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達姆王
最初,番紅花悄悄探頭。接著,水仙、郁金香、杜鵑花、紫藤、鳶尾競相爭艷。6月,玫瑰、鐵線蓮和罌粟在風中嬉戲。9月,大麗花、向日葵和蜀葵次第盛放
每年3月25日,莫奈花園對外開放。
從巴黎出發(fā),坐上火車,往西再略往北,不到一小時,在韋爾農下車,再坐十來分鐘觀光車,就到了吉維尼小鎮(zhèn)。
這里屬于諾曼底地區(qū)。1883年,在一次旅行中,巴黎人克洛德·莫奈對火車窗外的吉維尼風光一見傾心,搬來居住,在此度過他的后半生,并于1926年長眠于此。借助當時發(fā)明不久的管狀便攜油畫顏料和移動畫架,莫奈等人進行了一場繪畫革命,開創(chuàng)了以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作畫、著重捕捉光影變化、油彩濃厚、筆觸粗獷為特色的印象畫派?!坝∠蟆币辉~就是來自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
剛搬來吉維尼時,莫奈雖已出名,卻仍然拮據,租住在一所農居里。幸運的是,在吉維尼的43年間,他的作品越來越受歡迎,終于有能力買下這所房子和周邊土地,一點點建設、改造,終于打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花園住宅。
莫奈愛花,他不僅畫花,而且種花。他的花園就像他的畫作一樣,看似雜亂無章、隨心所欲,其實匠心獨運。他像安排一幅畫的構圖那樣,把不同品種的花按季節(jié)、高度、顏色、形態(tài)精心組合搭配。這樣,從早春到秋天,園子里總是花團錦簇。最初,番紅花悄悄探頭;接著,水仙、郁金香、杜鵑花、紫藤、鳶尾競相爭艷;6月,玫瑰、鐵線蓮和罌粟在風中嬉戲;9月,大麗花、向日葵和蜀葵盛放。
莫奈熱愛日本藝術,一生中收藏了231幅日本浮世繪,他從這些畫中得到靈感,修建了水園。他借穿園而過的溪流挖了一口池塘,在彎彎曲曲的池塘邊種上垂柳、竹和銀杏。整個夏天,睡蓮鋪滿水面。這一工程曾遭到鄰居的反對,他們擔心這些奇異的外來植物會污染水源,幸好有當地政府的支持,莫奈的心愿才能實現(xiàn)。
池塘上搭建著幾座小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橋。日本橋以浮世繪為模板,不過,不是日本橋傳統(tǒng)的紅色,而是綠色的。這座霧氣繚繞、紫藤盤旋的木橋是印象派畫迷再熟悉不過的,終于親眼見到實景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忍不住激動地拿出相機、手機,橋上橋下地拍個沒夠。
水園建好后的二十多年中,莫奈一直樂此不疲在此寫生,癡迷于捕捉不同時刻、不同天氣下的光線、色彩變化,描繪植物在水中變化莫測的倒影。巴黎橘園博物館里的巨幅睡蓮,就是池塘一年四季的真實再現(xiàn)。
花園旁邊的莫奈故居,是他大膽、恣意揮灑色彩的另一處地方。淺粉色的外墻、綠色的百葉窗、藍色的起居室、黃色的餐廳,無不摩登明亮,有別于維多利亞時代家居盛行的灰暗沉重的色調。
除了色彩,這座建筑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畫和花。每個房間的墻上,都裝飾著莫奈收集的日本浮世繪、大師和朋友的畫作、自己的作品?;ǜ菬o處不在。畫上、壁紙、沙發(fā)、靠墊、床單……各種形態(tài)、質地、顏色的花靜靜綻放。屋里每一扇窗都吸引人駐足張望,每一張座椅都在邀請人坐下,每張暖和厚實的床都讓人想在這里做個好夢。
最能體現(xiàn)莫奈大膽用色風格的是位于建筑最右邊的大飯廳。整個房間是明亮的黃色,隔壁廚房則以藍色為主調,墻上掛著大大小小幾十只黃銅鍋,水槽邊擺著擦洗一新的水壺。飯廳中間是一張可以坐14人的大餐桌,莫奈一家日常就在這里就餐。
屋子的所有細節(jié)都完美地保持了當年的狀態(tài),使我們得以一窺19世紀法國人的生活。每一個細節(jié)似乎都在告訴參觀者,這里曾經生活過一個大藝術家和一個溫馨的家庭。
莫奈有一個大家庭,包括他和第二任妻子愛麗絲、他與前妻生的2個孩子、愛麗絲和前夫的6個孩子(也有說最小的兒子是莫奈和愛麗絲生的)。這個家庭不僅大,而且復雜。莫奈的前妻和愛麗絲的前夫在世時,兩家人曾在一起共同生活,后來愛麗絲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莫奈的大兒子。雖然關系復雜,倒也不影響和睦,女主人愛麗絲必定功不可沒,所以莫奈才能安心創(chuàng)作,成為一個難得的在世時經濟狀況良好的藝術家。
莫奈家的生活熱鬧富足。一大早,從雞舍里撿來一大籃雞蛋,從園子里摘下新鮮蔬果,從市場上買回其他食材,堆放在廚房里。白天,愛麗絲和孩子們常常在進門的藍色小起居室里圍坐,畫家在工作室和花園之間來來去去。不時有客人從巴黎來訪:左拉、塞尚、普魯斯特、畢沙羅……幾乎當時所有的文化名人都曾是莫奈的座上賓,稱得上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莫奈1926年去世,房子由他的長子繼承。經過二戰(zhàn),整幢樓和花園如同廢墟。房子破敗不堪,窗戶、地板、天花板都損毀了,工作室里竟然長了3棵樹。1966年,莫奈的長子把房產捐贈給國家。經過捐款修整,花費了10年時間,這里才恢復原貌。
離開吉維尼,在韋爾農等車,還有一小時,就在附近逛逛。市中心巴掌大,如果沒有莫奈的吸引力,大概很少人會專門來此一游。街上冷冷清清,沒幾家商店,少有游人。建筑是典型的上諾曼底式風格,半木結構,古老的棕色木梁、木柱裸露在墻外,與木門、木百葉窗以及米色、黃色的泥墻構成好看的圖案。像很多法國小城一樣,路燈燈柱上掛著鮮花組成的巨大盆栽,但在韋爾農,一邊垂掛著盆栽,一邊是畫作。畢竟是一代名師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啊!
我在街頭轉來轉去找角度照花籃和畫,總有司機以為我要過馬路,禮貌地把車停下來。為了不辜負他們的好意,我只好在他們面前假裝穿過馬路,等車開走再回來。
隨意走進一間教堂,空寂無人,少見教堂有這么好的采光。天氣晴朗,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照進來,一向幽深昏暗的教堂也如莫奈畫作般絢麗繽紛。只聽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后門被推開,一個女孩走進來,大概也是為莫奈遠道而來的游客。我們互相問好,各自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