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華,譚衛(wèi)國(上海東海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上海 200241)
?
中西茶文化差異背景下的茶葉翻譯技巧與方法探究
吳江華,譚衛(wèi)國
(上海東海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上海 200241)
現(xiàn)今對文化的要求越來越國際化,而茶文化也越來越深入人心。茶文化也走向了國際化,國際茶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探究茶文化在中西文化差異下譯文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促進中西方國家茶文化的交流、合作。
中西茶文化;背景;翻譯技巧;方法探究
中國的茶文化聲名遠播,承載了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禮儀禮節(jié)。中國茶葉從16世紀開始傳到了西方國家并受到了他們的喜愛,由于中西方國家的風(fēng)土人情和文化習(xí)慣不同,從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茶文化。因此,我們需要在這種茶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找到促使茶葉走向國際化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從而達到一目了然、簡單易懂、引人注目的效果。
1.1物質(zhì)文化的不同。茶葉的物質(zhì)文化是指茶葉的出產(chǎn)方式和產(chǎn)品總類的總和,都是一些看得到摸得著的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中西方各國在物質(zhì)文化的層面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區(qū)別:
1.1.1品飲種類的不同。中國茶葉的分類主要包括紅茶、綠茶、黑茶、烏龍茶、白茶、黃茶等六大類。其中綠茶是中國產(chǎn)量最多的一種,也是廣受大家喜愛的品種。而西方國家如美國,由于做事講究效率、快捷,因而比較喜歡飲用冰茶,英國受環(huán)境氣候的影響,比較喜歡味醇湯濃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法國比較喜歡紅茶、綠茶、花茶和沱茶,俄國人純樸、紳士、親善,比較喜歡紅茶末等等。
1.1.2品飲時所需的茶的點心不同。中國茶點的種類多種多樣、口味也十分豐富,一般的食物都可以作為茶點。如瓜子、花生、蝦餃、榴蓮酥、春卷、饅頭等等這些都可以做為茶點;在西方國家中,他們西式茶點的口味主要偏向甜點糕類,如奶油、糖、各式松餅等等。
1.1.3品飲的場所地點不同。中國人對品茶飲茶的場所地點統(tǒng)稱為茶館。西方國家并沒有統(tǒng)一的叫法,一般稱為茶室,但各國的茶室及待禮方式不同。
1.1.4所飲用的茶具不同。中國的茶具的種類比較多,造型優(yōu)美富有藝術(shù)之美,并十分的實用。主要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等等,每一種茶具給人帶來的視覺感覺和品茶時的味道是不同的;在西方國家中,英式的骨瓷比較受歡迎,俄羅斯主要是銀制或銅制的茶具。中國的茶具體現(xiàn)一種中庸之道,外觀不夸張也不沉悶,舒適之中帶有一些豪放,體現(xiàn)中國人的安靜、清新、典雅詩情畫意的個性。而西方茶具外觀的顏色追求完美并艷麗一些,體現(xiàn)他們熱情奔放的個性。
1.2管理模式不同。在從事茶葉的生產(chǎn)、加工、銷售過程中所形成的習(xí)慣不同。中國的茶葉歷史悠久所形成的管理模式比較完善,在茶葉什么時候種植、發(fā)芽、采摘上都有一定的制度,在茶葉的生產(chǎn)和保存上有經(jīng)驗。而西方國家是從中國引進演變的茶葉并沒有具體的管理制度著重于服務(wù)意識;在西方,客人如果想快點飲上茶,會以付小費的方式,以享受快捷的服務(wù),時間觀念比較強。
1.3飲茶的時間不同。中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很注重于禮儀,通??腿藖碓L問時,就會備上一些茶水來招待客人,會征詢客人的意見及口味選擇最合適的茶葉、茶具等等來招待客人。這已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招待客人的禮儀,這種茶文化也慢慢的國際化。飲茶的時間也不受限制可以隨時進行,沒有固定的行為儀式,一般客人來了,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奉茶時,茶水不要太滿,茶喝了一半就應(yīng)該添水,保持茶水前后的濃度基本一致,水溫要適宜不要太燙,上茶時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手方敬上等。西方國家中英美每天都喝茶,并形成在一定的時間段喝茶的習(xí)慣。他們工作中休息一段喝茶時稱為“茶休(tea break)”,具體有:上午茶休是morning tea,下午茶休是afternoon tea。而茶休也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英國會提供一些茶室,由于英國的飲食習(xí)慣,他們的下午茶有下午茶和午后茶,一般都在下午四點、五點之間,他們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會安排一些茶休時間,會有這樣的安排:
10:00--10:30 Tea in the Foyer(上午10點至10點半到在休息室喝茶)
16:00--17:30 Registration and available in the Foyer(下午4點至5點半報到,并在休息室喝茶)
1.4飲茶的心態(tài)及作用不同。中國人飲茶最主要的是一個“品”字,其茶人在欣賞茶葉方面上比較細致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五品”及“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其“五品”是指“耳品”、“口品”、“心品”、“目品”、“鼻品”;三看是指觀茶其茶葉的外觀的形狀、茶湯的色澤顏色、沖泡后葉片或葉芽的一系列的變化;三聞是指干聞、熱聞、冷聞;三品是指火的功力、茶湯的滋味、品其茶所隱藏的韻味;三回味是指人在品茶之后的感覺一是舌根、齒頰、喉底的回味。其在選水時要清、輕、甘、活、洌,茶道的“四諦”:和、靜、怡、真。具有一種陶冶情操、消除疲勞、振奮精神,達到享受的過程使人的精神世界升華到一定的藝術(shù)境界。西方國家品茶重在享受那種優(yōu)雅的格調(diào)。
