖突,利益之爭被普遍視為核心根結(jié),比如,有專家認為,醫(yī)患沖突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利益沖突。何謂利益?《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所給釋義非常簡潔:“好處?!盵2]不同的人對利益的認定不同:有人認為納稅是利益,有人認為逃稅是利益。立場不同,視角不同,結(jié)論就不同:納稅是公利益(公共利益),逃稅是私利益(私家利益)。毋庸諱言,公、私利益的糾纏、爭奪是很多警民沖突回避不掉的根因。當然,這里的“利益”包括物質(zhì)利益,但并不局限于物質(zhì)利益。
前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兒酒駕母跪交警也跪了”的交警下跪執(zhí)法事件中,涉嫌酒駕的“駕駛?cè)思捌淠赣H(乘車人)為了達到‘免于’處罰的目的,多次利用下跪、試圖在機動車道上撞車、抱民警大腿、躺地等過激行為糾纏、阻撓民警,導致民警的正常執(zhí)法無法進行?!盵3]盡管報道中沒有提及話語沖突,但是試想一下,這樣的過程不會像無聲電影一般靜寂,其中免不了伴隨著激烈的言辭沖突,或質(zhì)疑,或攻擊,或威脅,或報復。這樣一場沖突,究其原因,是警察站在公利益的立場上堅持依法處理,而當事母子站在私利益的立場上要求免罰,雙方的利益目標針鋒相對、不可調(diào)和。一線民警們反映,此類對公私利益的爭奪、為公私利益而“拉鋸”的沖突,是警民沖突中最為常見的,這是警民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社會關系決定的。
【例1】某派出所民警到一處較大的木材加工廠進行消防設施安全檢查。
民警:(出示警官證)我們是XX公安局XX派出所的民警XX、XXX,現(xiàn)依法對你們經(jīng)營的木材加工廠進行檢查,請配合我們的工作。(檢查之后)首先,你這工廠電線線路老化嚴重,需要盡早更換;還有,按照規(guī)定這個工廠需要配備四個滅火器;再就是務必配備應急照明燈!
老板:領導,我也想配齊,我也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重要,關鍵是我沒有那么多錢??!你如果無償送給我,多少我都要了,你看看可以嗎?
民警:那這樣吧,你有錢配齊消防器材的時候再開始經(jīng)營吧。
老板:(很生氣)我就是要干生意,不干生意你們公安局養(yǎng)我一家老小十幾口人啊?!
民警:我們是在履行我們的職責,請你說話的時候注意一下好吧?
出于對轄區(qū)內(nèi)安全生產(chǎn)的考慮,根據(jù)消防設施的安全要求,民警要求木材加工廠老板必須配齊消防設備,而老板為短期私利益謀劃極力逃避設備投入。眾所周知,從執(zhí)法的宏觀視野來看,公、私利益是高度統(tǒng)一的,但是就本次劍拔弩張的話語沖突而言,公、私利益顯然不相容、不可調(diào)和。此類沖突,表面是話語沖突,實質(zhì)是利益的沖突,引發(fā)它們的是當時公、私利益的矛盾,話語只是利益爭奪的映射和外化。
著名的社會科學家、和平與沖突研究專家肯尼思·E·博爾?。↘enneth E.Boulding)在《權(quán)力的三張面孔》(three faces of power)中說:“對他人施行權(quán)力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他人既可以順從也可以反抗,還可以反過來對實行權(quán)力者施壓,就像樹一樣?!盵4]執(zhí)法一線的實踐無數(shù)次證明:權(quán)勢的抗衡是警民話語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權(quán)勢指權(quán)力和勢力。權(quán)力是沖突理論中不可回避的基本概念。沖突研究理論認為,權(quán)力可以歸納為三類:1.賦予的,2.分配的,3.共享的。[5]警察權(quán)力(警察權(quán))源于國家的賦予,它屬于國家政治權(quán)力的范疇,是“由國家憲法、法律賦予警察機關執(zhí)行警察法規(guī)范,實施警務活動的權(quán)力。”[6]它是警察機關依法取得并依法實施的公權(quán)力,是履行警察職能的保障。然而,在警察執(zhí)法、執(zhí)勤過程中經(jīng)常有不懂法的群眾質(zhì)疑、排斥乃至對抗依法行使的警察權(quán),他們經(jīng)常憤怒地質(zhì)問:“你以為你是誰”、“你憑什么……”,從而引發(fā)警民話語沖突。
【例2】民警:我現(xiàn)在依法口頭傳喚你。
女事主:我不去。
民警:不去,經(jīng)過批準后,我要強制傳喚你。
女事主:你憑啥傳喚我?你隨便傳喚一個人么?
