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1月29日上午,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公布了一則非常引人注目的信息——“中央紀委2015年給予10名中管干部黨紀重處分,并做出重大職務調整”。
所謂“中管干部”,就是由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絕大多數為副省部級及以上干部,也包括個別特殊崗位的正廳級干部。
在中央紀委發(fā)布的這份“批量”重處理的名單中,職務降幅最大的是江西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劉禮祖——從副省級直降為科員;職務降幅最小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志勇——由副省級降為正廳級非領導職務。此外,還有二人降為副廳級非領導職務,一人降為正處級非領導職務,三人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兩名央企負責人按部門副職以下(不含副職)安排工作。對這種重大職務調整,媒體普遍稱之為“斷崖式降級”。
1月30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刊文指出:所謂“斷崖式降級”,其實是媒體對曾身居高位的黨員領導干部因違紀被“非正?!比ヂ殹⒋蠓冉导壃F象的一種比喻。用“紀言紀語”來講,是在紀律審查當中對嚴重違紀的被審查人,依紀依規(guī)給予黨紀重處分(包括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三種情形),同時在職務上進行重大職務調整。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關于在查處違犯黨紀案件中規(guī)范和加強組織處理工作的意見(試行)》規(guī)定:“本意見所稱組織處理,是指黨組織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涉嫌違犯黨紀的黨員干部,進行必要的崗位、職務調整的組織措施?!?/p>
可見,職務調整是組織處理的一種方式。
以因為嚴重違紀受到開除黨籍、行政撤職處分,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的國家稅務總局原黨組成員、總經濟師范堅為例,“開除黨籍”屬于黨紀處分,“行政撤職”屬于行政處分,“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則屬于組織處理。
另據《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試行)》的第十條規(guī)定:“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應當根據其一貫表現和工作需要,區(qū)分不同情形,采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方式予以調整?!备唧w地說,從副省級干部降為廳級、處級乃至科級干部,屬于職務調整中的“降職”處理方式。
通常情況下,公務員的職務和級別應當匹配,工作職務升降,級別也會升降。根據2014年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六十條規(guī)定:“實行黨政領導干部降職制度。黨政領導干部在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因工作能力較弱、受到組織處理或者其他原因不適宜擔任現職務層次的,應當降職使用。降職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職務的標準執(zhí)行?!?/p>
雖然相關黨紀黨規(guī)對降職處理早有明確規(guī)定,但在黨的十八大之前,降職處理的情況并不多見。最初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和熱議的,始于中央紀委2014年7月16日通報的兩名副省級官員的組織處理結果: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和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zhí)镄?,分別被降為科員和副處級非領導職務。
從2014年之前的“極為罕見”,到2015年的“頻繁出現”,再到2016年剛過去三個月就有多名省部級干部受到降職處理,這一處理方式的常態(tài)化趨勢已經不言而喻。而在各地紀檢部門的執(zhí)紀實踐中,對違紀黨員干部的降職處理也越來越常見。例如,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共給予217人黨紀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2015年,海南省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給予黨紀重處分和做出重大職務調整的多達664人。
對于這種黨紀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并行的處理方式,《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曾刊文評價:“處理結果公布后,社會效果好、警示作用大,這也是當前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的一種有效方式,今后要注意探索運用?!?/p>
“2016年,這種處理方式將會成為新的反腐形勢下最主要的抓手?!狈锤瘜<摇倚姓W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也將是以后處理存在不作為、懶作為、嚴重違紀等行為干部的一種常態(tài)化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