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展示政治:理解政治的一種新視角*

      2016-04-11 09:37:03李世敏吳理財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合法性解碼編碼

      李世敏 吳理財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430079)

      ?

      展示政治:理解政治的一種新視角*

      李世敏吳理財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430079)

      摘要:盡管“展示”已經(jīng)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內(nèi)對展示政治的學術(shù)研究仍還十分滯后。國外一些學者從展覽意義上探討了展示政治,不過中文語境中展示的內(nèi)涵和外延遠遠超過了展覽,因此展示政治應該在中國的實踐場域中得到擴展和延伸。展示政治,簡言之就是展示場域中的政治,也即公共展示之中蘊含的政治意蘊。從展示的視角,展示政治具有多樣面孔,它既可以寄身在文本、標語之中,也可以化身在建筑、儀式等符號之中;從政治的視角,展示政治具有多重內(nèi)涵,它可以蘊含權(quán)力的再生產(chǎn)、權(quán)利的表達、政府形象的塑造、文化的規(guī)訓、統(tǒng)治合法性的滲透等等。根據(jù)編碼解碼理論,展示政治“編碼”的特定政治目的并不一定被受眾完全接受。

      關(guān)鍵詞:展示政治;展覽政治;權(quán)力;合法性;編碼;解碼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加快公共文化服務(wù)體系建設(shè)》(項目批準號:10ZD&018)、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項目資助"中國地方治理現(xiàn)代化及國際比較研究"(項目編號:CCNU14Z02008)的一項成果。

      吳理財男(1970-)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今,越來越多的展示發(fā)生在我們周圍,“展示”正在成為現(xiàn)代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帧1]然而,國內(nèi)對展示的研究基本上還局限在藝術(shù)領(lǐng)域進行的展示設(shè)計研究,尚沒有將其納入政治學的視野。國外有一些學者從文化展示的角度嘗試探討了展示政治,然而筆者認為展示政治不僅僅存在于博物館等文化展覽領(lǐng)域,而是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種社會展示當中,可以說展示政治是無處不在的。

      一、展示政治的提出

      展示,英文為display,源于拉丁語的名詞displico和動詞displicare,主流觀點普遍認為展示的概念是對展覽概念的擴展和延伸。[2]“展示”的含義豐富多樣,就“展”字而言,具有打開、展開和擴展等含義,而“示”字則具有能動和被動的深層含義。因此,一般認為,“展示”具有清楚地擺出或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的意思[3]。展示可以視為一種壯觀的陳列、展出,以其范圍、細節(jié)、美觀、豐富的程度等引人注目,具有廣告、宣傳的性質(zhì)[4]。對個人而言,展示就是向大眾展示自己的風貌和氣質(zhì);對團體、企業(yè)而言,是對外界宣傳自身,讓公眾了解其理念、主張、成就等[5]。展示具有闡述、解釋和宣傳、夸耀兩種基本作用。展示的闡述作用是將隱藏或掩蓋的某種觀點或事物的意義主動地顯示出來,傳達給展示對象[6]。

      相對于引人注目的展示設(shè)計而言,展示政治(politics of display)尚躲在一個無人問津的冷清角落里,國內(nèi)目前還鮮有研究,而國外的研究基本上是從藝文展覽方面對其進行探討,研究的視域較為狹窄。

      其中,國外從博物館的公共展示入手進行政治解讀的最多。英國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之父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在對博物館的分析中引入了“展覽政治”的概念,他從解釋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知識與權(quán)力框架入手,對博物館與文化建構(gòu)、殖民地景觀幾個層面展開文化政治分析,認為博物館占有和展出物品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考量,展覽物按照現(xiàn)有的話語系統(tǒng)加以結(jié)合與組構(gòu),并最后得出結(jié)論:“展覽的政治意味著各博物館讓特定的文化被看見”[7];其他學者在對博物館的分析中雖然也使用展示政治(politics of display)的概念,然而在具體的論述中也交叉使用展覽(exhibit)這個詞匯。Sharon Macdonald認為,所謂展覽就是“對眼睛說”(speak to eyes)。他的展示政治分析理論基礎(chǔ)就是把博物館視為一個公共展示背景或者傳播媒介(media),這個公共展示的媒介中涉及權(quán)力的展示,展示中隱含著權(quán)力分配,比如誰有權(quán)賦予特定的展示編碼,在展覽的組構(gòu)之中有哪些程序、利益團體和談判參與等。簡言之,展覽中經(jīng)常包含文化、社會、政治意蘊(political implication)。比如17、18世紀的博物館,主要作為一個科學研究服務(wù)中心,當時還沒有對公眾開放,它的參觀者主要是一些有較高社會地位的、獲得知識權(quán)威的貴族;19世紀的博物館,由于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博物館已經(jīng)對公眾開放,并被設(shè)想為是國家認同和社會進步的標志和象征;1960年開始的博物館,由于一系列的族裔民族主義和環(huán)境運動等政治運動影響,原來作為“工業(yè)遺產(chǎn)”標志的科技博物館發(fā)展為“生態(tài)博物館”,這個時期的展覽還包括了一種民主化的嘗試,展覽試圖縮小專家與外行之間的差距[8]??傊敶┪镳^已經(jīng)發(fā)生轉(zhuǎn)向,從簡單地告訴公眾他們所需要知道的知識和歷史,到回應公眾的需要的趨勢轉(zhuǎn)變,并有意識地嵌入一定的話語和權(quán)力關(guān)系。展覽與公眾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強化,博物館的展覽鼓勵與參觀者的“對話”(dialogue),這在某種意義上源于當代政治互動的回應性(political resonances of interaction)[9]。