民警:這是法律賦予人民警察的權(quán)力。
女事主:你憑啥傳喚我,我一沒犯法,二沒打人,我不偷不搶。
民警:你妨礙公務的行為都給你錄下來了。
女事主:你憑啥給我錄像?。磕憬?jīng)過我的允許了嗎?你侵犯我的肖像權(quán)!你憑啥錄我的像???你憑啥?!
民警:你跟我到派出所去。
女事主:你憑啥讓我去派出所???
民警:不去不行。我再說一遍。
女事主:你少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
據(jù)我們對基層派出所民警的調(diào)查,當代民眾的公民權(quán)意識過分強烈,有人被要求出示身份證卻堅決不給,有人對出示駕駛證等證件的警務要求也極不配合。今年8月,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一輛涉嫌超長超高貨車的車主李某被攔截后拒不出示駕駛證、行車證,阻撓交警對車輛進行檢查,還打電話叫來親戚段某助威,段某攻擊交警是土匪,“比土匪還惡”,并口出狂言公開撒野[7]:
【例3】段某:你是土匪?。?/p>
警察:誰是土匪?。?/p>
段某:你比土匪都惡。
警察:怎么了?我怎么了?
段某:這車有什么好查的啊?我兒子都是國防生,怕你啥?!怎么著都行,就是不能碰我車,你碰一下子看看!
“我爸是李剛”、“我兒子是國防生”式的“坑親”權(quán)勢狂語的出現(xiàn),無不與權(quán)勢的爭奪心理有關。遺憾的是,心理膨脹的炫權(quán)當事人不知道,人的權(quán)勢是分場合、分角色的,在警察依法行使警察權(quán)的場合下,你爸是誰、你兒是誰又有什么關系呢?
前段時間,網(wǎng)上一段交警查車與車主話語沖突的視頻中,摩托車車主要求警察出示相關證件后,借口認不出警察本人與警察證件人是否一致,以命令的強硬口氣要求戴墨鏡的警察摘掉墨鏡,感受到權(quán)勢對抗的警察拒絕了車主的要求,結(jié)果遭到辱罵:“人臉遮著個眼,你是瞎子嗎?!”這是一則典型的挑釁警察權(quán)威的案例,深層的原因也是權(quán)勢的控制與反控制。
中國人愛面子,中國被調(diào)侃為“面子大國”。面子就是臉面、體面,是個人的自我體現(xiàn),是個人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物。漢語中有句俗話,“不蒸饅頭爭口氣”,很多情況下爭氣就是爭面子,《嗟來食》中那位餓得“貿(mào)貿(mào)然”的老者,以生命的代價爭回了被蔑視的面子。面子不是中國的“特產(chǎn)”,人之所以講究面子,源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尊及被尊重的深層心理需要。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ErvingGoffman)1955年提出了“面子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face-work)”,他認為,面子是個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樞,人人都顧全自己的面子,給自己爭面子、為別人留面子等面子行為(face-work)是人際交往的策略。面子行為是互相配合的,面子的維持和賦予取決于他人,要想自己不丟面子,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去傷害他人的面子。[8]
可是,并非所有民眾都懂得遵循“面子行為理論”,有的人充英雄以挑釁、攻擊執(zhí)法人員為樂趣,而警察的執(zhí)法權(quán)威被挑戰(zhàn)、被冒犯,可能會情緒失控,可能口不擇言、惡語相加。也有些警察在與民眾打交道的過程中忽視人際交際的面子策略,對當事人不禮貌、傲慢、頤指氣使,冒犯當事人,引發(fā)他們的不滿和連鎖反應?!纠?】中的民警,驅(qū)車前往某村莊為糾紛雙方當事人做調(diào)解,但他一到現(xiàn)場就居高臨下地用手指著當事一方的婦女問她姓名,婦女深感被冒犯,兩人爆發(fā)了話語沖突:
【例4】婦女:我叫啥名不重要!
民警:(再一次手指當事婦女)我再問你一遍,你叫啥名?
