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山重水復”才是課堂最美的景致
◇賈憲章
如今的課堂讓學生自身擁有的思維空間和實踐平臺越來越大,“順風順水”“波瀾不驚”已難以生成精彩,“山重水復”才是其常態(tài),才是其最美的景致。
執(zhí)教者應珍視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山重水復”的生成契機。一位老師教學《放棄射門》一課,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福勒是在什么情況下跌倒的?福勒為什么在那種情況下請求裁判收回處罰而且放棄射門?以此引導學生推想福勒的內(nèi)心,并結合看圖來幫助理解。課堂上,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思緒也比較活躍,各種教學任務自然完成得格外順利,當然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節(jié)奏和執(zhí)教者的預設節(jié)拍也是完全契合的。事實上,在第一個問題提出后,就有一些孩子說出背離教師預設的答案和疑問。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執(zhí)教者其實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設計稍作調(diào)整,把這突然呈現(xiàn)出來的“山水”擺在學生面前,和他們一起去體驗 “經(jīng)歷山水”的艱辛和快樂。但更多的教師非常討厭這樣的 “意外之山”或“突然之水”,往往會無視其課堂價值,生硬地讓課堂活動沿著自己設計的“坦途”繼續(xù)下去。課堂需要設計,課堂上的學生卻不一定一味地跟著老師預設的線路。如果執(zhí)教者非要 “繞過山水”,讓課堂生硬地沿著教案“順利而行”,其結果一定是扭曲了課堂,也錯過了課堂上不可多得的“山水景致”。
“山重水復”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種因素,看似因為“陌生景致”的出現(xiàn)而影響了課堂效率,可這些“意外景致”及時打破了課堂的定式,讓師生頓生疑惑、焦慮的同時,也讓他們思考方式和方向、學習的情趣和熱情、探索的信心和勇氣,同時綻放出別樣的“柳暗花明”。
山東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