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九年級化學易錯點集錦(上)

      2016-04-07 08:07于榮貴
      試題與研究·中考化學 2015年3期
      關鍵詞:白磷易錯微觀

      于榮貴

      易錯點一:關于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關于此知識點學生易發(fā)生的錯誤有以下幾種:不會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不會區(qū)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不能區(qū)分變化和性質。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一是沒有弄清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不能抓住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這一關鍵點進行判斷;二是對體現性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不能判斷;三是對物質變化和性質描述上的差異沒有注意,變化是過程性描述,性質是結論性描述,一般含有“會”“能”“易”“可以”等字詞。

      【例1】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電燈通電后發(fā)光

      B.冰融化

      C.鋼鐵生銹

      D.木材做成桌子

      【解析】電燈通電后發(fā)光放熱,燈泡內金屬鎢并沒有發(fā)生反應生成新物質,斷電后再通電仍然發(fā)光放熱,所以是物理變化;冰融化成水,冰與水是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沒有生成新物質,所以是物理變化;鋼鐵生銹后生成了紅棕色的新物質,所以該變化是化學變化;木材做成桌子僅僅是形狀改變,物質未變,所以是物理變化。

      【答案】C

      易錯點二:實驗基本操作

      化學學習離不開實驗,實驗離不開儀器和操作,正確認識和使用儀器是學生必備的化學技能。學生要加強記憶實驗儀器名稱和實驗要求,掌握規(guī)范、正確的基本操作。

      【例2】某同學欲用調至平衡的托盤天平稱量2.5g食鹽固體,稱量時發(fā)現指針向右偏轉,這時應該( )

      A.添加少量食鹽

      B.取出少量食鹽

      C.移動游碼

      D.減少盤中的砝碼

      【解析】天平稱量未知質量的物質和一定質量的物質時步驟是不同的,稱量未知質量的物質是先放稱量物,再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至天平平衡;而稱量一定質量的物質是先放上砝碼和移動好游碼(規(guī)定質量),再加減藥品至天平平衡,步驟正好相反。因此,本題的稱量過程中只能加減藥品。指針向右偏轉說明砝碼重了,應在左盤添加藥品至天平平衡。

      【答案】A

      易錯點三:物質的分類

      物質的分類是初中化學中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其原因是學生對各類物質概念記憶不清,物質分類的依據不明確,各類物質間的關系不清,如認為純凈物就是干凈的、可以食用的物質,有多種元素的物質就是混合物等。因此,學生在做此類試題時必須牢記:各類別概念和分類依據,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分類依據是物質種數,單質和化合物的分類依據是元素種類;記清楚各類物質之間的關系,并列關系的有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酸、堿、鹽和氧化物,包含關系有純凈物與單質、化合物,化合物與酸、堿、鹽和氧化物,含氧化合物與氧化物等;學會從微觀上判斷物質類別,一種原子或分子組成的是純凈物,多種分子組成的是混合物。

      【例3】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方法,分類有一定的標準。下列分別盛有不同物質的容器中,所盛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解析】氧氣和液氧是同一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都是由氧氣分子組成的單質,兩者混合屬于混合物;氧氣和臭氧是由一種元素構成的不同單質,兩者混合屬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以不同分子形式構成的氧化物,兩者混合屬于混合物;冰和水屬于同一種物質,都屬于氧化物,兩者混合屬于純凈物;過氧化氫和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以不同分子形式構成的氧化物,兩者混合屬于混合物。

      【答案】A B、C、E D

      易錯點四:空氣中含氧量的測定實驗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在中考中往往用一些改進或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代替課本實驗裝置,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學生易出錯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新裝置的作用、原理,注意不到磷燃燒放熱會對實驗現象產生影響,無法正確分析相關實驗裝置的實驗誤差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解答時學生需掌握:消除氧氣的物質要在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且生成物為固體,以便產生壓強差;由于物質燃燒放熱,所以多數物質在裝置內與氧氣反應時,壓強會先增大后變??;改進裝置一般是密閉的,與課本裝置相比易操作、誤差小,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例4】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下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捎^察到的現象為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4)若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fā)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如

      【解析】(1)實驗操作前后壓強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2)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產生白煙(五氧化二磷),導致密閉體系內壓強減小,由于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1/5,試管內空氣中氧氣體積約為40mL×1/5=8mL,且過量的白磷已將氧氣消耗完全,因此活塞前沿最終停在12mL(20mL-8mL=12mL)刻度處。(3)白磷燃燒放熱,使密閉體系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當過量白磷消耗完密閉體系中的氧氣并冷卻到室溫,壓強減小,而此時消耗的密閉體系內的氧氣體積是(40mL+20mL)×1/5=12mL,因此活塞前沿最終停在8mL(20mL-12mL=8mL)刻度處。(4)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熱,會使密閉體系內壓強增大,可能會出現橡皮塞彈出、試管炸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問題。

      【答案】(1)裝置氣密性良好 (2)活塞前沿最終停在12mL刻度處 (3)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活塞前沿最終停在8mL刻度處 (4)橡皮塞彈出(或試管炸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易錯點五:物質、變化等微觀與宏觀的認識

      化學研究的任務是從微觀角度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物質微觀構成是比較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出錯率較高。中考中對此知識點的考查多從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微粒性質、微粒在化學變化中的轉換等角度出題,學生要分清微觀和宏觀,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會運用微觀方法分析現象和變化。