婦女:你憑啥問我?
民警:我憑執(zhí)法的法律!我有權(quán)問你!
婦女:我沒犯法。你想打我嗎?!你看你這個樣,一個勁兒點劃我!我這一輩子,最討厭別人點劃我!
民警:你找茬??!民警給你們處理事就挨你們蹭啊?!
婦女:你這叫調(diào)解嗎?你調(diào)解,你一下車就指劃著我,你這叫調(diào)解嗎?你上你所長辦公室、局長辦公室也指劃?。课乙膊恢滥闶枪侔∵€是啥,別人上你辦公室指劃著你,你愿意吧?老百姓也是人,你這個態(tài)度是給老百姓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嗎?你憑什么點劃我?!
所以,警務活動中,警察一定要處處注意自己的體態(tài)細節(jié),切不可隨意、任性,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引起群眾的反感。某女受害者被詐騙了3000余元后,到派出所報案時陳述案情,因為騙子的伎倆十分低端,屬于非常容易發(fā)現(xiàn)和提防的騙術(shù),傾聽陳述的民警嘴角不經(jīng)意地笑了一笑,就是這樣毫無聲息的一笑,引起了受害者的強烈反感,她憤怒地指責民警沒有同情心,斥責民警辦案消極。民警也要高度重視話語文明,也許就是一個感嘆詞或者一句粗俗口頭禪,就可能被當事群眾視為詈罵和侵犯,就可能引起無休止的爭吵和沖突,倘若某些身存敵意的人將此事公開擴大,就會對警察形象造成很壞的影響。所以,警察在執(zhí)法執(zhí)勤過程中,要盡可能照顧當事人的臉面,盡可能禮貌、文明,盡可能關注細節(jié),盡可能換位思考,盡可能減少沖突的誘因。
美國文化沖突理論研究者索爾斯坦·塞林(Thorsten Sellin)認為,復雜的社會包含許多亞文化,每一種亞文化都有它獨特的價值觀和規(guī)范,當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規(guī)范碰撞在一起的時候,很可能會發(fā)生矛盾并引發(fā)沖突。[9]警民之間因為文化的不同向而導致的碰撞現(xiàn)象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論及,這里只重點論述警察依法執(zhí)法的亞文化與人情、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民眾傳統(tǒng)滯后亞文化之間的碰撞。
警察作為依法執(zhí)法的群體,法律知識比較全面,管理規(guī)則的意識很強,而有的當事民眾卻是規(guī)則意識薄弱的法盲,當他們因違法事件相遇,民眾一味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想當然地揣測民警的執(zhí)法意圖,由此生出的偏見和誤解往往令警察遭遇“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尷尬、無奈和委屈。
【例5】12月份的一個午夜,110指揮中心的調(diào)度電話打到派出所,并且打印機打出了派警單,說某廣場有人報警說鑰匙丟了,沒法進出租房,民警馬上帶協(xié)警趕到現(xiàn)場。
民警:誰報的警?
當事人:我報的。你們怎么現(xiàn)在才到?
民警:從你報警,到現(xiàn)在還沒有5分鐘吧?
當事人:(不語)
民警:你出示一下證件,我們先登記一下你的個人情況。
當事人:我沒拿,登記什么?你們趕緊去把我家的門打開。
民警:我們必須先核實你的身份。
當事人:核實我什么身份?我的鑰匙沒了,你們趕緊去給我把門打開。
民警:我們沒有辦法幫你把門打開,我們沒有工具,你提供有效證件,我們可以幫你聯(lián)系開鎖公司幫你打開。
當事人:你們打不開,養(yǎng)你們是干什么的?還不如養(yǎng)一群豬!
民警:請你說話禮貌些!
當事人:養(yǎng)你們是干什么的,我說話怎么了??。ㄇ榫w越發(fā)激動)
民警:你是不是喝酒了?如果你鬧事,我們就把你帶到派出所核實身份,聯(lián)系你的家人。
當事人:我看你們誰敢動我,我弄死你們!
