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偉 亢世勇
?
“第四屆漢語辭書高層論壇”會議紀要
李連偉亢世勇
2015年10月9—11日,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漢語辭書研究中心第四屆漢語辭書高層論壇在魯東大學成功舉辦。會議由魯東大學文學院院長亢世勇教授主持,李清山教授、田立新副司長、張世平研究員、李宇明教授、董琨研究員和周薦教授等先后致辭。
本屆論壇邀請北京大學馬真教授、陸儉明教授、俞士汶教授、袁毓林教授,河北師范大學蘇寶榮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董琨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宋作艷教授,魯東大學亢世勇教授等做了主旨發(fā)言,與會學者、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研討內容涉及辭書釋義、辭書詞類體系、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詞匯語義研究、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等,現(xiàn)將本屆論壇的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北京大學馬真的報告為“說說目前辭書的釋義”。報告認為釋義是辭書的靈魂,對人們正確了解并運用語詞關系極大,尤其是對外族或外國學習者而言。馬真指出,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幾部辭書在詞的釋義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諸如義項缺漏、誤將句法格式義歸到句法格式中某個虛詞上、表述不恰當不準確、不注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等問題,并分別舉例進行了說明。報告最后提出,在詞匯研究上應多注意詞的具體用法的研究,特別是詞使用的語義背景的研究,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漢語教學,并將有助于編纂用法詞典,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語文辭書釋義的質量。
河北師范大學蘇寶榮報告的題目為“‘動+名’偏正式復合詞的結構義及其釋義研究”。報告認為在漢語的詞類充當句法成分方面,有詞的常規(guī)用法與非常規(guī)用法兩種情況。他提出,漢語“復合詞結構和句法結構是平行的”,漢語動詞在句法中的基本功能是做謂語,其作為語素構成雙音復合詞時,“動+名”的自然組合通常構成動賓關系,這屬于常規(guī)用法;而在“動+名”偏正式雙音復合詞中,動詞性語素充當了名詞性語素的定語,這是一種非常規(guī)組合。這種特定的非常規(guī)組合蘊含著復雜的結構義。報告揭示了“動+名”偏正式雙音復合詞隱含結構義的八種類型,指出“動+名”偏正式雙音復合詞實質上是一種緊縮形式,并說明了對復合詞結構義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北京大學俞士汶報告的題目為“兩部詞典的詞類體系與詞語歸類之比較”。報告介紹了這項工作的目標,即全面比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電子詞典)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這兩部詞典的詞語分類體系以及數(shù)以萬計詞語的實際歸類結果。報告還介紹了詞類體系比較的做法,比如機器輔助人工比對、人工輔助機器比對等,并展示了已經(jīng)取得的數(shù)據(jù),對比對結果進行了充分的分析,總結出了兩部詞典存在差異的各種情況。
北京師范大學宋作艷報告的題目為“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詞匯語義研究”,主要探討生成詞庫理論在漢語詞匯語義研究中的應用。宋作艷對漢語中的各種復合名詞進行標注,建立詞庫,在此基礎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目標是從物性信息、自然類與人造類的角度揭示漢語復合名詞的構詞、釋義模式,從而為未登錄詞的自動釋義以及詞典釋義服務。其中主要涉及名名、動名、形名偏正復合詞和類詞綴構詞,并重點對名名復合詞和類類綴構詞做了舉例說明。在此基礎上,還從生成詞庫理論的角度考察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并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董琨報告的題目為“關于辭書釋義的若干問題”。報告引述王力在《理想的字典》一文中針對《說文解字》釋義“合理的方法”方面進行過的歸納,如“天然定義、屬中求別、由反知正、描寫、譬況”等,并認為這些釋義方式對于現(xiàn)代辭書釋義仍然具有實用價值,并分別舉例進行了說明。在此基礎上,董琨重點提出了辭書釋義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如釋詞層次、詞性、泛指義與專指義、單字釋義與復詞的照應、義項次序、釋義的修改、及時吸收新的學術成果等,并以翔實的案例分析,論證了辭書釋義的修改無止境,是辭書原創(chuàng)性的集中表現(xiàn),是辭書質量優(yōu)劣、水平高下的重要標尺。
北京大學袁毓林報告的題目為“從生成詞庫論看漢語名詞的詞典釋義和詞義辨析——兼談動詞、形容詞的概念表示和詞義解釋”。報告認為對于詞典編纂來說,首要的問題是詞語概念意義的界定。報告在生成詞庫論的指導下,對名詞的詞典釋義和詞義辨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報告指出,現(xiàn)有詞典對一些復雜語義類名詞的義項的分立和釋義不太完善,而物性角色描寫體系可以為義項的分立和釋義提供依據(jù);并且,同義名詞的詞義辨析,也可以利用物性角色這種基于分布的組合與搭配知識。此外,報告還涉及動詞和形容詞的概念表示和詞義解釋問題。報告指出,論元結構知識可以為動詞和形容詞的概念表示和詞義解釋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操作方法。
魯東大學亢世勇報告的題目為“我國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狀及趨勢”。報告從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理論、語料庫建設、計算機輔助辭書編纂系統(tǒng)、電子詞典等多個方面介紹了我國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總結分析了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我國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趨勢及問題解決的思路,即建立本土化的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理念、語料庫建設向綜合語言知識庫的方向發(fā)展、實現(xiàn)半自動化的計算機輔助辭書編纂系統(tǒng)、開發(fā)豐富多樣的電子詞典與網(wǎng)絡詞典、構建適合辭書事業(yè)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
本屆論壇進一步拓寬了學術視野,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新的研究問題及視角,同時對辭書編纂實踐中的辭書釋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具體操作方法。本屆論壇學術交流深入開放,異彩紛呈,無疑是一次學術盛宴。
(魯東大學文學院煙臺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