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宇
(中共重慶市涪陵區(qū)委黨校,重慶 涪陵 408000)
領導干部要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
梁曉宇
(中共重慶市涪陵區(qū)委黨校,重慶 涪陵 408000)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要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就要深刻認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地位;明確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堅持的原則;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
批評與自我批評;重要地位;原則;實踐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diào)要在新形勢下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nèi)政治生活。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利劍”。
(一)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價值取向是實現(xiàn)黨內(nèi)和諧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從團結(jié)的愿望出發(fā),經(jīng)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xiàn)黨的團結(jié),這一過程被總結(jié)為“團結(jié)—批評—團結(jié)”的公式。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jié)同志。黨所倡導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目的是糾正和解決黨員和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挽救黨員、愛護黨員、提高黨組織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曾子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強調(diào)的是“君子”要有經(jīng)常檢討自己、批評自己的風范。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針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造成的錯誤,毛澤東作了真誠的自我批評,“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盵1]黨的最高領袖在如此之大的范圍內(nèi)作自我批評,深深感動了與會者。會后,大家振奮精神,團結(jié)一致,積極投入到克服經(jīng)濟困難的建設中去。
一個黨員不可能沒有缺點,一個政黨不可能不犯錯誤。但只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就可以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干部要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上好好下一番功夫,達到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對于一名領導者而言,嚴肅的自我批評是嚴于律己的表現(xiàn),能夠增強在同志中間的親和力,有利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有利于團結(jié)廣大干部群眾。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改進黨的作風的重要法寶
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全黨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黨的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四風”,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刮骨療毒、猛藥去疴”,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通過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實現(xiàn)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為治國理政提供堅強保證。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干部檢驗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有力武器;是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和不足的有力武器;是提升自制力、抵御誘惑的有力武器;是全黨有效抵御各種不良風氣和腐朽思想侵蝕的重要法寶。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構(gòu)建黨內(nèi)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途徑
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種整風精神,是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的良藥。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進行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要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tài)和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就得利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讓逆耳忠言充斥在黨員同志之間,讓潛規(guī)則在黨內(nèi)無處藏身。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構(gòu)建和諧黨內(nèi)關系和良好政治生態(tài),就必須把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下去,使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一種常態(tài)。
(一)出于公心
批評是揭傷疤、戳痛處,沒有一點勇氣和智慧肯定做不到位。批評要出以公心,講原則不講關系,講黨性不講私情。黨章要求共產(chǎn)黨員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還要求黨員干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把握立場和方向,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批評別人要站在公正的立場,切忌從個人恩怨出發(fā),本著對同事負責的態(tài)度,真誠地指出他人的缺點和不足;提出批評意見之后,也要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幫助批評對象改正錯誤。同時,批評也要拒絕老好人思想和自由主義傾向。
(二)實事求是
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成為黨內(nèi)一種常態(tài),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最有說服力。批評別人也好,自我批評也好,只有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才能讓人心悅誠服。
要實事求是,堅持用事實說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夸大也不縮小,不偏寬也不偏嚴,是什么問題就講什么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既不能夸大事實,也不能掩蓋事實;做到既不捕風捉影、有意放大,也不輕描淡寫、有意縮小。一方面,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以事實為準繩,從事實的角度出發(fā),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科學分析;另一方面,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不能將個別問題看作是普遍問題,不能將局部問題擴大為整體問題。
(三)與人為善