核實身份是很多執(zhí)法程序所必須的,未經(jīng)核實身份便為報警人撬門是不合程序的執(zhí)法行為,但是,不甚懂法的報警人認識上有偏差,將此視為警察的不作為。有時候,民警接處警到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某些糾紛,比如經(jīng)濟糾紛,不在自己的管理權(quán)限范圍內(nèi),就直截了當?shù)卣f:“這事兒我們管不了!”群眾常常誤解這樣的話語,認為警察是“踢皮球”、不作為。倘若警察能耐心地解釋執(zhí)法權(quán)限,民眾能用心地聽解釋、聽勸說,信任警察,配合工作,沖突就不會發(fā)生;倘若當事群眾無知又魯莽,愚昧又固執(zhí),無理取鬧甚至變本加厲地誣陷、冒犯警察,警民沖突就很難避免。
據(jù)基層民警反映,最讓他們感到委屈以至于無語、感到不可理喻的是,當事群眾動輒就想當然地說警察受賄。比如某市車站派出所案件特別多,案件累積,警察們忙不過來,有些案子辦得不及時,當事人就到所里罵難聽的話,說民警受賄,收了另一方的錢,否則不可能拖著不辦。剛開始民警還解釋給他聽,后來就不解釋了,甩出一句話:“我收禮你可以去告我,我還有好多事情要處理呢?!痹V求得不到全部滿足的當事人嚷嚷民警收禮的現(xiàn)象確實很多見,有位民警在調(diào)解室給糾紛雙方調(diào)解案子,一方的要求沒被滿足,馬上就說民警收了對方的禮,民警氣憤地指著墻角的攝像頭說:“我告訴你,我們這里有監(jiān)控,你說話要負責?!比罕姴涣私饩斓穆氊熂稗k案程序,不理解警察的工作狀態(tài),一味地根據(jù)人情社會的滯后舊俗來揣測民警,將怨氣、戾氣隨意地發(fā)泄到民警身上,又累又傷的民警很可能就開始懈怠工作,接踵而來的可能是民眾的越發(fā)不滿、越發(fā)不支持,這就容易形成警民關系的不良循環(huán),生出諸多沖突。我們認為,警民雙方亞文化的差異是此類沖突的主要原因。
當然,警察亞文化里也有不符合現(xiàn)代執(zhí)法精神的言語習慣,比如,有的警察執(zhí)法過程中沿襲舊警風,官氣十足,居高臨下,態(tài)度冷硬,言語不講究,“習慣說硬話,不會說軟話;習慣說命令的話,不會說說服的話;習慣說苛責的話,不會說謙敬的話”[10],這樣的言語方式深為群眾所詬病,也是引發(fā)警民話語沖突的亞文化原因。
現(xiàn)代法制社會是個要求執(zhí)法者高度規(guī)范、高度自律的社會,倘若警察執(zhí)法的程序失當、失范,就會遭到懂法人士的質(zhì)疑、譴責甚至抗議,引發(fā)話語沖突。比如某位警察執(zhí)法前未按規(guī)定出示證件,群眾咄咄逼人地質(zhì)問:“你以什么身份查我?你有證件嗎?我要看你的證件!哪條法律規(guī)定沒有證件的人可以攔車?”目前,因為執(zhí)法失當、失范引起沖突的,最常見的是除了執(zhí)法程序失當、執(zhí)法話語失范外,還有特權(quán)執(zhí)法、差異執(zhí)法等。
【例6】交通警察正在處理一起違章停車行為,該違章車輛違規(guī)停在行車道上,影響了車輛的正常通行。在該輛車輛不遠處有一輛警車也違規(guī)停在路邊。
車主:別拍了,你干嘛拍我的車?
交警:你好,你的車停在了行車道上,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
車主:警車也放在了行車道上,你干嘛不拍呀?
交警:(不語)
車主:我今天就不開走,除非你把給我開的罰單取消!
交警:如果你不將車開走,我將請示110指揮中心,將你的車拖到停車場。
車主:(這時情緒開始激動起來)大家快看,交警亂罰款了,警察搞特權(quán)了!
