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小平論述中的小康社會特質

      2016-03-19 17:34:35王愛云
      鄧小平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分配制度小康社會共同富裕

      王愛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 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 100009)

      ?

      鄧小平論述中的小康社會特質

      王愛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100009)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直接起源于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的概念和建設構想,研究鄧小平關于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小康社會的特質,對于我們深刻認識和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有著重要意義。在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思想中,小康社會是“中國化的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與西方的現代化概念不同,它代表著不同的現代化水平,采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其發(fā)展目標確定一個具體的標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靶】怠辈恢皇墙洕笜?,而是整個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包括人民生活、社會、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小康社會不僅指國內社會發(fā)展,還包括“對人類的貢獻更大一些”,在增加國內經濟收入的同時,增加對外援助,增強世界和平力量。小康社會姓“社”,要堅持對外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實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鄧小平;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對外援助;分配制度;共同富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思想,這一思想是對鄧小平發(fā)展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一脈相承、逐步深化的發(fā)展邏輯。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又直接起源于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的概念和建設構想。

      近年來,學界對于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有所關注并從不同角度展開了研究??傮w來看,這些研究注重從歷史的縱向脈絡分析鄧小平小康社會構想的歷史背景、思想淵源、歷史過程及其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等〔1-6〕,而對于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本身的內容、特征等仍然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回顧鄧小平關于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小康社會的特質,對于我們深刻認識和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一、“小康”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

      “小康”一詞在中國歷史上古已有之,《詩經大雅·民勞》即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之語,表達了人們對衣食無憂、安居理想社會的美好向往。然而,鄧小平在新時期提出的小康社會構想,是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并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步驟和時間進行了規(guī)劃。例如,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前夕,毛澤東提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兩步走的構想:第一步,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實現初步工業(yè)化。第二步,再用幾十年的時間接近或趕上世界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7〕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闡述了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步驟,他說:“今后發(fā)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fā)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8〕總體來看,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四個現代化”建設目標都是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為參照的,即要通過“四個現代化”建設使中國接近或趕上世界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使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77年5月,中央領導人重申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提出:“周恩來同志在一九六四年和一九七五年,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了一個宏偉規(guī)劃,要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全面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覀円欢ㄒ獖^發(fā)圖強,再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實現這個宏偉的規(guī)劃?!薄?〕

      然而,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由于“左”的指導思想的干擾,尤其是開展“文化大革命”和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遭受嚴重挫折,“四個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面臨艱巨挑戰(zhàn)。正因如此,鄧小平自1975年領導全國整頓開始,就對20世紀內能否實現以西方發(fā)達國家為參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進行思考,直到1979年明確提出小康社會戰(zhàn)略目標。

      (一)明確強調中西現代化概念所代表的現代化水平不同

      1975年6月2日,鄧小平說:“所謂現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較接近現在發(fā)達國家的水平。當然不是達到同等的水平。在這個時期內還辦不到,因為中國有自己的情況?!薄?0〕

      (二)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

      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指出:“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還是你們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紀末能達到你們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薄?1〕同年10月4日,在省、市、自治區(qū)第一書記座談會上,鄧小平對“中國式的現代化”這個新詞給予了解釋:“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薄?2〕

      (三)用“小康”來指代“中國式的現代化”,也就是20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小康”概念,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tài)?!薄?3〕1982年8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時提出:“我們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這就是達到小康的水平。”〔14〕可見,鄧小平用“小康”這一概念指代中國式現代化,主要是為了與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概念和水平作區(qū)別。

      (四)采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小康社會發(fā)展目標確定一個具體的標準

      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概念,即以1980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50美元為基數,用10年時間翻一番,到1990年達到500美元,再用10年時間再翻一番,到世紀末達到1000美元,也就是要實現“翻兩番”。1981年4月14日,鄧小平指出:“講到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就是在本世紀末我們肯定不能達到日本、歐洲、美國和第三世界中有些發(fā)達國家的水平。1979年我跟大平首相說道,在本世紀末,我們只能達到一個小康社會,日子可以過。設想10年翻一番20年翻兩番,就是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經過這一時期的摸索,看來達到1000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說八百、九百,就算是八百,也算是小康生活了?!薄?5〕