2.1茶葉種類繁雜多樣,茶葉名稱翻譯不規(guī)范不一致。在茶葉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對于茶葉的命名通常是以原產(chǎn)地而命名的,也可以通過其它品質(zhì)、品種命名,造成對茶葉的名稱的混亂不清。而根據(jù)茶葉發(fā)酵的不同程度可以分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青茶;根據(jù)產(chǎn)地可以分為浙江西湖龍井、四川蒙頂甘露、安溪鐵觀音、信陽毛尖、廬山云霧等等;以季節(jié)命名可以分為春茶、夏茶、暑茶、冬片等;分類的多雜造成給茶葉譯名十分混亂。如大紅袍的英文譯名就有許多種如:Dahongpao Tea、Clovershrub Tea、Robe Tea、Wu Yi Mountain Rock Tea。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茶葉進軍國際化市場,減弱了中國茶葉市場的競爭實力。
2.2忽略中西文化的差異,死搬教條。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文化傳播方式,在翻譯時各國的文化差異我們要充分的考慮到,尊重其人文文化、民族風(fēng)俗習(xí)慣和忌諱。比如“西湖龍井”被譯為“Dragon Well”是不正確的。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也代表著是龍圖騰,代表著吉祥、榮耀、權(quán)力威望的象征。在西方國家人眼中,龍(Dragon)是一種邪惡的動物,使人聯(lián)想到殘酷、貪婪、邪惡。因此,作為在西方國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龍井,可以直接音譯為Longjing Tea。其中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喜慶和吉祥,黑色代表黑暗。而在西方國家的文化中,紅色是貶義詞,象征著貪婪、殘暴,黑色象征莊重威嚴等等的不同。
2.3沒有選取正確的翻譯訣竅和方法,不能只從其字面上進行翻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在進行茶葉翻譯時一般會采用音譯的方法,更容易被西方國家所接納。在提到一些相關(guān)術(shù)語時,我們不能光看其字面的意思,而是從功效上進行翻譯。其中茶葉中的熟茶、生茶是指其有沒有發(fā)酵,而不能直接翻譯為ripe and raw而是譯為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比較合適。
3.1結(jié)束茶葉的多種命名方法。翻譯時讓其意個性鮮明,內(nèi)在意義十分豐富具有宣傳、辨別、吸引的作用,更容易刺激和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中西茶的銷售。
3.2充分考慮到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根據(jù)西方各國的風(fēng)俗進而譯為西方國家容易采納接受思維方式。例在中國茶代表著茶道、茶藝、茶具等等,而西方茶主要指茶樹、茶點、茶會等所指的含義不同。如紅茶不能譯為Red Tea而是譯為Black Tea。
3.3正確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其主要包寫實直譯法、音譯法、寫意法
寫實直譯法。就是當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風(fēng)俗習(xí)慣、思維方式、消費理念等等所表達的一制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比如在中西方國家中綠色都代表著活力與青春,在綠茶中可以直接譯文Green Tea。
音譯法比較適用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茶葉產(chǎn)品,還有適應(yīng)于一些比較出名的地名加品名的茶葉。比如信陽毛尖 Xinyang Maojian Tea、西湖龍井 Xihu Longjing Tea、安溪鐵觀音 Anxi Tieguanyin Tea、碧螺春 Biluochun Tea、普洱 Pu'er Tea、太平猴魁 Taiping Houkui Tea、六安瓜片Lu-an Guapian tea等。這種方法更容易促進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
寫意法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是指在中西方國家風(fēng)俗習(xí)慣、民族情懷的不同,進行一種變通的方法,采用改寫增刪等方式。如鐵觀音這種茶,其觀音(Buddha)代表的是佛教中人物,西方國家對此也有一定的理解,“鐵”的諧音又通“Tea”音,因此鐵觀音也可以意譯為Tea Buddha。這種意法很好把茶和中華民族的佛禪聯(lián)系起來,既宏揚了茶文化,也傳揚了中國的佛彈意味。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弘揚茶文化促進了21世紀茶葉的發(fā)展。茶文化已慢慢國際化,成為文化交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西方國家由于物質(zhì)、精神文化的不同,從而中西方茶文化也不同,其特色各不同。弘揚茶文化,就是探究中西文化差異背景下茶譯的正確的方法和技巧。
[1]朱玉霜.中華老字號企業(yè)外宣翻譯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案[J].對外經(jīng)貿(mào)實務(wù).2015(4):66-68
[2]宋迪.商標翻譯與我國筆譯現(xiàn)狀 [J].青年文學(xué)家.2015(12Z): 108-109.
[3]袁胡雪婧.淺議商標翻譯的原則與方法[J].青年文學(xué)家.2015 (6X):146.
吳江華(1978-),女,湖南漣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