黨員領導干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最終目的是使同志盡量少犯錯誤并及時改正錯誤。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發(fā)展黨內(nèi)民主的最好方式,要用好這個武器,就要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周恩來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總是與當事人平等的交流,從不以領導者自居,更不以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壓人。國共兩黨在南京談判期間,周恩來的警衛(wèi)員王德海想學開車,沒有經(jīng)過批準私自開車并把車撞到了墻上。周恩來知道之后,耐心地對他講,你想學開車是好事情,但這里是國統(tǒng)區(qū),如果被國民黨特務發(fā)現(xiàn),我們就會被趕走,就會影響到談判的效果。如果你開車撞到人,特務就會把你抓起來,后果就會更嚴重?!霸谶@里,周恩來沒有直接批評王德海,而是采取關懷式的教育,間接式的批評,使對方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還使對方能夠放下思想包袱,改正不足?!盵2]
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言:“應該對那些犯錯誤的同志(尤其是新同志)采用同志的、誠懇的、甚至是溫和與委婉的態(tài)度,愛護他、尊重他,細心地從原則上去分析他的錯誤,使他從原則上去了解錯誤與改正錯誤,這樣反而是糾正同志錯誤的較好方法,常常能使同志心悅誠服地去改正錯誤,并能更興奮地去為黨工作”。[3]因此,我們開展批評時,要充分理解對方的心情,把尊重、關心、體貼、愛護送給被批評者,讓被批評者感到溫暖;要做到用真誠和愛心打動同志,語言要和風細雨、循循善誘。
(四)主動性
“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令處于上而行于下”。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優(yōu)良作風的繼承和弘揚,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要率先垂范,積極主動。
李立三同志當年犯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對此,他當時很快作了深刻檢查。以后,他不止一次地說:“如果黨需要我當‘反面教員’,我一定當好這個‘反面教員’?!泵珴蓶|同志也說過,“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毛澤東自己就是自我批評的模范。在延安整風時期,他親自向在“搶救運動”中被冤枉的同志行脫帽禮,并主動承擔責任。毛澤東主動的自我批評,贏得了廣大黨員干部的擁護,重新實現(xiàn)了同志之間的高度團結(jié),保證了整風運動的順利進行。
(一)要三省吾身,加強自我批評
當下屬提出不同意見時,作為領導者,要多作自我批評,少指責他人,不推卸責任,認真進行自我反思,檢查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及下屬,是不是辦事不公、處事武斷,是不是思想工作不到位、下屬有誤會等等。因此,領導干部要樹立一種三省吾身的勇氣和胸懷,要帶頭自我批評,放下架子,丟掉面子,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生、先輩先進“四面鏡子”,自揭短處,橫下一條心查擺作風問題。要樹立“找不出問題就是最大問題”的意識,帶著問題把自己擺進去,經(jīng)常審視自己,敢于剖析自己,不斷修正自己,觸動思想和靈魂。錯誤是人生的必修課。美國西點軍校22條軍規(guī)中有兩條是“不怕失敗”和“不找借口”,正是這樣的行為準則,兩百年來西點軍校造就了3位總統(tǒng)、5位五星上將、3700名將軍以及無數(shù)商界精英。“不怕失敗”體現(xiàn)的是勇氣,要把失敗作為改進自己、提高自己的良機;“不找借口”體現(xiàn)的是服從,不急于辯解和反駁,一門心思地反思批評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二)要聞過則喜,樂于接受批評
俗話說的好“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批評雖然會引人不快,但卻能“治病”。聰明的人碰到表揚,字字反思;愚蠢的人面對批評,句句反駁。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只有以聞過則喜的胸襟對待組織、領導、黨員干部及基層群眾對本人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改進“四風”方面的尖銳批評,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聽到真話、實話。
要培養(yǎng)自己“話不妥聽事、事不準聽理、理不透聽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開門納諫,充分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廣泛聽取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服務對象的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和評議。要從善如流,對于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只要說的對,就應虛心接受,營造一種“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良好氛圍。認真接受領導的批評,敢于擔當,主動認錯,把批評當作是對自己的一種關懷、鞭策和激勵。
(三)要以感恩的心看待批評
“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道我過者為我?guī)煛??;蒿L細雨對于花草樹木不失為一種眷顧,但暴風驟雨更是一番洗禮,沖去的只是污泥濁水、枯枝爛葉,顯露出來的卻是滿目蒼翠。正如雷鋒所言“不愿作溫室里的花朵,要做暴風雨中的松柏”,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批評,少了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溫潤,卻能磨礪出一個人在成長中的堅毅與淡定。“愛聽恭維跌跤多,肯聽批評彎路少”,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用感恩的心去享受這份一如嚴厲的關愛。
(四)要善于反思,通過被批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1941年6月,延川縣代縣長在開會時候不幸觸電身亡,一個農(nóng)民拴在開會禮堂的驢也被雷電擊死,這位農(nóng)民借此發(fā)泄到,雷電為什么不劈死毛澤東?保衛(wèi)部門知道此事后就把這個農(nóng)民抓了起來,并準備審查。毛澤東知道事情之后急忙制止并要求立即放人。同時,毛澤東在反復思考,一個農(nóng)民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我們在工作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毛澤東立即著手走訪群眾調(diào)查實際情況,經(jīng)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陜甘寧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人口雖然只有一百四十多萬,但是卻駐扎著大量的黨政軍人員,加上土地貧瘠,自然災害最近幾年比較多,人民群眾的糧食非常緊張。特別是1940年以后,由于國民政府拒絕為邊區(qū)政府提供援助,使得邊區(qū)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購買糧食。邊區(qū)政府只好加大了對人民群眾的征糧力度,農(nóng)民的公糧負擔由1939年的5萬擔增加到了1940年的9萬擔。1941年又準備增加到了20萬擔,人民群眾由此怨言很大。弄清楚事情背后的真實原因之后,毛澤東意識到,要想真正減輕農(nóng)民負擔,密切聯(lián)系群眾,就必須讓黨政干部自己動手,自力更生,開展生產(chǎn)自救,于是就有了359旅開辟南泥灣的歷史。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于人民群眾的批評總是能夠及時的反思處理,他們把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意見看作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渠道,看作是群眾對黨和政府監(jiān)督的一種表現(xiàn)。
[1]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6.
[2]邵廣霞.周恩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特色[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5(3):305.
[3]劉少奇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44.
責任編輯:毋斌
D261.3
A
1674-1676(2016)06-0102-03
梁曉宇(1984-),男,陜西蒲城人,法學博士,中共重慶市涪陵區(qū)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執(zhí)政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