      到1982年9月,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戰(zhàn)略目標為黨的十二大所接受,大會把“小康”作為全黨全國奮斗的主要目標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標志,提出:“從一九八一年到二十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yè)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實現了這個目標,……城鄉(xiāng)人民的收入將成倍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薄?6〕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02年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都是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小康”不只是經濟目標,而是整個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雖然“翻兩番”的提法,使小康社會具有了濃重的經濟色彩,但是在鄧小平的視野中,“小康”不單單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涵蓋科教、文化、社會、精神文明、政治等各領域,是整個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黨的十二大召開后,為了了解“小康”目標的可行性,鄧小平不斷考察各地。1983年2月,他到蘇州視察。當時的蘇州,工農業(yè)總產值人均接近800美元,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使鄧小平看到了小康社會的雛形。3月2日,鄧小平描述了他在蘇州等地了解到的達到“小康”目標時的社會狀況:“第一,人民的吃穿用問題解決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問題解決了,人均達到二十平方米,因為土地不足,向空中發(fā)展,小城鎮(zhèn)和農村蓋二三層樓房的已經不少;第三,就業(yè)問題解決了,城鎮(zhèn)基本上沒有待業(yè)勞動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農村的人想往大城市跑的情況已經改變;第五,中小學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體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業(yè)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化了,犯罪行為大大減少?!薄?7〕后來他又專門談到小康社會的政治狀況,說:“如果實現了翻兩番,那時會是個什么樣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團結是肯定的。”〔18〕

      可見,在鄧小平的設想中,“小康”不單是指經濟發(fā)展指標,而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人民生活、社會、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內容,體現了整個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這與我國改革開放的特點和邏輯是一致的。我國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是涵蓋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只是由于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所以采取漸進式戰(zhàn)略,從經濟領域的改革入手,其他各領域改革逐步推開。

      鄧小平指出的這六條,后來被人們認為是最早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六條標準。之后,無論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還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都是從經濟、文化、社會、政治以及生態(tài)等各個領域進行具體描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yè)、教育、文化、社保、醫(y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的確,各領域的改革之間本來就是相互聯系和制約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將各領域的改革更好地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作為整體向前推進,才能真正攻克難關,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的步伐。

      三、小康社會不僅指國內社會發(fā)展,還包括“對人類的貢獻更大一些”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發(fā)展峰會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國援助南部國家的新計劃,包括中國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對最不發(fā)達國家到2030年的援助力爭達到120億美元,免除最不發(fā)達國家、內陸發(fā)展中國家、小國、島國至2015年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等,在國內引起了社會熱議,也遭到一些批評。實際上,中國共產黨人一直注重對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1956年9月,毛澤東曾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對人類的貢獻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將來這種狀況會改變的?!薄?9〕在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構想中,在增加國內經濟收入的同時,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也始終是其重要內容和題中之義。

      鄧小平認為,對人類作出比較多的貢獻,是社會主義中國實現發(fā)展的內在要求。1978年6月10日,鄧小平在會見盧旺達總統(tǒng)哈比亞利馬納時曾說:“衡量我們是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使我們自己發(fā)展起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且要能夠隨著自己的發(fā)展,對人類做更多的貢獻?!彼貏e強調:“我們作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會只顧自己的?!薄?0〕1985年3月25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新聞界人士時說:“如果在本世紀末,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翻兩番,達到一萬億美元,中國就可以對人類做出更多一點貢獻。如果再花五十年時間接近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那末,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的貢獻就更大一些?!薄?1〕

      因此,自開始提出小康社會構想,鄧小平就表現出他的國際視野。首先,增加對外援助。1979年7月28日,鄧小平在青島聽取匯報工作、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指出:“如果我們人均收入達到一千美元,就很不錯,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還可以增加外援?!薄?2〕同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小康”概念時也提到了增加對外援助問題,他說:“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有可能對第三世界的貧窮國家提供更多一點的幫助。”〔23〕1986年6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馬里總統(tǒng)特拉里奧談到20世紀末實現小康社會時再次強調:“到那時,中國仍然屬于第三世界,這是我國政策的基礎。要教育我們的子孫后代,即使發(fā)展起來了,還是要把自己看成是第三世界,不要忘記第三世界所有的窮朋友,要幫助第三世界窮朋友擺脫貧困。實現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的中國,仍不忘幫助窮朋友,這才能真正體現出中國是在搞社會主義?!薄?4〕

      其次,增強世界和平力量。鄧小平多次向國內外指出,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時,中國國力增強,國民收入更多地用來改善人民生活,中國不參加軍備競賽,因此中國將更加強大,“對世界和平就更加有利”〔25〕。例如,1986年6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馬里總統(tǒng)特拉里奧談到20世紀末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時說,到本世紀末,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小康社會,下一個世紀再花三十年至五十年的時間,就可以接近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如果達到了這個奮斗目標,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發(fā)展了,再加上全世界的和平力量,特別是第三世界的和平力量,戰(zhàn)爭就更有條件避免”〔26〕。

      四、小康社會姓“社”,是“共同富?!?/p>

      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式的現代化,它既不是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耕社會,也不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它必然姓“社”。鄧小平多次強調小康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一)小康社會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早在1979年1月18日,鄧小平就在中央理論務虛會上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即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之后,鄧小平在闡述如何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時,強調現行政策的“兩個不變”,即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變、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如果這些都變了,我們要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在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就沒有希望了”〔27〕。

