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玉芬, 檀秋芬, 古 華, 連 蕓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高職《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信息化教學設計
魯玉芬, 檀秋芬, 古 華, 連 蕓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建筑工程測量》是一門“教學做”一體化實訓課程,將面授實訓課建設成網(wǎng)絡課程,是目前職業(yè)教育研究的新課題。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三維仿真軟件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真正實現(xiàn)實訓課程的信息化、數(shù)字化、實踐訓練虛擬化,解決了學生隨機性、重復性、移動式學習的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高職;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信息化,教學設計
智能手機、移動計算平臺和移動寬帶網(wǎng)絡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普及,為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能夠實現(xiàn)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促進教育行業(yè)的信息化建設?!督ㄖこ虦y量》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實訓課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學生未來職業(yè)密切相關?!督ㄖこ虦y量》實訓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與操作演示,學生再進行實際操作完成知識的內化。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滿足不了教學要求,導致學生的操作不熟練甚至部分同學根本就不會,很難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通過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分享、判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變成課堂的主體,教師通過從旁指導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進行知識梳理、掌控課堂方向。
1.1 構建網(wǎng)絡學習平臺
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反復練習。在我院已有的數(shù)字化學習平臺的基礎上,建立了《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程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該平臺涵蓋了實訓項目任務書、學生實訓手冊、PPT課件、實訓微視頻、闖關試題、互動交流、評價體系等內容。學生通過登錄該學習平臺進行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課前學習,同時進行互動學習和自我測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學習的興趣也隨之增強。教師通過平臺的評價體系進行實時評價和多元化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掌控課堂,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1.2 建立微信公眾平臺
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及其微信公眾平臺這項信息技術能夠實現(xiàn)文字、圖片、語音、微課等互動與交流。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喜歡課堂滿堂灌而樂于接受指尖上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有一部智能移動手機,看微信、聊微信已經(jīng)進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通過登錄測量實訓微信平臺即可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形成了移動學習的好習慣。
1.3 引入工程測量三維仿真教學軟件
課上在現(xiàn)代化的測量實訓中心,利用工程測量三維仿真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逼真工作環(huán)境,提供真實測量體驗,學生通過點擊或拖動鼠標進行虛擬仿真操作,熟悉測量實操的每1個步驟及要點,化抽象為形象。
《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教學整體設計思路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上互動學習和課后反思學習。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測量方法,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我們將信息化引入傳統(tǒng)課堂,為學生構筑一個信息化多功能實訓教學環(huán)境。課前課后依托課程網(wǎng)站、QQ群、百度云盤、微信平臺等學習資源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課上在現(xiàn)代化的測量實訓中心,利用工程測量三維仿真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逼真工作環(huán)境,提供真實測量體驗。利用3D動畫、flash、操作視頻,激發(fā)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真正實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yè)教學理念。
2.1 課前自主學習
課前學生登錄課程網(wǎng)絡學習平臺或微信平臺,下載實訓項目(如水平角的測量)學習任務書,明確預習任務。網(wǎng)站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可自主控制學習時間,還可通過QQ、微信進行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通過在線測試和一點反饋,教師在課前即可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做到心中有數(shù),更好的掌控課堂。
2.2 課上互動學習
課上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將實訓項目的學習內容大致分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任務、自主探究分析任務、分步學習實施任務、整體練習完成任務、小組合作綜合演練5個環(huán)節(jié),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采取相應的信息化資源和教學方法。
(1)環(huán)節(jié)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出某一實訓項目的學習任務。
(2)環(huán)節(jié)2。圍繞工程案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分析任務, 教師則由知識的講授者變?yōu)榇鹨烧撸瑤椭鷮W生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內化。
(3)環(huán)節(jié)3。本環(huán)節(jié)采取教師分步施教、學生分步學習、師生分步總結的方法,在做中教、做中學,幫助學生掌握技能、形成素養(yǎng)。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操作要領。通過實時攝像系統(tǒng),教師的每個動作都可以同步播放至大頻幕,清晰放大操作細節(jié),保證了坐在教師周邊的學生也能夠看得到正確的操作。每個步驟示范結束,學生立即分組進行練習,學生還通過電腦屏幕,清晰看到自己的操作與規(guī)范操作之間的差距。
此外在練習中,主講教師和實訓教師巡視指導,答疑解惑。同時大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教學視頻,學生有疑問時不僅可以詢問教師,還可觀摩視頻糾正錯誤。信息化技術與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做中學的過程中,動作處處有指導,效果時時有反饋,內化于心,增加了練習的樂趣和動力。
(4)環(huán)節(jié)4。掌握了每個步驟的操作方法后,教師將帶領學生由分到合進行整體練習,學生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仿真軟件中的闖關游戲完成實訓項目虛擬操作的練習,這種互動式教學軟件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利用軟件熟悉操作流程后再進行實戰(zhàn)練習,能夠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之后,教師將進行完整性的測量演示,準確流暢一氣呵成,使學生體會了作為測量人員應具備的職業(yè)技能與素養(yǎng)。
(5)環(huán)節(jié)5。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通過教學案例庫設置不同工程案例,學生分組討論測量方案,小組協(xié)作完成測量工作,不同案例的設置幫助學生建立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測量工作過程中團隊協(xié)作意識,更有利于職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學生的測量方案和操作視頻將在課后傳給測繪行業(yè)專家進行點評,專家的肯定與認可,更好地激勵學生,也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接近行業(yè)標準,崗位需求,至此,課堂目標即可達成。
2.3 課后深入學習
知識的學習,是需要不斷鞏固的。課后,學生可以利用測量網(wǎng)絡學習平臺或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化學習資源自己進行反復學習和深入學習,達到知識的鞏固和吸收,真正掌握相關測量原理、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在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需要完成教師發(fā)布的課后作業(yè),遇到難題,及時通過平臺提交問題,等待或實時與教師溝通,解決問題,從而利用信息化手段達到課后與教師的及時交流。
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與學的模式上升到利用信息化學習資源實現(xiàn)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上互動交流與學習和課后反復深入學習,真正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實訓教學的有機融合以及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yè)教育理念,充分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及學習的興趣,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1] 蓋克榮.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26):18-21.
[2] 郭榮中,申海建.高職院校測量學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討[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5,(9):338-340.
[3] 翟翊,郝向陽,趙夫來等. 提高“現(xiàn)代測量學”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J]. 測繪通報,2012,(2):106-108.
[4] 蔣金豹,孫文彬,袁德寶. “大地測量學基礎”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改革[J]. 測繪通報,2014,(5):130-132.
[5] 秦菊芳. 對完善測量學教學實習考核的幾點思考[J]. 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6):75-77.
[6] 陳向陽,許茜.《工程測量》課程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4,(47):247-248.
(責任編輯 胡 進)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design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U Yu-fen, TAN Qiu-fen, GU Hua, LIAN Yun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241002,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is a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t is a new subject of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training courses that changes face to face teaching into the network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3d simulation software are used, it applies 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simulation to exercise the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actually realize informatization, digitization, and virtualiza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for randomness,repeatability, and mobile learning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of student is inspire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eacher is improv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design
2016-09-10;
2016-09-15
省級一般教研項目“提升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jyxm758);②省級“建筑工程技術”特色專業(yè)(項目編號:2015tszy048)
魯玉芬(1977-),女,安徽桐城人,碩士生,副教授,主要從事測量教學與研究工作。
10.3969/j.issn.1671-6221.2016.04.019
G712
A
1671-6221(2016)04-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