群眾對差異執(zhí)法的敏感性不亞于特權(quán)執(zhí)法。袁崇安先生在分析太原“12·13”案時說:如果在沒弄清楚情況之前,不是讓單方指認“誰打你啦”,而是說“你們參與打架的雙方請過來做個登記,配合一下調(diào)查”,是不是就不會出現(xiàn)李康不配合執(zhí)法的情況?假如李康說“是他們兩個打人”時,警察如讓他指認哪兩個人打人,并請雙方都出示身份證,然后請他們配合調(diào)查,還會出現(xiàn)不配合的情況嗎?還會發(fā)生后來的事情嗎?[10]后來的事情就是嚴重的肢體沖突。警察出警時不要陷自己于當事雙方的矛盾漩渦中,要同時聽取兩方的敘述,并根據(jù)自己掌握的其他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斷,不要輕信從某一方得來的信息,不能讓當事人左右自己的思考,要綜合各方面得來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斷,要努力讓雙方都覺得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處理問題,覺得你處理的有道理,都信任你、配合你、順從你,這樣就不會“引火燒身”,引發(fā)警民沖突。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分別談話、分別安撫的辦法,讓他們各自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在民警的主持下兩邊握手言和,這樣是最周全、最有效的工作辦法。
前幾條原因,都是與沖突事件本身有直接的、緊密關聯(lián)的原因。但是有些警民話語沖突的爆發(fā)卻是“另有他因”,即當事的某方在并不知情的狀態(tài)下無辜地撞上了對方從別處遷移來的“水下冰山”——消極情緒,我們名之為“他因的遷移”?!斑w移”(transfer)本是一個心理學術(shù)語,用在這里專指警民執(zhí)法接觸中因本次接觸之外的其他原因點燃或激化當前沖突的現(xiàn)象。正如L·科塞所言:“積累起來的敵意和進攻性情緒不僅可以向敵意的原初對象發(fā)泄,也可以向替代目標發(fā)泄?!盵11]發(fā)生遷移發(fā)泄的可能是一方,也可能是雙方,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當事方持久個體情志的遷移
從民眾方面來看,有的當事群眾因為某些因素長期對社會不滿,或牢騷滿腹,或郁郁寡歡,或心態(tài)扭曲,或神經(jīng)過敏,負能量很多,當他們遇上警察執(zhí)法,會覺得被侵犯、被干涉、被剝奪,可能會陡然情緒失控進而引發(fā)話語沖突。從警察方面來看,公安機關的基層民警經(jīng)常面對詐騙、盜竊、故意傷害等違法行為,很多案例線索不多,耗費大量警力、物力、財力卻不一定破案,日久便生出挫折感,再加上沒日沒夜的值班加班,身體透支厲害,倘若沒有強大的奉獻精神及責任感的支撐,很快就會被懈怠、厭倦的心理籠罩,對司空見慣的群眾求助、報案,或敷衍不作為,或煩躁沒耐心,一不留神就與民眾發(fā)生言語沖突,長此以往,就造成警民關系緊張,乃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沖突不斷。
(二)相鄰消極事件的遷移
人的情緒具有延時轉(zhuǎn)移的特性?!皠倓偙活I導批評了,又被同事惹了一肚子火,氣兒還沒發(fā)出來,你也敢來找我的茬,怎么著,你穿著這身皮就狐假虎威欺負人啊?知道嗎,脫了這身皮,你什么都不是!”這個當事人攻擊警察的原話,充分證明相鄰消極事件的遷移對當前警民沖突的直接影響。某女的父親與鄰居打架,民警為雙方調(diào)解,雙方簽訂了調(diào)解協(xié)議書。第二天,該女夜返父母家,得知父親被打,又到鄰居家中鬧事,鄰居報警,前一天做調(diào)解的民警不得不深夜出警,在深感前功盡棄的情緒之下,他沒好氣地斥責該女,而該女正對警察前一天的處理不滿,于是,兩人互不相讓、劈頭蓋臉地吵了起來??梢哉f,是前一天事件的消極影響,為這兩個人短兵相接的言語沖突定下了基調(diào)。
(三)他人他事的遷移
【例7】1986年前,A村莊群眾將集體的一部分耕地提供給當時的供銷社建設供銷社站點。后來,供銷社倒閉,有關人員就把站點長期租賃給他人。當前,土地變成農(nóng)民的聚寶盆,A村部分群眾采取了推供銷社站點圍墻、堵門不讓站點租賃人員出入以及圍攻租賃人員等過激行為。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趕往事發(fā)現(xiàn)場后:
群眾:你們干啥來了?
民警:有人報警,我們來處理警情,化解大家的矛盾。
群眾:供銷社占俺的土地不還給俺!還把占俺的土地賣給了別人!香港租給英國都回歸了,供銷社占俺的土地該給俺了!俺也不跟現(xiàn)在租賃站點的人要租賃費了,叫他們滾蛋就行了!