      (二)小康社會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

      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講話中闡述小康社會與新加坡等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同時指出:“如果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真正達到每人平均一千美元,那我們的日子比他們要好過得多,比他們兩千美元的還要好過。因為我們這里沒有剝削階級,沒有剝削制度?!薄?8〕1984年10月22日,針對一些人認為對外開放會導致資本主義的顧慮,鄧小平在中顧委第三次全會上講話指出,不僅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不會變成資本主義,“按照現在的辦法,到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幾千美元的時候,我們也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因為“基本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歸集體所有,就是說歸公有。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不斷提高……在本世紀末內最后的十六年,無論怎么樣開放,公有制經濟始終還是主體”?!?9〕

      (三)小康社會是共同富裕

      鄧小平構想的小康社會,首先,就是要消滅赤貧,搞現代化,搞的是富的社會主義,不是搞窮的社會主義?!?0〕其次,小康社會要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之初,為了打破平均主義的桎梏,鄧小平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鼓勵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qū)、其他人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與此同時,鄧小平始終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和根本原則。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社會主義的內在屬性,是小康社會的重要特征。1986年6月18日,他說:“所謂小康社會,就是雖不富裕,但日子好過。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薄?1〕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提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是共同富裕,那時候我們叫小康社會,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會?!薄?2〕再次,小康社會要杜絕兩極分化。共同富裕,就是不能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就是要防止兩極分化。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33〕。

      (四)小康社會“實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

      鄧小平非常重視收入分配問題。1982年8月他在談到小康社會時指出:“社會主義制度收入分配是合理的,赤貧的現象可以消滅?!薄?4〕20世紀90年代以前,鄧小平一直強調發(fā)展經濟,希望通過發(fā)展經濟來消滅貧窮。90年代以后,貧富差距問題日益突出,鄧小平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強調用收入分配解決貧富差距問題。1992年12月18日,他指出,“中國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慮分配問題”,貧富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也就是說,不搞平均主義,也不搞兩極分化,因為“如果僅僅是少數人富有,那就會落到資本主義去了”,“我們的政策應該是既不能鼓勵懶漢,又不能造成打‘內仗’”?!?5〕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與弟弟鄧墾談話時又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fā)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鄧小平主張“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分配問題。1992年他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qū)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qū)的發(fā)展”〔36〕。

      收入分配問題搞得好不好,確實是一個關乎國家能否健康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fā)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薄?7〕鄧小平實際上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目標;同時明確強調“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xù)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guī)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從而將中國共產黨人對收入分配問題的探索進一步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李勇.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論與實踐〔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

      〔2〕中央文獻研究室小康社會研究課題組.小康目標的提出和小康社會理論的形成〔J〕.黨的文獻,2010,(1):24-34.

      〔3〕徐友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歷史淵源及其全面性〔J〕.觀察與思考,2014,(3): 28-31.

      〔4〕李景軍.論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J〕.經紀人學報,2005,(3):82-85.

      〔5〕馮飛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路徑選擇〔J〕.理論月刊,2009,(5):13-16.

      〔6〕韓金林,韓珊珊.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課題——學習鄧小平關于“共同富?!薄ⅰ靶】瞪鐣钡捏w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2):96-99.

      〔7〕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1949- 1976):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529.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483.

      〔9〕華國鋒.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進行到底——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N〕.人民日報,1977-05-01.

      〔10〕〔11〕〔13〕〔14〕〔15〕〔20〕〔22〕〔23〕〔24〕〔25〕〔26〕〔30〕〔31〕〔3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編(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0,225,281,428,361,139-140,252,281,581,580,580-581,252,580,425.

      〔12〕〔2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4,259.

      〔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

      〔17〕〔21〕〔33〕〔35〕〔36〕〔37〕〔3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892,1035,1032,1356-1357,1364,1343,1364.

      〔18〕〔27〕〔29〕〔3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9,218,91,216.

      〔19〕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4.

      (責任編輯肖雪蓮王麗娟)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6)01-0026-08

      〔作者簡介〕王愛云(1971),女,山東無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國史理論、中共黨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0

      猜你喜歡
      分配制度小康社會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經濟(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構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國七十年探索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淺析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變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52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當代陜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土地革命時期蘇區(qū)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東南法學(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1
      城市| 乳山市| 鄄城县| 阳西县| 峨眉山市| 连山| 宽城| 旅游| 沁水县| 莎车县| 宣城市| 界首市| 民乐县| 纳雍县| 象州县| 康平县| 云梦县| 盐津县| 庆云县| 鄱阳县| 彭阳县| 梧州市| 德令哈市| 调兵山市| 海晏县| 木兰县| 富源县| 双鸭山市| 澎湖县| 高尔夫| 喀喇沁旗| 四平市| 柳州市| 上林县| 金门县| 视频| 石楼县| 湄潭县| 吴堡县| 武定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