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時評
“反向春運”是個好主意
坐火車回家,無奈搶不到火車票;乘飛機回家,恐怕得花去一個月的工資。兩難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過一個“反向春運”年,將父母從老家接到工作地過年。
回家過年是春節(jié)永恒的主題,平時“常回家看看”也不能替代春節(jié)回家?!胺聪虼哼\”不必為返鄉(xiāng)車票心力交瘁,還可以和父母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正如一上班族所說:“父母從來沒有來過我工作的城市,正好趁著過年可以帶他們來這里轉(zhuǎn)轉(zhuǎn)?!薄胺聪虼哼\”還是各地的民俗文化融合的契機。在異地他鄉(xiāng),老人按照老家的風俗過年,帶來有鄉(xiāng)土氣息的“年味”,這既弘揚了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又使城鄉(xiāng)文化交融。
孩子舉牌求紅綠燈,誰該臉紅?
在鄭州市某快速路附近,因一處十字路口無紅綠燈,快速路上又常有大貨車呼嘯而過,孩子們必須結(jié)伴穿行通過。近日,幾名學生舉著牌子,“請領(lǐng)導陪我們過馬路”。村干部稱向上級反映要求設(shè)置紅綠燈,但一年多沒有一點動靜。
從程序上講,交通安全管理出了問題,孩子及其家長應該去找交警等職能部門反映,但是,十字路口缺少紅綠燈、斑馬線等安全設(shè)施,孩子們上下學險象環(huán)生,也說明交警等職能部門公共服務(wù)不到位。
對于孩子們的“舉牌”行為,不僅輿論要給予道義支持,政府也應及時作出回應,并思考如何因勢利導,引導好民眾參與公共治理的熱情,從而改善公共服務(wù)品質(zhì),幫助民眾實現(xiàn)利益訴求。
“無手機課堂”不是新聞而是常識
拿手機刷微博、玩微信、看新聞……這已成當前眾多大學生每日的生活習慣,然而,這樣的習慣被許多學生帶進了課堂。于是,課堂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類特殊人群,即課堂“低頭族”。為了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都在推行“無手機課堂”。然而不能忽視的是,上課認真聽講原本就是最基本的課堂紀律,所謂“無手機課堂”也只是紀律的重申。
大學課堂出現(xiàn)學生不聽講的問題,并非手機時代所獨有的現(xiàn)象?;诖?,“無手機課堂”雖然聽起來名目新鮮,但仍然只是一種治標之策。在大學課堂的新問題前,管理者更該思考的是如何與時俱進,讓課堂真正具備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