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有人無論到什么景點,都會買一堆明信片寄給每個朋友。而另一些人,只在最好的景點,很吝惜地寄一兩張明信片給最好的朋友。如果他期望別人特別珍惜他的明信片,往往要失落了。
舍利弗行菩薩道,要先渡過布施河。有人來找舍利弗,要他的眼睛。舍利弗說,我的眼睛摳出來,對你也沒什么用,不如你要點別的,財物我都可以給你。那人說,不要別的,就要你的眼,如果你真想渡過布施河,就把眼給我。舍利弗就挖下一只眼,給了他。那人拿起嗅嗅,說好臭,唾了一口,扔到地上,用腳踩扁了。
舍利弗嘆息,這人真是惡劣,他要我的眼并沒用,卻堅持要,給了他,又用腳踩,真是沒辦法度化,剛生起這樣的念頭,菩薩道就立時退轉,回向小乘,不能渡到布施河的彼岸。
這個故事讓我震動。震動并不是說,人家要你的眼睛你也得給他,而是,如果你決定把一樣東西給別人,那么,別人怎么處理,就是別人的事。因為東西已經是別人的了。哪怕別人轉手把它扔到垃圾桶,也沒有什么不好。如果你還把自己當成這樣東西的主人,就等于宣判了別人的盜竊罪。你送人東西,并不是要用來換取宣判別人罪過的能力的。即便是在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都不該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可以為所愛的人付出,可以無限地施與,卻不能強求別人必須珍愛你的付出。
哪怕內心存有一點點這樣的要求,也是不好的。這樣的念想,對自己并沒有好處,只會讓自己后悔。對別人也沒有好處,只會讓人覺得欠了你的情分。如果需要償還,就不是送而是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