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衛(wèi)生
泥鰍成魚高效養(yǎng)殖技術
○薛衛(wèi)生
江蘇省啟東市惠萍鎮(zhèn)位于長江口北側、啟東市東南角,有15公里長江岸線,在二道堤與長江堤岸之間,水面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池塘養(yǎng)殖“清河積盟泥鰍成魚高效養(yǎng)殖”條件優(yōu)勢,全鎮(zhèn)總水面3.7萬畝,其中“泥鰍成魚”養(yǎng)殖精養(yǎng)面積230畝,東興鎮(zhèn)村泥鰍養(yǎng)殖場120畝,泯溝普養(yǎng)畝放水花1萬尾1.5萬畝,近兩年池塘畝產達到750~1000kg,產值20500元,凈利潤5000元效益大大高于泯溝養(yǎng)殖,現將我鎮(zhèn)養(yǎng)殖泥鰍養(yǎng)殖技術介紹如下:
1.養(yǎng)殖池準備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土質為壤土或黏土、面積為1~3畝的池塘。池深1.2m,沿池塘四邊,距池埂60cm遠處挖深30~40cm、寬20cm的溝,用于埋設攔網。網的高度比最高水位高20~30cm即可。攔網用直徑為4~5cm的竹竿作為支撐,竹竿間距1.5m。攔網的材質為聚乙烯網片,網目在0.5cm以下。進水口高出水面0.4m以上,用閥門控制水流量,排水口也池塘正常水面持平,且排水口用防逃網罩上。
2.清塘消毒
鰍種放養(yǎng)前15天清塘消毒,用3kg/畝漂白粉或100kg/畝生石灰清塘消毒,第三天施基肥并加水至0.5m深,10天后藥效消失后即可放養(yǎng)泥鰍種。
放養(yǎng)規(guī)格為300尾/kg左右,放養(yǎng)量為每畝100~300kg;或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鰍長5cm以上,放養(yǎng)量為5萬~6萬尾/畝。魚種要求大小整齊、行動活潑、體質強壯、無病、無畸形。放養(yǎng)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魚種質量、飼料供應、管理水平以及預計產量等進行合理調整。
放養(yǎng)前用10~2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浸消毒10分鐘,或用3%~4%食鹽水消毒,在水溫10~15℃時,浸泡15分鐘。
1.飼料
養(yǎng)殖時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餌料外,應投喂配合商品飼料,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0%~36%,粒徑2.3mm。也可以就取材自行配制飼料喂養(yǎng),常見配方為:50%小麥粉、20%豆餅粉、10%米糠粉、10%魚粉或蠶蛹粉、7%血粉、3%酵母粉。配合飼料加水捏成團狀或塊狀的黏性料投放在食臺上。
2.投飼量
泥鰍性貪食,喜歡夜間覓食,經過食臺馴化可改為白天攝食。泥鰍種投放3天后開始少量投餌,飼料以專用配合顆粒飼料為主,配合使用天然餌料,逐步誘食、馴化。當泥鰍對投餌形成條件反射時加大投餌量。泥鰍通常在水溫15℃時開始攝食,攝食量為魚體重的2%,當水溫達到20~28℃時,投餌量增至魚體重的3%~4%。每天投喂3~4次,其中,一天分三次投喂的時間安排在上午6:00、11:00和下午14:00、18:00,投喂量分別占日投餌量的30%、20%、15%、35%,吃完餌料時間超過2小時應減少投喂時。若水溫高于30℃或低于10℃時,投餌量也相應減少。當水溫下降至6℃以下或上升至34℃以上時,泥鰍便潛入泥中呈不動不食的休眠狀態(tài)。
3.投飼方法
堅持“定點,定時,定質,定時”之四定原則。將餌料沿池塘一邊直接撒于池底,同時每畝池塘配備2~3個食臺,便于檢查魚的吃食情況,食臺一般設置在離池底5~10cm處,夏季高溫時,要在食臺上面搭遮陰棚。膨化顆粒飼料要投放于用竹筐做成的食臺內。
4.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成魚養(yǎng)殖期間早巡塘時間是指早晨)。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天氣變化和泥鰍的活動、病害情況;及時觀察餌料投喂后的攝食狀況,并做相應調整。及時撈出殘餌和死鰍防止其腐爛,以免敗壞水質,傳染病害。經常檢查進水口、排水口、池壁有無漏洞,防逃網外有無泥鰍外逃,可以采用地籠在網外捕撈的方法。根據捕撈量的多少大體判斷漏洞所在位置,以便及時修復。做好巡塘記錄。
5.水質管理
養(yǎng)殖池水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經常觀察水質變化,池水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以20~25cm為宜,酸堿度為中性或弱酸性。當水色變?yōu)椴韬稚?、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毫克/升以下時,要及時注入新水。夏季高溫時,每天加注新水5~10cm,水溫20~25℃時每周換水2次,水溫15℃時每周換水1次。定期潑灑濃度為5~10mg/L的生石灰。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和微生物脫氮制劑。如發(fā)現泥鰍躥出水面進行腸呼吸時,表明水中氧氣不足,此時應立刻加注新水,并開增氧機進行增氧。
6.疾病預防
泥鰍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管理得當,避免魚體的機械損傷,一般很少發(fā)病。通過水質調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泥鰍就會抵抗力強、生長旺盛。
泥鰍病害的預防常采取以下措施:要經常消毒,抓好“三消”,即池塘消毒、魚體消毒、餌臺和工具消毒,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方針,做到無病先防,有病及時治療。嚴禁投喂腐敗變質的飼料,要保持良好的水域環(huán)境。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或根據水質情況,對水體進行消毒。盡量做到不用藥或少用藥,避免造成藥物殘留。若發(fā)現病、死的泥鰍應及時撈出,并認真檢查,準確診斷,科學用藥,及時治療,一定要用低毒、高效、安全、環(huán)保、無公害的漁藥,確保魚類健康養(yǎng)殖。
每月全池潑灑0.5mg/L聚維酮碘2次進行病害預防,每月用驅蟲散(中草藥)預防原生動物疾病1次。
進入9月中下旬,商品鰍已達上市規(guī)格,即可根據市場行情和需求,適時捕撈,進行銷售,以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當水溫下降到15℃時,要抓緊時間起捕上市或暫養(yǎng),一般可以先用地拖網在泥鰍池中反復拖拉,可起捕一半以上,剩余的用地籠網結合水流刺激進特誘捕。
(通聯:226200,江蘇省啟東市惠萍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電話:138137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