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偏旁生奇趣
我們先看一首宋代黃庭堅寫的律詩《戲題》:
逍遙近邊道,憩息慰憊懣。
晴暉時晦明,謔語諧讜論。
草萊荒蒙蘢,室屋壅塵坌。
僮仆侍偪側,涇渭清濁混。
看完之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別之處沒有?眼尖的同學一定發(fā)現(xiàn)了,詩歌每一句中的字的偏旁都是相同的。首句寫行路,每字都有走之底;次句寫情緒,每字都有“心”;三句寫天氣,每字都有“日”;四句寫言談,每字都有言字旁;五句寫荒草,每字都有草頭;六句寫居住條件,每字都有“土”;七句寫近身仆僮,每字都有單立人;末句寫賢愚混雜如泥沙,每字都有三點水。黃庭堅寫這首詩,是為諷喻現(xiàn)實,對士大夫不合時宜的孤憤清貧表示不屑。讀完之后,你對“戲題”兩字的了解有無加深呢?
在使用這類創(chuàng)作方法的詩文中,同偏旁字的集中使用,能讓字句排列與內容相映成趣,給人以“見字如面”的感覺。魯迅先生曾點評道:“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鯽,如見多魚。”在漢代大賦盛行的時代,此方法常被用來鋪陳狀物,像《子虛》、《上林》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段落。后來,也有人將此方法運用在寫對聯(lián)上,如舊時有一副大車店的對聯(lián)云:“遠近通達道,進退返逍遙。”聯(lián)中每個字都有走之底,與大車店人們來來往往契合得多么巧妙啊!
偏旁代表了一定的意義,學習這種歸類記憶的方法,對我們學漢字會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同偏旁的字能組合在一起的畢竟有限,要寫詩作文,非一般高手能做到。你有沒有興趣一試高低呢?
同偏旁對聯(lián)四組
1.嗟嘆嚎啕哽咽喉;淚滴湘江流滿海。
2.逢迎遠近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道通。
3.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細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4.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遠,返迴達道游逍遙。(注:“迴”為“回”的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