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思妤 孟長明 陳昌福(河南省新鄉(xiāng)康大消毒劑有限公司,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武漢430070)
?
魚類寄生蟲病診斷與防控(1)
○孟思妤孟長明陳昌福
(河南省新鄉(xiāng)康大消毒劑有限公司,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武漢430070)
黏孢子蟲?。∕yxosporidiosis)根據(jù)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的規(guī)定,將黏孢子蟲病列為三類疫病。黏孢子蟲病是由黏孢子蟲綱(Myxosporea Butschli,1881)的一些種類寄生引起,黏孢子蟲的種類很多,現(xiàn)已報道的有近千種,全部營寄生生活,其中大部分是魚類寄生蟲,在魚體各個器官、組織都可寄生,但大多數(shù)種類均有一個到數(shù)個特有的寄生部位。由于至今仍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因此危害日益嚴重。其中有些種類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有些種類雖不引起大批死亡,但使病魚完全喪失食用價值。
【病原】病原體為黏孢子蟲(Myxosporidia)的種類很多,其孢子的共同特征是:
1.每一孢子有2~7塊幾丁質殼片(多數(shù)種類為2片),兩殼連接處縫線具有粗厚或突起成脊狀結構稱之為縫脊。大多數(shù)種類的縫脊是直的,少數(shù)種類彎曲成“S”形。
2.有些種類的殼上有條紋、褶皺或尾狀突起。
3.每一孢子有1~7個球形、梨形、瓶形的極囊(多數(shù)種類有2個極囊),通常位于孢子兩端。極囊里面,有作螺旋形盤卷的極絲在幼期孢子的孢質里,一般含有6個核,其中2個是構成極囊的,稱為囊核,2個是構成殼瓣的,稱為殼瓣核;其余2個核留在孢質里一直至孢子成熟,稱為胚核。極囊之間有的種類還有“V”形或“U”形突起,稱為囊間突。極囊里有極絲,作螺旋狀盤曲,受到刺激后,能通過極囊孔射出,極絲呈絲狀或帶狀。
4.極囊以外充滿胞質,內(nèi)有2個胚核,有的種類在胞質里還有1個嗜碘泡。
對錦鯉和金魚危害比較大及常見的黏孢子蟲有:
1.野鯉碘泡蟲(Myxobolus koi):屬碘泡蟲科(Myxobolidae Thelohan,1892)碘泡蟲屬(Myxobolus Butschli,1882)。孢子殼面觀呈卵圓形,前尖后鈍圓,光滑或有4~5個“V”形褶皺,縫面觀為茄子形;大小為12.6~14.4 μm×6.0~7.8 μm;前端有2個大小約相等的瓶形極囊,占孢子的2/3;嗜碘泡顯著。
2.鯽碘泡蟲(Myxobolus carassii):屬碘泡蟲科(Myxobolidae Thelohan,1892)碘泡蟲屬(Myxobolus Butschli,1882)。孢子為橢圓形,光滑或具有“V”形褶皺;大小為13.2~15.6μm×8.4~10.8μm;縫脊直而顯著;2個大小約相等的茄形極囊,略小于孢子長的1/2,極絲8~9圈;1個大的嗜碘泡。
3.圓形碘泡蟲(Myxobolus ratundus):屬碘泡蟲科(Myxobolidae Thelohan,1892)碘泡蟲屬(Myxobolus Butschli,1882)。孢子近圓形,前端有2個粗壯的棒狀極囊,嗜碘泡明顯,孢子大小為9.4~10.8 μm×8.4~9.4 μm。
黏孢子蟲的生活史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對整個生活周期中核的變化、感染方法以及有無中間寄主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多的爭論。一般認為,通常黏孢子蟲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是在同一個寄主體內(nèi)進行。孢子從病魚身上落入水底或懸浮在水中,被別的魚吃到或接觸而黏附在魚的體表、鰓或進入腸道后,受某些物質刺激而放出極絲,兩塊殼片裂開,里面的胞質變成變形蟲杯體,用偽足移動,侵入寄主組織細胞內(nèi)定居下來,這時的蟲體稱為滋養(yǎng)體,是黏孢子蟲在寄主體中生活的主要形式。滋養(yǎng)體繼續(xù)發(fā)育,胞核反復多次分裂,形成幾個孢母體。孢母體繼續(xù)生長發(fā)育,其胞核也進行幾次分裂,形成6~18個子核,最后形成孢子。滋養(yǎng)體繼續(xù)生長,形成的孢子數(shù)目也隨之增多。在滋養(yǎng)體周圍的寄主組織,因不斷受刺激而發(fā)生退化和改變,產(chǎn)生一層膜將滋養(yǎng)體包圍,這就是通常所稱的黏孢子蟲孢囊。寄生在魚的體表或鰓上的黏孢子蟲,其孢囊最后可被成熟孢子擠破,孢子直接散落水中,重新侵入其他魚體,開始重復它的生活史。寄生在魚體內(nèi)(如腸、肝、腎、膽、膀胱等)的黏孢子蟲,可通過各器官的排泄管和分泌管輸出體外;但寄生在軟骨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的黏孢子蟲,只有在寄主死亡、尸體腐爛后,孢子才能落入水中。
【流行病學】1.野鯉碘泡蟲?。翰≡w為野鯉碘泡蟲。在廣東、廣西頗為流行。主要危害錦鯉和金魚魚苗、魚種和越冬階段的個體,也可侵襲其他魚類。
2.鯽碘泡蟲?。翰≡w包括有5種以上的碘泡蟲,但主要為鯽碘泡蟲和庫班碘泡蟲。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在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的較為常見,有的地方發(fā)病率可高達40%,發(fā)病時間為夏末秋初。一般不引起病魚大批死亡,但在缺氧時,病魚很容易死亡;同時即使不死,病魚因丑陋而失去商品價值,損失巨大。
3.圓形碘泡蟲?。翰≡w為圓形碘泡蟲。全國各地都有發(fā)生。一般不引起病魚大批死亡,但嚴重時,一條病魚上有數(shù)百個大孢囊,失去商品價值,造成巨大損失。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