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明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頭林鎮(zhèn)政府,黑龍江佳木斯 156104)
談談獸醫(yī)學中的常規(guī)血清學診斷技術以及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的診斷技術
張哲明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頭林鎮(zhèn)政府,黑龍江佳木斯 156104)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利用獸醫(yī)學中的常規(guī)血清學診斷技術以及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技術,這些結合技術具有簡單、快速、精確率高,綜合判斷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特點。本文簡單概述了血清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分析了二者的相關性,闡述了獸醫(yī)學中的常規(guī)血清學診斷技術以及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的診斷技術。
常規(guī)血清;分子生物學;獸醫(yī)學
侵襲性感染是導致畜禽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過去常規(guī)的診斷方法難以滿足診斷需要,因此,一些發(fā)展敏感性、特異性高的早期快速診斷方法已成為侵襲性畜牧感染診斷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由于各種真菌和病毒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單純的采用一種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聯合常規(guī)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取得互補效果,能使檢測的敏感性達到90%。近年來,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結合用于獸醫(yī)學中的診斷研究取得一定的進展,為畜牧疾病的診斷帶來希望。
1.1 常規(guī)血清學診斷技術
該技術是利用特異性抗原抗體反應,檢測病原微生物并簡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鑒定步驟,在免疫學領域利用該技術,對于檢測重要經濟類中可遺傳的海綿狀腦病發(fā)揮重要作用。如:熒光抗體技術是在顯微鏡下檢查呈現熒光的特異性抗原復合物及其存在部位。因此,熒光抗體免疫技術在畜牧養(yǎng)殖病原的檢測上得到了一定的應用;酶免疫技術,酶免疫技術對抗原、抗體以及原抗體復合物可以定位,因此,該技術在水產動物病原檢測中也得到了一定應用。
1.2 分子生物學技術
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環(huán)境中病原進行檢測發(fā)展非常迅速,尤其是DNA分離技術的提高、PCR技術的日益完善,核酸雜交技術核酸雜交是利用特異性標記的DNA或RNA 作為指示探針,使其進行雜交,以準確確定宿主是否攜帶有某種病原體;或者直接對病原的感染途徑進行分析。
常規(guī)血清檢測通常用來診斷某些常規(guī)方法難以診斷的地方性機會性真菌感染,如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這種方法抗體檢測的特異性較差,不能區(qū)分是體內定植還是感染;其次難以產生足夠量的抗體,易發(fā)生假陰性。而分子生物學方法的發(fā)展為早期快速診斷侵襲性真菌感染提供可能性。二者聯合聯合應用能高效地提取出18種常見動物真菌的D N A。故應用得最廣泛。如:PCR相關技術用于早期快速診斷侵襲性念珠菌病、曲霉病和隱球菌病已顯示出較高的應用價值,但這些方法在檢測過程中易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需要加強標本收集和處理中的防污染措施,同時對PCR技術操作過程和方法進行改進,可有效提高PCR用于臨床侵襲性真菌感染早期診斷的價值。
3.1 在狂犬病毒野毒株與基因缺失疫苗株的PCR檢測
常規(guī)血清檢測通常用來檢測狂犬病毒中的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聯合常規(guī)PCR方法借助儀器和DN A聚合酶體外大量擴增部分或全部目的片段,該法可從PRV Martha—K61疫苗株僅擴增出一條237bp的片段,通過優(yōu)化反應條件建立了可區(qū)分豬偽,具有高特異性。
3.2 對DNA的檢測
PCR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復制出原來很少的DNA。其具有靈敏、特異、簡便、快速等優(yōu)點,可以細胞中擴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診斷等。其中的定量PCR 技術逐漸提高了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常規(guī)血清檢測技術是一種良好的檢測HBV-DNA的方法,可用凝膠電泳進行分離后與一系列已知分子量進行比較,廣泛應用于臨床基因診斷。
3.3 在臨床和科研的應用
在畜群中,各個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于動物的基因組中,某一致病基因就可以用這一多態(tài)性片段來判斷畜群或幼畜是否攜帶有致病基因?;蚨鄳B(tài)性會影響對藥物的反應和用藥效果,因而有人提出 “個體化”用藥。其中的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分析是一種簡單、有效、快捷、廉價的檢測非常少量的基因組DNA或cDNA突變的技術。根據顯示的條帶即可判斷所測DNA鏈是否有變異。DNA序列測定取代了何種核苷酸,檢測時采用分子雜交手段,用激光共聚焦顯微掃描儀檢測熒光信號即可獲得檢測結果;熒光原位雜交染色體分析,其是一種在染色體上進行基因定位的技術,不僅可用于基因在染色體上定位的研究,而且還可以對白血病的實驗室診斷。
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有著常規(guī)診斷方法不能比擬的優(yōu)越性,具有能夠區(qū)別細菌和病毒的疫苗株和野毒株,甚至可以監(jiān)測病原體的變異和漂移,但是在短時間內這些診斷新技術難以真正達到推廣應用,但對于重大疫情的及時預報和準確定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等非傳統(tǒng)方法用于畜牧學的真菌感染診斷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但其操作程序的標準化方面需要取得一致,聯合應用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等非傳統(tǒng)方法有助提高畜禽診斷的水平,為豬偽狂犬病毒病的診斷、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提供了技術保障。
[1] M enni nk.Kersten M A,D onnel l y J P,Verw ei jci rcul ati ng gal actom annanfur thedi agnosi s andm anagem ent ofi nvasi ve aspergi l l osi s[J].Lancet Infect Di s.,2004,4(6):349-357.
[2] Pfei ffer CD,Fi neJ P,SafdarN.D i agnosi sof i nvasi veaspergi l l osi susi ngagal actom annan assay:a m eta.anal ysi s[J].C1i nm fect,2006,42(10):1417,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