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天下
9月1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開放。整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共計4層,展覽面積9000平方米。在開幕展覽中,有清華“鎮(zhèn)校之寶”之譽的“清華簡”,還有長達8米的“無量壽尊佛”刻絲佛像、60件達?芬奇手稿真跡、130位著名清華學人親筆手札。展品時代從青銅器和甲骨殷墟的時代一直到現(xiàn)當代。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13000余組件,校內收藏有兩大脈絡:一個是清華歷史上的收藏,清華自1911年建校,迄今有105年的收藏歷史,其中1926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李濟主持了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發(fā)掘,帶回一批文物,當時在清華就成立了考古學陳列室;一個是清華美術學院(前身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收藏,該院始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60年的收藏歷史。品類包括書畫、染織、陶瓷、家具、青銅器及綜合藝術品等6大類。(高丹,《東方早報》2016年9月13日)
新華社記者從河南省政府獲悉,文物資源大省河南將創(chuàng)新文物保護體制和機制,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拓寬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利用領域的渠道。(據(jù)新華社消息)
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于2016年9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世界藝術史大會是國際文化藝術界的重要會議,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絡機構國際藝術史學會與每屆大會的主辦國聯(lián)合組織。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主題為“Terms”(概念:不同歷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藝術和藝術史)。在主題設計上,突出強調了中國古老文明中孕育起來的中國藝術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由此以歷史的眼光回溯中西文明同等的重要性,進而擴展對世界上各種文化和藝術的差異和特點的重新認識,形成對人類文明和文化藝術遺產新的認識與闡釋。(據(jù)澎湃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