民警:你們有證據(jù)證明土地是你們村的嗎?
群眾:供銷社占俺村的土地,還要啥證據(jù)?!
民警:供銷社的人員有當時供銷社跟你們村簽訂的土地買賣合同,合同上面有你們雙方當事人員的簽名。
群眾:那都是假的!
民警:如果你們認為合同是假的,你們可以到法院起訴,通過法院來認定合同的真假。
群眾:俺老百姓不懂法,俺就知道供銷社占俺的土地就得還給俺!
民警:即使你們的說法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的,你們也必須手段合法,不能損壞他人的物品,也不能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
群眾:啥!啥啥!啥啥啥……都是俺的!地是俺的!墻是俺的!屋子是俺的……這里的啥都是俺的!你們來了就別走了!解決不好不能走!
本例中,民警接警、處警、協(xié)調(diào),他們努力聯(lián)合村干部對當事群眾開展矛盾化解工作,但最后事與愿違,當事群眾不但不聽勸解,還叫喊道:“民警解決不好問題不讓民警回單位!”民警被困。當民警介入兩方的矛盾時,經(jīng)常會面臨這樣的場景:明明是依法進行公正引導,但還是會被某一方誤解,被他們言語攻擊、限制人身自由乃至拳打腳踢,使得沖突的矛盾由雙方當事人之間轉(zhuǎn)移到警民之間。
出于論述的條理性考慮,我們將前述六種原因逐條分敘,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原因并沒有窮盡導致警民話語沖突的一切原因。
探求事情發(fā)生的因果聯(lián)系,從原因環(huán)節(jié)上尋求預防和化解之路,不失為解決矛盾的一條途徑。了解警民話語沖突的原因,不僅有助于化解具體的警民話語沖突案例,還有助于減少警民話語沖突的數(shù)量,提升警民之間的和諧指數(shù)。對警民話語沖突原因進行探索,是后續(xù)的警民話語沖突評估、預防、化解等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參考文獻:
[1]冉永平.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外語教學,2010(1):1.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商務印書館,2012:800.
[3]兒酒駕母跪交警也跪了[N].齊魯晚報,2015-08-29(A11).
[4]Boulding,K.Three faces of power[M].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1989:53.
[5]威廉·W·威爾莫特,喬伊斯·L·霍克.人際沖突——構(gòu)成和解決(第7版)[M].曾敏昊,劉宇耘,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102.
[6]郭明.淺談警察權(quán)的行使[EB/OL].[2010-09-20]http://www.jcrb.com/jcpd/jcll/201009/t20100920_447300.html.
[7]男子違章現(xiàn)場罵交警:我兒子是國防生[EB/OL].[2015-08-28]http://tv.sohu.com/20150829/n420027751.shtml.
[8]mutaa.面子理論[EB/OL].[2011-05-23]http://wenku.baidu.com/view/50151c274b35eefdc8d333c3.html.
[9]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索爾斯坦·塞林.犯罪:社會與文化[M].許章潤,幺志龍,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3.
[10]袁崇安.試論警民沖突視野下的現(xiàn)代執(zhí)法話語轉(zhuǎn)換—以太原“12·13”案為例[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4):12-13.
[11]L·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M].孫立平,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25.
責任編輯:劉洪波
Exploring the Causes for Verbal Conflicts between Police and Citizens
LIU Hong-li1,Shan Xi-yan2
(1.Shandong Police College,Jinan 250014,China;2.Shandong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verbal conflicts between police and citizens,such as the verbal abuse,condemn,rebuke,confrontation,insults and threats are apt to be triggered by diverse reasons while the police are performing the duties.The causes for the verbal conflicts are complex.Through an analysis,it is revealed the causes involve dispute for the interests,confrontation against powers,self-esteem damage,cultural clash,nonstandard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other reasons.Some causes ar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while some remain in check and balance.
Key words:verbal conflicts between police and citizens;dispute for the interests;confrontation against powers;nonstandard law enforcement
作者簡介:劉宏麗(1970-),女,山東威海人,山東警察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單希巖(1969-),男,山東即墨人,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副教授,法律碩士。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J11WD19)。
收稿日期:2015-10-22
DOI:10.13310/j.cnki.gzjy.2016.01.015
[中圖分類號:D61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195(2016)01-00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