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星”撞上“地球”
我們正處于成長階段,心中的想法越來越多,媽媽則開始從青春頂點走下坡路,她變得暴躁、易怒又敏感。處在心理動蕩期的兩代人碰撞在一起,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火星”撞上“地球”的局面,也讓爸爸兩頭受氣。那么,一家三口該怎樣化解沖突呢?
媽媽:我發(fā)現(xiàn)他變得愛頂嘴了,出去玩也不跟我打招呼,我問他去哪兒,他頭也不回。
專家解讀: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其說孩子叛逆,不如說孩子正在掙扎著成長。孩子希望父母能將“寶寶真棒”轉(zhuǎn)化成“你能行”,更注重尋求父母與同伴認同。此時,媽媽要正確引導(dǎo)孩子,給予孩子多些照顧和愛護,少些嚴厲的管教。
孩子:每當媽媽喋喋不休地問我在學校學了什么、和誰一起玩時,我知道她是為我好,可她管得太寬了。以前她的開明讓我很驕傲,可她現(xiàn)在怎么成“事兒媽”了呢?
專家解讀:這個時候,媽媽正處于更年期,愛疑神疑鬼,控制欲強,孩子越想獨立,她越要牢牢控制。建議媽媽做些自我調(diào)適,不要總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媽媽要花時間和孩子進行無目的聊天,即聊天聊地不聊學習,盡量不過分追問孩子的個人生活。
爸爸:每天一進家門,我就擔心他們娘倆又在進行一場大戰(zhàn)。我不說話,妻子說我只會裝老好人,孩子也說我不主持公道。我真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p>
專家解讀:爸爸應(yīng)該扮演“垃圾桶”和和事佬的角色,逃避不是辦法。爸爸要理解媽媽的心情,甘愿做個“垃圾桶”,耐心地傾聽她對孩子的抱怨和不滿。而面對孩子,爸爸就要告訴孩子,媽媽那是“打在兒身上,疼在娘心上”。
(摘自《心理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