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常旭 葛國英 彭發(fā)家
(1湖南省桑植縣種子管理站,427100;2桑植縣沙塔坪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3桑植縣陳家河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桑植縣中稻高產優(yōu)質綜合栽培技術
陳常旭1葛國英2彭發(fā)家3
(1湖南省桑植縣種子管理站,427100;2桑植縣沙塔坪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3桑植縣陳家河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桑植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隸屬國際旅游新城張家界市。全縣轄38個鄉(xiāng)(鎮(zhèn)),553個村(居)民委員會,4047個村(居)民小組??側丝?7.95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41.78萬人,現(xiàn)有耕地面積2.34萬hm2,其中水田面積1.31萬hm2,人均不到0.03hm2,屬稻、油兩熟制地區(qū)。由于自然條件差,勞動者的素質較低,加之投入少、單產低,糧食不能自給,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之一。為了使桑植縣糧食生產上新的臺階,達到糧食自給或基本自給,廣大農業(yè)科技人員通過多年探索,精心組裝配套了適合該縣推廣的中稻高產優(yōu)質綜合栽培技術,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實現(xiàn)高產、優(yōu)質、高效持續(xù)發(fā)展,達到生態(tài)與經濟兩大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實現(xiàn)經濟、生態(tài)、社會三大效益的統(tǒng)一。
以中遲熟品種為主,科優(yōu)21、湘州優(yōu)918、深兩優(yōu)5814、隆兩優(yōu)華占等品種占92%,中熟品種T優(yōu)207等占7%,糯谷占1%。
2.1 低山坪田推廣“雙兩大” “雙兩大”栽培技術在桑植縣推廣多年,但是很不規(guī)范,筆者同縣農技推廣人員進行了重新組裝規(guī)范,推廣了1萬hm2。實踐證明,雜交水稻規(guī)范施行“雙兩大”栽培,分別比常規(guī)濕潤秧和不規(guī)范“雙兩大”增產20%、8%以上。2015年陳家河鎮(zhèn)潭口村曾菊絨家0.09hm2稻田規(guī)范施行“雙兩大”栽培,每667m2產量為642kg。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個技術要點。
嚴格掌握“三期” 三期,即播種期、寄插期和移栽期。播種期:海拔400m以下地區(qū)清明前后播種;海拔400~600m地區(qū)4月10-15日播種;海拔600m以上地區(qū)4月20日前播完。寄插期:小苗1.7葉時開始寄插,2葉前寄插完。移栽期:早熟品種秧齡35d左右移栽,中遲熟品種秧齡40d左右移栽。
培育健壯小苗 選背風向陽的空坪地1.5m開廂,廂面達到平、實、凈,鋪好隔層物。播種密度以谷挨谷但不壓谷為度,塌谷不見谷即可。采用拱棚,蓋膜加強苗床溫度和水分的管理,現(xiàn)青以前密封為主,現(xiàn)青后陰雨天密封,晴天膜內溫度偏高時,將兩頭揭膜通風降溫。每天澆水2~3次,保持土壤、種子不發(fā)白,但也不要漬水過多,以保持濕潤為宜。秧苗現(xiàn)青后可澆稀薄豬糞水,切忌人糞尿。寄插前2~3d揭膜煉苗。
寄插秧田的管理 寄插田與大田面積比為1︰5~5.5,寄插秧田達到平整、肥足、草凈。雙株寄插,早熟品種6.66cm×9.99cm,每667m2秧田10萬蔸;中遲熟品種6.66cm×13.32cm,秧田7.5萬蔸。劃行寄插,寄插后陰天或晴天露泥2d促扎根,雨天灌水扶秧,施尿素4~5kg,促分蘗秧田噴施1次多效唑,促使秧苗穩(wěn)健。
扯秧留苗,原兜移栽 扯秧前3~5d每667m2追施送嫁肥5~7kg。寄插秧田留苗規(guī)格:早熟品種扯2行留1行,株距扯1蔸留1蔸,每667m2密度為13.32cm×29.97cm,1.65萬蔸;遲熟品種扯2行留1行,株距扯1蔸留1蔸,密度為13.32cm×39.96cm,1.25萬蔸。大田移栽:每667m2早熟品種密度為116.65cm×23.31cm,1.7萬蔸;中遲熟品種16.65cm×26.64cm,1.5萬蔸。原蔸帶泥移栽,寄插方式一律為“單線退”或“雙線補”,消滅“轉轉秧”。
2.2 陰山冷浸田推廣半旱式栽培 此類稻田的特點:泥深且爛,低溫冷浸,還原性強,有毒物質含量高,不利禾苗生長發(fā)育。因此,采用59.99cm起壟,溝寬33.33cm,壟面寬26.66cm,溝深20.00cm,圍溝深26.66cm,壟面平而不光,每壟插2行,株距13.33cm,每667m2插1.67萬蔸。在水稻生長期間,水不上壟面,只保持濕潤狀態(tài),由于壟窄溝深,排除了冷浸水,提高了泥溫,加速了有機質的分解,禾苗自始自終生長在半旱式環(huán)境中,能夠達到一轟而起,一般比平常栽培增產20%以上。
2.3 高海拔地區(qū),山磅天推廣水稻旱育早發(fā)栽培 旱育秧壯苗帶土移栽,插后活蔸快,分蘗早,能充分發(fā)揮低位分蘗的增產作用,使其成穗率、千粒重和出穗率有所提高,一般可增產10%~20%。2015年沙塔坪鄉(xiāng)大木塘村徐千良家667m2稻田應用旱育早發(fā)栽培技術,產干谷638kg;該村徐家坡組6.87hm2稻田,平均每667m2產501kg,比未推廣旱育早發(fā)栽培技術增產125kg,增幅33.3%。
總的原則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N、P、K配合施用。強調追肥在插秧后7~10d一次性施入,在倒2葉長出一半時,或主莖孕穗長1~2cm施穗肥,提高穗粒數和產量。水稻一生對水的要求是以濕潤為主,具體做法是前期淺水促分蘗,中期落水控徒長,后期干濕保根葉。
病蟲防治工作是綜合農藝整體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對水稻的危害更為突出。圍繞“兩病三蟲”的防治,應組織3次大的防治工作:第1次在6月中下旬,抓稻飛虱1代若蟲高峰及1代稻縱卷葉螟、稻葉瘟的防治,兼治1代二化螟、稻紋枯??;第2次在7月下旬,主治稻飛虱第2次若蟲高峰及2代稻縱卷葉螟和紋枯病,兼治穗頸瘟、2代二化螟;第3次是8月上中旬,以治穗頸瘟、稻縱卷葉螟為主,兼治稻飛虱和稻紋枯病。
由于本地區(qū)自然條件差,地理環(huán)境很復雜,海拔高低懸殊,因此,在推廣過程中還應進一步因地制宜的加以改進。加大推廣力度,提高科技入戶率,進一步注重現(xiàn)場培訓、現(xiàn)場指導、現(xiàn)場消化,使優(yōu)化組裝的新技術走進千家萬戶,起到立竿見影的增產作用。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