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二中學 王艷霞
對初中語文進行單元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幾點建議
?黑河市第二中學 王艷霞
很久以來,初中語文教師是各學科教師中付出最多,但是卻收獲最少的人。教師教了很多,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卻很難提升,閱讀方法和課文脫節(jié),寫作語言匱乏,討厭寫作的學生越來越多。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是: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從《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中不難發(fā)現(xiàn),課程標準只是對寫作提出了幾點籠統(tǒng)的要求,大致是說最終都寫什么樣的文章,但是對如何寫作這樣的文章卻缺少建議。2013年人教版語文教材編排了寫作內容,不僅僅是以前的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了,從編排的意圖來看,寫作已經提上日程,逐漸被重視,但是與單元的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并不大。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語文的閱讀和寫作分別是:
從單元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來看,教材編排不是按照文體編排,而是按照主題,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方面橫向編排,沒有縱向的系統(tǒng),寫作自成體系,很多閱讀和寫作編排關系不大,如描寫要生動,僅編在了動物單元,寫景、寫人的單元同樣涉及到描寫,而且更加需要。為了更好地將寫作教學貫徹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中,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閱讀內容編排是以主題為主,口語交際與寫作的內容就應該和單元主題保持一致,寫法上應該為寫作提供借鑒,不應該脫節(jié)。如七年級(下)第六單元是動物單元,但是寫作口語交際是馬的世界,并沒有讓寫動物,閱讀和寫作聯(lián)系不大。編排的主題是按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進行編排的,只有橫向的聯(lián)系,沒有縱向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而寫作還沒有和主題內容一致,自成系統(tǒng),閱讀和寫作嚴重分家,如果不能保證四篇閱讀一致,至少選擇一篇典型的閱讀進行寫作教學,如設計一篇情境隨筆化閱讀和寫作統(tǒng)一。如學完寫景的單元可以設計一篇實地觀察景物的文章,把在本單元用到的寫景方法運用到寫作之中,我曾經在教完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課文后,設計了一篇隨筆化作文課《感受秋天》,帶領學生去校園或公園感受秋天的變化,要求學生寫出景物的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并能做到情景交融。學生興致勃勃而且高質量地寫出了帶有生活和文學色彩的文章。
學校應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將小組備課落到實處,課備得不夠充分不如不上,備課主要是確定好本課和本單元的重難點,圍繞重難點集中設計教學內容,另外,備課小組要有整體感,考慮到單元的聯(lián)系、本冊和其他冊的聯(lián)系,做到真正熟悉教材,不重復啰唆,在階段學習中把該學習的內容夯實,如在教授九年級(上)第三單元小說單元時,可以根據課文的主要特點確立導學案設計的重點。《故鄉(xiāng)》是以人物的變化揭示主題,可以側重分析人物形象;《孤獨之旅》多處運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的叔叔于勒》則側重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進一步刻畫人物形象,所以可以分別從小說的三要素其一去體會小說的閱讀和寫作。
每課目標、每單元目標、每冊目標,都要考慮到六冊教材,最好按照文體劃分,爭取做到連貫、具體,避免初三進行總復習時,很多習題和板塊學生沒有接觸,如仿寫、漫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閱讀技巧等還要耗費時間系統(tǒng)化,在初一、初二這個階段就應該對這些內容進行有序地接觸,落實到導學案中。這個過程應該很費時費力,必須依靠集體的智慧,如果能讓每位教師了然于胸,就都可以做到高屋建瓴了。
七年級學會記敘文閱讀,八年級學會說明文閱讀,九年級學會議論文閱讀。比如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可以在一篇典范的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中學習判斷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學習九年級(上)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議論文單元時,學習尋找議論文的論點,梳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根據論點補充論據等中考考點。而記敘文單元除了教授閱讀知識還要注重寫作重點,如七年級(上)第三單元寫景單元中《春》用多種修辭寫景;《濟南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每一課時側重一點即可,寫作時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寫景。再如七年級(上)第二單元和七年級(下)第三單元都可以用作寫人教學,用多種描寫方法寫人,寫人要抓住特點,傳記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和最大貢獻等進行有梯度的寫作教學。一篇文章重點學習一個方面,如果設計導學案時這樣去把握教材而不是面面俱到,才能真正地做到用教材,讓學生在感悟中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利用活動寫作可以做到書寫真情實感,隨時記錄,如軍訓、藝術節(jié)、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法制講座、匯操表演等。但是前提是教師在學生參加活動前就要為學生布置寫作要求,如重點觀察哪些人、哪些事,按照什么順序觀察,如何注重詳略,怎樣提煉主題等,寫完作文再根據要求進行修改講評,與近期學習的寫作內容保持一致,如果一味地寫而不注重提示和講評,這樣的寫沒有多大的進步,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而變成只為應付作業(yè)。
雖說學無定法,教無定法,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教師的教最有效,還是應該尋找一些合適、合理的方法。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讓閱讀為寫作服務,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應該是建立在教師把握教材重難點的前提下的,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導學案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活動。
編輯/李莉
E-m 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