      【例5】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二氧化碳、銅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2)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變化Ⅰ表示的宏觀事實是

      變化Ⅱ表示的宏觀事實是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解析】(1)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銅等所有金屬和稀有氣體均由原子構成,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2)變化Ⅰ中微粒種類發(fā)生改變,所以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變化Ⅱ中微粒種類沒有變化,僅是微粒間空隙改變,所以是物理變化。

      【答案】(1)二氧化碳 (2)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易錯點六:質量守恒定律

      質量守恒定律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充分理解,宏觀:參加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質量不變;微觀: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分子種類一定改變。學生易犯的錯誤主要有:不能看懂化學反應的微觀圖示,不會根據反應前后數據判斷物質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不能熟練運用元素種類和質量守恒。解題時學生需牢記:質量守恒定律一般用于化學變化的解釋;對微觀反應圖示要比較反應前后的圖示,看清參加反應的微粒個數;反應后質量增加的為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為反應物,不變的可能是催化劑;注意運用元素質量守恒思想進行計算。

      【例6】柴油機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種尾氣處理技術利用氨氣與氮氧化物發(fā)生化學反應,降低污染物排放。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一個A分子是由

      個原子構成的;B的化學式為

      (2)反應①中,A與B的質量比是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4)上述反應中,一定發(fā)生改變的是

      A.元素種類

      B.分子種類

      C.原子種類

      (5)E和B的組成元素相同,E能與水反應而B不能,請從微觀角度解釋其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

      【解析】(1)直接根據圖示得出一個A分子中含4個原子(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B的化學式為NO。(2)先配平后計算,配平后的方程式為4NH3+6NO催化劑5N2+6H2O,所以A與B的質量比是(17×4)∶(30×6)=17∶45。(3)使用“定一”法配平(單質前系數最后配)。(4)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和原子種類一定不發(fā)生改變,分子種類一定發(fā)生改變。(5)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分子種類不同,性質不同。

      【答案】(1)4 NO (2)17∶45 (3)8NH3+6NO2催化劑7N2+12H2O (4)B (5)E和B的分子結構(或種類)不同

      易錯點七:氣體制備裝置的選擇

      氣體的制備裝置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發(fā)生裝置、干燥裝置和收集裝置。學生易犯的錯誤有:沒有按要求選擇合適的收集裝置,對一些替代裝置或改進裝置的作用不理解。如要收集干燥的氣體一般用排空氣法而不用排水法,收集較純凈氣體一般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氣法;用洗氣瓶收集氣體,密度大的氣體,導管要“長進短出”,密度小的氣體,導管要“短進長出”,裝滿水收集氣體要“短進長出”。

      【例7】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做蠟燭燃燒實驗,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組合是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作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裝置的優(yōu)點是

      (3)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組裝好儀器后,應先

      (4)若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使用裝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則應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

      端通入。

      【解析】(1)氯酸鉀制取氧氣為固體加熱型,因此選擇A作為發(fā)生裝置;由于收集的氧氣用于做蠟燭燃燒實驗,因此氧氣必須是干燥的,所以只能選用D裝置收集。用E裝置收集,氣體從a端通入,驗滿時應該將帶火星木條放在b導管口。(2)C裝置中針筒可以逐漸地加入液體,替代分液漏斗控制反應速率。G裝置雖然能“隨開隨?!?,但多孔塑料隔板只能用于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的分離,而二氧化錳為粉末狀,所以G裝置不能用于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3)在加藥品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長頸漏斗末端要沒入液面以下,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4)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的大,排空氣法收集時應該從E裝置的a端通入氣體;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該從E裝置的b端通入氧氣才能排出水。

      【答案】(1)A、D 2KClO3MnO22KCl+3O2↑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若木條復燃則已滿 (2)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否 (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錐形瓶 插入液面以下 (4)a b

      易錯點八:關于燃燒條件的探究

      圖1【例8】通常情況下,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如圖1所示。圖2所示的實驗中,能證明可燃物燃燒與溫度有關的是( )

      C.①③D.①④

      【解析】實驗②④變量為冷水和熱水,因此可以得出白磷燃燒與溫度有關。實驗②③和實驗①④變量為兩個(溫度和是否接觸氧氣),無法得出結論。實驗①③雖然只有一個變量,但都不燃燒,不能得出結論。實驗③④對比可以得出白磷燃燒與氧氣有關。

      猜你喜歡
      白磷易錯微觀
      白磷燃燒實驗的改進
      數列學習中的易錯點
      基于微觀公平的現代中小學校內部制度與文化建構
      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宏觀把控”和“微觀處理”——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為例
      直擊數列的三個易錯點
      把白磷彈關進“籠子”
      微觀看世界
      組成與構成 含義各不同
      美在阿使用白磷彈
      西方猜測阿富汗神秘白磷彈
      山西省| 沾化县| 崇文区| 泰安市| 彰化市| 康保县| 连州市| 昌平区| 梁河县| 巴东县| 手游| 三河市| 垣曲县| 正宁县| SHOW| 如东县| 安丘市| 界首市| 青州市| 绿春县| 梨树县| 河南省| 剑河县| 黄平县| 海门市| 壤塘县| 东宁县| 沂南县| 正定县| 巫山县| 洛隆县| 昆明市| 班戈县| 龙里县| 建宁县| 团风县| 辽阳市| 麻城市| 武汉市| 桐乡市|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