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丹農(nóng)
阿大
◎ 伍丹農(nóng)
1941年12月8日上午,日本偷襲珍珠港幾小時后襲擊香港。媽媽在17到21歲之間是在香港淪陷區(qū)長大的。
1946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一年,她嫁給了我爸爸。
爸爸和祖父做建筑行業(yè),祖母是原配夫人。論家財?shù)匚?,伍家遠遠不及陸家,但我爸還是堅持要辦一場鋪張的婚禮,把積蓄花光。
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可以嫁個有錢人呀?!?/p>
她感嘆地說:“唉,但你爸真的很帥呀?!?/p>
她說得沒錯,爸爸帥得跟電影明星一樣,可是媽媽也毫不遜色,打扮起來有十足的明星范。她喜歡穿旗袍,貼身的旗袍更顯出她玲瓏的曲線。她更喜歡開著一臺深綠色、矮矮流線型的英國萊利跑車在香港到處跑。
母親剛強正直,秉性忠誠,慷慨真摯,凡事全力以赴,懷揣一顆赤子之心,對于是非黑白堅定不移。爸爸叫她“阿大”,說她個性堅強,一雙大眼睛不怒自威。所以大家都跟著叫她“阿大”,因為跟她實在太配了。算命先生說她天生懂得生存之道,最適宜從軍,尤其是沖鋒,就算其他士兵紛紛倒下,她依然毫發(fā)無損。
外公在日本侵華期間因肺結(jié)核去世,享年60歲。按傳統(tǒng),生意都應(yīng)由兒子繼承,但阿大繼承了外公的生意頭腦,用小小的本錢從事地產(chǎn)投資。
當(dāng)年新界人煙稀少,阿大用她的積蓄在新界荃灣買了幾公頃農(nóng)地,她說:“鏟平一座山得用多少錢?。恐挥衅降夭胖靛X!”后來,她把那些低價購入的農(nóng)地一點一點賣掉,然后在香港島北角、銅鑼灣和中環(huán)投資地產(chǎn),補貼家庭開支。
比起傳統(tǒng)女人的相夫教子、忙于家務(wù),阿大更喜歡商場競爭。所以我們雇了很多阿嬤。阿嬤都是鄉(xiāng)下人,樸實、善良、忠心耿耿,穿著傳統(tǒng)的闊邊黑褲,未婚的會將長發(fā)編成及腰辮子,已婚的會將長發(fā)在后腦勺盤成發(fā)髻,我們都是由這些阿嬤帶大的。
(摘自《寄給與我相同的靈魂》中信出版社 圖/昵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