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
(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綿羊痘的防制
李 琰
(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綿羊痘是各種家畜痘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熱性接觸性傳染病。由山羊痘病毒屬的綿羊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膚和黏膜上發(fā)生特異的痘疹,可見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皰、膿皰和結痂等病理過程。本病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感染。飼養(yǎng)管理人員、護理用具、皮毛、飼料、墊草和外寄生蟲等都可成為傳播的媒介。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綿羊都有易感性,以細毛羊最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產,因此在產羔前流行羊痘,可招致很大損失。本病多發(fā)生于冬末春初,氣候嚴寒、飼草缺乏和飼養(yǎng)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發(fā)病和加重病情。
綿羊痘;傳染病;病死率
痘病毒對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具有特殊的親和力,病毒侵入機體后,先在網狀內皮系統(tǒng)增殖,而后進人血液(病毒血癥),擴散全身,在皮膚和黏膜的上皮細胞內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炎癥過程而發(fā)生特異性的痘疹。
潛伏期平均為6~8d,病羊體溫升高達41~42℃,食欲減少,精神不振,結膜潮紅,有漿液、黏液或膿性分泌物從鼻孔流出。呼吸和脈搏增速,經卜4d發(fā)痘。痘疹多發(fā)生于皮膚無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圍、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內側。開始為紅斑,1~2d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膚表面,隨后丘疹逐漸擴大,變成灰白色或淡紅色,半球狀的隆起結節(jié)。結節(jié)在幾天之內變成水皰,水皰內容物起初淋巴液,后變成膿性,如果無繼發(fā)感染則在幾天內干燥成棕色痂塊,痂塊脫落遺留二個紅斑,后顏色逐漸變淡。在前胃或第四胃黏膜上,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半球形堅實的結節(jié),單個或融合存在,有的病例還形成糜爛或潰瘍。咽和支氣管黏膜亦常有痘疹。在肺見有干酪樣結節(jié)和卡他性肺炎區(qū)。腸道黏膜少有痘疹變化。此外,常見細菌性敗血癥變化,如肝脂肪變性、心肌變性、淋巴結急性腫脹等。病羊常死于繼發(fā)感染。
非典型病例不呈現(xiàn)上述典型癥狀或經過,僅出現(xiàn)體溫升高和黏膜卡他性炎癥,不出現(xiàn)或僅出現(xiàn)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現(xiàn)硬結狀,在幾天內經干燥后脫落,不形成水皰和膿皰,此為良性經過,即所謂的頓挫型。有的病例見痘皰內出血,呈黑色痘。還有的病例痘皰發(fā)生化膿和壞疽,形成相當深的潰瘍,發(fā)出惡臭,常為惡性經過,病死率達20~50%。
典型病例可根據(jù)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流行情況不難診斷。對非典型病例,可結合群的不同個體發(fā)病情況作出診斷。或可采取丘疹組織涂片,按莫洛佐夫鍍銀染色法染色,而后鏡檢,如在胞漿內見有深褐色的球菌樣圓形小顆粒(原生小體),即可確診。也可用姬姆薩或蘇木紫—伊紅染色,鏡檢胞漿內的包涵體,前者包涵體呈紅紫色或淡青色,后者包涵體呈紫色或深亮紅色,周圍繞有清晰的暈。
平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抓好秋膘,特別是冬春季適當補飼,注意防寒過冬。
在綿羊痘常發(fā)地區(qū)的羊群,每年定期預防接種,在已發(fā)病的羊群立即隔離病羊,對尚未發(fā)病的羊只或鄰近已受威脅的羊群均可用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接種,不論羊只大小,一律在尾部或股內側皮內注射疫苗0.5ml,注射后4~6d產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續(xù)一年。對病羊隔離、封鎖和消毒。病死羊的尸體應深埋,如需剝皮利用,注意消毒防疫措施,防止擴散病毒。
本病尚無特效藥,常采取對癥治療等綜合性措施。發(fā)生痘疹后,局部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擦干后涂抹紫藥水或碘甘油等??祻脱逵幸欢ǚ乐巫饔茫A防量成年羊每只5~10ml,小羊2.5~5ml,治療量加倍,皮下注射。若已進入膿皰期則加大劑量。如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咕幬飳Χ粺o效,但可防止并發(fā)感染,可據(jù)實際情況合理應用。
[1]王得文.綿羊痘的防制[J].甘肅畜牧獸醫(yī),2008,(3):23-24.
[2]吳守芝,李嶺棟,劉建華,等.綿羊痘的防制[J].Today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07,(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