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忠
養(yǎng)魚大王的養(yǎng)魚技術要領
汪文忠
浙江杭州的沈文根,他一年養(yǎng)魚能賣1000多萬元,是個響當當的養(yǎng)魚大王。沈文根養(yǎng)魚多年,他在長期的養(yǎng)魚中探索出了一些技術要領。筆者根據沈文根的養(yǎng)魚經驗,把他的養(yǎng)魚技術要領整理如下。
水質的“檢查”和“監(jiān)管”是屬于重要的步驟之一。所以,第一要在水的質量方面花費精力,不能放過每一項的檢查,且所有的指標務必要與國家標準相對應。不僅如此,還要注意池塘周邊是否有工廠廢水及農田水的流入,因為只要水中有毒則會使魚造成疾病和死亡,這不單是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傷害更是不堪設想。正常情況下,魚塘的面積“5~7畝”最為標準,盡管還可以在面積方面擴大,但一旦擴大,那么相對應的在“飼養(yǎng)、管理”方面都會加大難度。親魚池和魚種池適宜在“3~5畝”。水深控制在2~2.6m左右,孵化池1~1.6m即可,魚種池在1.6~2.1m間合適。因為池塘過深,對于溶養(yǎng)是有弊的,并且還會對水底植物的光合產生影響,隨之氧氣的生成量小,那么“糞便、食物殘渣”都會堆積在池底,讓水的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當然,在對水的質量控制方面還要根據農田的用肥、魚類上市時期進行相關考量。
要想讓養(yǎng)殖的魚具有“肉質好、成活率高”等相關優(yōu)點,那么就要注意對魚的品種選擇。所以在進行培育的時候,要盡可能選擇“高質產魚、硬壯”相關特點的魚種作為繁殖的對象,這樣可以讓優(yōu)良性狀的魚得到保存。那么在魚進行繁殖的時候,一定要將發(fā)育完整的魚揀選出來,進行催卵,然后將產出的魚卵放到另外的孵化池子里面,讓其獨自長大。在這里要注意的是,要讓孵化池的充氧量得到保證,且用慢水流對魚卵進行沖擊,進而達到魚卵能夠正常發(fā)育的目的。等到魚卵發(fā)育成型之后,可以考慮肥水下塘的策略進行培育。草魚一般為10cm,可養(yǎng)成大小為0.6~0.8kg左右,若投放大,則更大。鰱鳙魚正常情況下投放為13~19cm的1.5年魚種,長成0.7~0.9kg可進行捕撈。鯉魚鯽魚投放為的13~15cm的1年魚種,鯉魚達到了0.6kg、鯽魚達到90g就可以進行打撈。
要想提升魚的產量,那么就要注意其密度的適宜性。加大量的投放不僅會讓產量上升,還會出現“減產、水質惡劣”等相關現象。所以,要合理按照魚塘的實際情況,去進行科學密度的飼養(yǎng),這樣才可以達到提升產量的成效。飼養(yǎng)密度要按照很多方面來判斷,如“池塘面積、魚類型、飼料類型”等。可以根據實際的生產能力從而找到最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
盡管有很多的動物性飼料及植物都可以成為魚類的食物,但為了能夠讓魚更好的生長,就要盡量選擇營養(yǎng)豐富的“顆粒性”飼料。在對魚進行投放飼料的時候,要重視四個方面:第一,飼料一定要新鮮,并且營養(yǎng)要保證;第二,按照魚的實際大小及種類去選擇食物量;第三,要按照特定的地點及時間去投放食物,仔細觀察魚的食量情況;第四,采納少量多次數的投放。按照這4個方面完成要求后,再根據魚的實際生長情況,作出必要的改動。
為了更好的使用池塘的面積和飼料,可以按照“生活水層”等相關不同點,對魚的種類進行一定的補充從而混養(yǎng)。第一,要保證混養(yǎng)的品種魚能夠和睦相處。正常情況下,混養(yǎng)的品種有3個,其一是同類品種年齡養(yǎng)齡不同的混養(yǎng);其二是品種不同養(yǎng)齡不同的混養(yǎng);其三是品種不同養(yǎng)齡相同的混養(yǎng)。不同類型的魚其對水層和食物都是有區(qū)別的,但是混養(yǎng)的魚在水的質量和溫度方面區(qū)別不是很大。一般普遍的混養(yǎng)為45%的鰱魚、鳙魚,10%鯽魚,40%的青魚、草魚等。鰱魚、鳙魚主要生活在上層,青魚、草魚主要生活在底層,鯽魚盡管也是生活在底層的,但因其量小,所以不會對青魚草魚產生影響。
在對魚進行培育的進程中,采納“輪流打撈輪流放”的方法,這樣有利于池塘的長期健康發(fā)展,還可以達到提升18%的產量。輪流撈放其實就是采納“分段打撈”的方式來進行收成。按照大魚量大,小魚量小的特性,在春初或冬天的時候,一次投放不同大小的魚類型,再根據其的養(yǎng)齡及重量來進行打撈,如果是小的,再放回去。再按照打撈的量,對相同大小的魚類型進行投放,依次進行。事實上,這也是目前最科學的輪流打撈輪流放方法。另外,還可以在成型魚的池塘中培育魚的種類,也就是按照階段進行打撈,這樣可以為第二年培養(yǎng)豐厚的魚種。
第一,環(huán)境方面要做好“工人、用具”等相關方面的消毒,防治魚塘受到污染;第二是魚的類型。所有的魚都務必要進行消毒,避免出現把“病菌”帶進魚塘的現象發(fā)生,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第三是池塘。在將魚進行投放之前,要先將池底的各種臟物處理掉,然后再進行消毒。若是在冬天,則可以運用低溫對池底的冰凍,再經過曬晾進行殺菌的功效。那么在其它時期,可以考慮用“漂白粉”或“生石灰”進行藥物消毒。值得重視的是,當池塘經過消毒后,一定要“曝曬”,等藥物全部揮發(fā)后才能灌入干凈的水,后續(xù)再等水檢測沒有問題之后再能放入魚苗。
能否做好對魚的管理及檢測是直接決定魚產量的有效前提之一。相關工作人員至少要對魚巡查3次以上,其內容囊括“水質、水量、魚進食”等相關情況。尤其是水,要按時檢測,切記一定要符合國家的相關要求。還要對周邊的環(huán)境也要注意觀察,以免有污水進入魚塘。
總之,淡水養(yǎng)魚一定要做好合理的計劃方案,養(yǎng)殖的魚種務必按照市場的需求而隨之作出調整。另外,養(yǎng)殖者一定要針對自己做的有缺陷的地方加以修改且積攢經驗,直至找到最適宜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
(通聯(lián):310004,浙江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手機:130937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