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一中平沙校區(qū),廣東 珠海 519055)
“圖書館”一詞源出于拉丁文“Libraria”,其含義是“藏書之所”,其具有將文獻信息存貯與傳遞的功能。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質上是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教育。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都是老師指定的用于考試的幾大科目的內容,這正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局限性,學生也正由于接受這樣的教育而致使考試科目之外的知識掌握極少,而學生想要全面發(fā)展必須依靠圖書館來實現。正如中國圖書館之父——李大釗所說:“圖書館和教育有密切的關系,想教育發(fā)展,一定要使全國人民不論何時何地都有研究的機會”,“想達到這種完美教育的方針,非依靠圖書館不可”。因而,圖書館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系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人類所創(chuàng)造積累下來的關于自然的、社會的、思維的一切知識,大部分是通過圖書館保藏下來。由于社會分工不同,圖書館專門負責文獻的收集、整理、保管的責任,像大海匯集了無數條江河溪流一樣,圖書館里收藏了豐富的古今中外書刊資料及現代聲頻、視頻資料,有無數政治家的明析,哲學家的深邃,科學家的淵博,藝術家的靈巧。作為中學生,正是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時候,圖書館絕對是一個博覽群書的地方。而由于圖書館數量多、內容涉及面廣等特點,能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
被譽為東方藝術領域中的新星蘇阿芒,高中畢業(yè)后沒有能進入大學深造,他就把天津市人民圖書館當做學校,整天以圖書資料為無言的老師。經過多年努力,在文學、外語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寫出了許多不巧的著作,掌握了多種國家的語言。在回憶自己成才的歷程時,蘇阿芒深情地說:“我的成功大部分應歸功于圖書館的作用”。
因此,從當前教育基礎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凡是有助于創(chuàng)造出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fā)展的資源都應該加以開發(fā)和利用。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在縮短,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學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識需要靠自我學習來完成,自我學習的重要場所就是圖書館,它對所有的學生起著不同其他地方的獨特作用,毫不夸張地說,圖書館是學校課堂的伸延、擴展和深入。一位偉人說:“圖書館是一間沒有圍墻的學?!?。而對于中學生來說,圖書館更是一間沒有圍墻的課室。以圖書館為媒介將學生與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如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確,學生在利用圖書資料得到啟迪,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靈感,接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路,攀登到科學的高峰。由此可見,圖書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它實現了科學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繼承。
教材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界的主要課程,直到現在依然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而其相對作用正呈下降趨勢,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就必須充分發(fā)揮現有圖書館的資源。我們都知道圖書館保存著人類發(fā)展的豐富知識成果,是巨大的知識寶庫,是知識創(chuàng)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源泉。如果把知識寶庫、知識資源封閉起來,不能為人所利用,那么知識資源就沒有價值了。只有讓學生認識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才能發(fā)揮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曾經指出:學校的教學大綱再好,總不能給學生必備的全部知識,必須用不斷的課外閱讀來加以補充。為讀者開放借閱,使讀者在課外書籍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產生出新的知識。借閱流通就是知識的流動,知識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發(fā)展。所以要加強圖書借閱的管理渠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熔爐。同樣,在進行圖書閱讀時,教會讀者精讀的讀書方法,教會學會對工具書的正確使用方法,讓學生把在課堂上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帶到第二課堂——圖書館,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來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
對學生來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性學習,因為正處于成長期,思維還處于待開發(fā)階段。一個剛離開小學走進中學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抱著興趣和好奇心,這些都是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根據這種心理特征,圖書館應滿足學生的需要,把學生引進圖書館,結合他們的閱讀興趣,針對性的把一些新書推薦給他們閱讀。如《怎樣讀書》、《學會應變》、《中國自然之謎》等。學生的創(chuàng)新需要以前人的成果為基礎,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搜集、整理、存貯和傳播的重要部門,應該成為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并提供各種信息,這是基礎課程改革的條件性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也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創(chuàng)新的前提條件。
21世紀將是教育和學習起核心作用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那么作為學校圖書館的老師也同樣如此,特別是21世紀的圖書館是一個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服務中心,是讀者終身學習的課堂,是培養(yǎng)進取精神和探索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斷發(fā)展和提高的前沿陣地,這給圖書館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圖書館必須配合學科教學,結合教學內容來推薦課外讀物,教會學生掌握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過系列的閱讀活動,使學校教育教學把課堂學習的外延擴展為生活的外延,讓學生們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更真切、更豐富的人生,最大限度地把圖書館這個“舞臺”讓給學生終身受益,使他們知道世界上的一切輝煌都是在“創(chuàng)新”之中誕生的。中學圖書館老師還應密切注視教改的新動向,了解教育教學的新信息、新思想、新經驗、新理論、新方法和教學科研的新資料、新知識,并主動提供、反饋給教師們,使他們在教學和教研中受益。讓我們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在實施新課改的同時,在基礎課程的改革的理念下,學校圖書館工作將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