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冬曉(平頂山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
管窺茶文化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孔冬曉
(平頂山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音樂、茶都是起源于我國的古代,跟隨著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延伸到現代文明的發(fā)展中,充斥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茶衍生的文化包括茶經、茶藝、茶學等內容,其中茶藝表演與音樂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借助音樂這一形式,提高人們的欣賞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力,從而對茶藝表演中蘊含的茶文化有更好的理解。因此,可以說音樂表演與茶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作用。為此,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對茶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做簡單的分析。
茶文化;音樂教育;茶藝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被稱為禮儀之邦,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長流中,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朔到遠古的黃帝時期。與此同時,中國也是茶葉的起源地,由種茶、產茶等活動中衍生而來的茶文化,對于中國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在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它與音樂是相互聯系的,而且可從眾多的詩詞中找到一些痕跡。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學生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學生學習知識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理解茶文化有重要的幫助作用。圍繞茶文化為中心淺談音樂教育,并探討這兩者結合的作用,是本文要探討的重要論點。
首先要明確茶文化和音樂教育兩者之間的概念,再探討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分析,提出促進發(fā)展的策略,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1.1茶文化的基本概念
茶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簡單地講,就是人們在生產、種植、加工、銷售茶葉等環(huán)節(jié)中漸漸形成的文化。其內容是多樣化,但是與音樂教育之間的聯系具體指的就是茶道與茶藝。所謂的茶道與茶藝,從整體的角度來說,就是從茶席的設計到表演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融入其中的各個元素,包括音樂、器具、整體的環(huán)境設計等諸多方面要相互和諧與協調,才能給觀賞者一個美好的享受。在這其中包含了日常人們平時不注意的細節(jié),一般人是難以從其中窺視的,但是如果你學習了音樂,通過音樂的學習使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鍛煉,觀看的視野和角度將變得更為廣闊,再去品味其中就會有你自己獨特的見解。
1.2音樂與音樂教育的基本概念
音樂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組成音樂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等,本文所講的音樂主要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中國的民族音樂發(fā)展歷史悠久,在古時音樂作為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接觸過或者可以說還是精通音樂。因此,我國的民族音樂發(fā)展至今,無論是樂器還是樂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是豐富多樣的。比如樂曲就有《高山流水》、《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樂器就有古箏、古琴、洞簫、竹笛、琵琶,都與音樂相互匹配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知識型經濟的到來,音樂作為學生學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階段,在學生還沒有明確學習方向之前,都會帶學生接觸音樂,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穩(wěn)定的基礎。
1.3茶文化與音樂教育之間的聯系
中國的茶文化與音樂都是從很早的古代時期就開始流傳,茶道、茶藝作為一門藝術,是以茶為載體進行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音樂與茶文化的融合,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茶文化的衍生品,像采茶舞、采茶歌、茶藝表演等方面的進行都是需要借助音樂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可以說,是音樂賦予了茶文化靈魂,茶文化賦予了音樂形象。與此同時,音樂還涉及到茶文化的有關品茶、飲茶等活動,通過在適當音樂的烘托之下,不僅可以讓人們處于舒適的環(huán)境氛圍,而且還有益于茶德的養(yǎng)成,啟發(fā)人們思考,促進人們修身養(yǎng)性。
在分析了茶文化與音樂之間的聯系之后,音樂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教育對茶文化的理解有著怎樣的作用呢?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2.1在傳達方面存在共性,有利于信息的傳達
音樂無國界之分,其以特殊的形式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因此,音樂能被任何人接受,是因為它具備以下特征:第一,音樂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種聲音,而且是好聽的聲音,不帶有任何被強制的烙印,能迅速被人們接受;第二,音樂本身是單一化的,但是在作詞、作曲家的大力開拓下,加上演奏者以獨特、自我的演奏方式,使得音樂賦予了創(chuàng)作者、演奏者的情感,使得音樂變得美妙動聽;第三,茶文化以其沁人心脾的茶香,在現如今社會中,通過茶香以及相關音樂的烘托,在品茶、回味、感悟中體會到茶文化的內涵。由此可見,音樂和茶文化在表現形式和信息的接受、傳達上有著共同屬性,因此,學生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在茶文化的理解方面提高層次,促進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2.2韻律內在存在共性,有利于促進對茶文化的理解
音樂的流動是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稍縱即逝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然而這種流動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是構成音樂的各種要素,表達音樂情感的有機組合,使得人們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伴隨著音樂而流動,從而能夠產生一種共鳴的心態(tài)。音樂中的起承轉合原則,主要通過音樂的一系列運動得以體現,茶藝表演也是需要一個這樣的起承轉合的周期,因此,隨著茶藝表演的進行,人們能夠漫步在充分茶香的世界中品味茶道思想的精髓,促進對茶文化的理解。
2.3精神層面存在共性,有利于促進人們對茶文化的欣賞
從精神層面來講,音樂屬于精神文化領域,表達了作曲、作詞家以及演奏者內心豐富的情感,茶藝表演也是屬于精神文化領域,表達了表演者對茶藝的理解,這兩者都是需要通過欣賞才能理解其內在形式。音樂和茶藝的欣賞,是對精神世界的一種追求,需要借助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否則,人們就無法進行欣賞活動,領略不了其想表達的思想內涵。音樂教育通過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幫助對茶藝表演中茶文化的理解。
為了發(fā)揮音樂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本文以學生的教學為例提出以下幾點實施意見。
3.1做好音樂欣賞工作,提升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在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選擇不同類型的與茶相關的歌曲,作為音樂欣賞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進行欣賞,并對歌曲進行相關的講解,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領悟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
3.2做好民歌學唱工作,提升理解能力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在茶藝表演中對茶文化的理解能力,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民歌學唱,通過親自演唱,深刻體會其實際的意義。中國有大量豐富的茶歌,為我們的學習打開了一扇大門,茶歌的教唱對于理解茶文化的真諦有著重要的作用。
3.3做好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在經歷過音樂的聽、唱環(huán)節(jié)之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音樂實踐活動,而音樂實踐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音樂作品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傳達和再現,使得學生能夠突破原有狹小的思維空間,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本身,以及存在與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容。因此,在學習有關涉及茶文化的音樂作品過程中,通過音樂實踐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調動學生的思維去理解、詮釋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綜上所述,茶文化與音樂教育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茶文化在傳達、韻律和精神層面與音樂都存在共性,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作用。我們在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后,可以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得音樂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發(fā)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1]袁昱.近代教會大學音樂教育管窺——以燕京大學音樂系為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4):83-91.
[2]劉桂珍.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時代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94-197.
[3]蔡兆梅.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育方向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與舉措[J].學前教育研究,2014(1):66-69.
[4]譚晶新歌《飄香》首發(fā)中國首部茶文化音樂作品[J].音樂時空,2014 (4):8.
[5]譚芳.儀式觀視角下的茶文化傳播[D].華中師范大學,2014.
[6]陳文貞.論音樂教育在茶文化中的運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4):174-176.
[7]董靈.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啟示——桂南博白客家采茶戲母題音樂[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4):94-98+5.
孔冬曉(1986-),女,河南濟源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