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安平 馬淑燕
醫(yī)生父母“不生病”
◎ 趙安平 馬淑燕
談到腦血管病,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主任凌鋒教授驕傲地說:“我父親95歲,母親85歲,兩個人都沒有腦血管病。”
她的父母身體狀況很好,是怎么做到的?
一方面,凌鋒教授把一些新的健康理念知識告訴父母,供他們參考;同時,她也從他們那里獲得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養(yǎng)生經(jīng)驗。今天,凌鋒教授公開了讓父母遠離腦血管病的秘訣。
防腦血管病要從平時的飲食入手,凌鋒教授父母的防腦血管病飲食寶典具體體現(xiàn)在餐桌上就是 “彩虹餐”:
黃色的煮玉米、綠色的煮毛豆、橙色的蒸南瓜、白色的蒸山藥、紫色的蒸紫薯,還有紅燒鯽魚、涼拌野菜、蘑菇燉雞等,這些是每天必備的 “雜糧筐”, 另外還有各種蔬菜、蒸魚或燉魚,早晚多配 “八寶稀飯”(大米、小米、燕麥、薏米、蓮子、花生、核桃、綠豆、紅豆等十幾種雜糧搭配制成)。
吃的方法也有講究,先吃水果后吃飯,每天一頓全素餐:1斤奶,1個蛋,3個(種)果,限鹽少油多蔬菜,粗糧細糧交替吃。
另外,還要控制食量,不能過飽,也不能吃得太少,合理膳食保健康。
凌鋒教授的父親每天都會散步、慢跑、游泳或打保齡球。剛開始練跑步時,父親跑一二百米就跑不動了。經(jīng)過幾天的適應(yīng)后,他開始慢慢增加運動量,后來一次就能跑 11 千米。
現(xiàn)在他年紀大了,由跑步改為散步,每天走 5 千步到 1 萬步。另外,他還在學游泳,但不能讓自己太累,每天游個三百米左右就行。
有人說,血管本身就有問題,再加上跑跑跳跳,血管的壓力更大。其實這是沒有常識的表現(xiàn)。在醫(yī)學上看來,運動有利于血管恢復彈性。腦血管病人每天至少要運動1次,連續(xù)運動不少于30分鐘,每周確保運動5天,運動時的適宜心率=170-年齡。
如果說身體是靠持久的鍛煉造就的,那么老年人清晰的思路、良好的記憶力則受益于常年的閱讀習慣。
年紀大的人看書可能根本記不住多少,但是看書時腦神經(jīng)在運動,大腦在思考,鍛煉腦力目的就達到了。
每天看三份報紙能使頭腦清晰??吹礁信d趣或?qū)嵱玫男畔?,凌鋒教授的父親還會摘抄下來或評論一番。
失眠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醫(yī)學上一直沒有特效藥,很多人就用安眠藥來解決問題,這是不對的。
凌鋒教授的父親也有失眠的時候,但他從不吃安眠藥,認為:“睡不好要補上。”別睡不著就胡思亂想,越想越睡不著。一旦靠藥物才能睡著,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就是憑借這套法則,凌鋒教授的父母免于腦血管病的折磨。如果你按照這套規(guī)則來做,也可以遠離腦血管病。
(摘自《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4期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