      國際博覽會也是一個重要的展示政治研究對象,它關(guān)涉國家的展示(nation on display)。Penelope Harvey認為,文化與技術(shù)是展示的載體,經(jīng)濟和政治權(quán)力的展示是國家對昂貴的展示進行贊助的動機,大國都試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展自己的實力。因此,在國際博覽會中,明顯的競爭導致各國不同的展示風格,而且這種展示的重心已經(jīng)不在于展示本身,既不是展示的物品,也不是展示的過程,而是人們想要和追求的模擬效果(effects of simulation)[10]。Sabrina Norlander Ellasson論述了18世紀羅馬展覽館中肖像畫與展覽政治。他表示肖像畫中角色的社會展示根據(jù)不同精英的個性而變化,而這主要取決于精英們希望外在地、形象地表現(xiàn)他們的社會地位[11]。

      除了博物館、展覽館這些具有強烈展覽性質(zhì)的載體所蘊含的政治寓意之外,展示政治還包括圍繞著公共展示對象(主要是公共藝術(shù))所引發(fā)的“文化戰(zhàn)爭”(culture war)。在這種對公共藝術(shù)引發(fā)的不同公共意見中,政治體現(xiàn)在公民、學者、社團、政府相互之間的博弈和協(xié)商處理。這種政治往往具有濃厚的后現(xiàn)代政治色彩,比如女權(quán)主義政治等。Michele H. Bogart論述曼哈頓的一個被稱為“市民美德”的城市雕塑,由于雕塑的男主人公像使得很多婦女認為她們的性別被貶低了(demean to their sex),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爭論[12]。

      展示政治不僅有政府組織主導的,還有民間自發(fā)進行的。Ken Arnold認為,展覽政治是一個說服的過程(process of persuasion),展覽體現(xiàn)了有關(guān)機構(gòu)和組織的觀點,他們通過展覽來傳播他們的聲音,表達他們的政治立場。他描述了一個醫(yī)學研究所進行的一個醫(yī)學史中所呈現(xiàn)的生育展覽,其中的展覽內(nèi)容包括一些具有西方文化政治色彩的標語,比如“只有健康的種子才允許播種”(Only healthy seed must be sown)、“女人:你的身體是屬于你自己”(Women: your body belongs to you)等。這種政治的話題在展覽中變得越來越有爭議,以至于有人表示在女人的歷史上沒有任何時候關(guān)于誰來控制生育具有這么大的爭議性[13]。

      如果我們把“展示”理解為思想對話的物質(zhì)表達(表現(xiàn)),那么展示不僅僅是反映社會歷史運動的鏡像,同時它也能動性地形構(gòu)歷史過程。不同的展示策略,可以讓藝術(shù)史進行敘事重構(gòu)。為了實現(xiàn)集體認同,德國發(fā)現(xiàn)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傳授新國家歷史的公眾理念的媒介,即通過藝術(shù)展示的方式進行形象表述和規(guī)訓教育[14]。甚至可以說,現(xiàn)代民族國家意識在相當程度上是由“展示政治”建構(gòu)出來的。

      一言以蔽之,西方的展示政治研究多是在“展覽”的意義展開的政治分析,從展示的載體而言,主要圍繞著博物館、博覽會、公共藝術(shù)品等文化的公共展示而展開討論。然而,在中國的語境下展示則是對展覽的延伸,比展覽具有更廣泛的范圍。另外就政治的傳播和滲透而言,它也不局限在博物館等濃重展覽性質(zhì)的展示載體、形式上面,而是擴散到各種展示的場域。因此,本文討論的展示政治,并不僅僅局限在西方文化展示的范圍之內(nèi),而是在更加寬泛的意義上存在。所謂展示政治,簡言之就是展示場域中的政治,也即公共展示之中蘊含的政治意蘊。

      二、展示政治的多樣面孔

      在藝術(shù)層面的展示中,空間、色彩、聲光等媒介都是展示設(shè)計要素。展示往往是經(jīng)過裝飾的,而政治時常也需要進行包裝,因此展示政治往往具有多種面孔。

      從展示的載體或者途徑而言,展示政治具有多種寄身空間。展示作為一種傳播方式,一般會通過各種標志性的符號進行表現(xiàn)。而符號的形式多種多樣,一般來說可分為兩大類,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后者可進一步分為建筑符號、儀式符號、標語符號等[15]。展示政治可以借助各種符號進行展示和表征,其中比較典型的包括文本、建筑、儀式、標語等系列符號。

      在文本層面,展示政治時常隱身在公共政策之中。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將文化政策分為“政策本身”和“政策展示”兩個部分,其中作為“展示的文化政策”的總體目的是美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等級,“放大國家形象”[16]。其實不僅僅是在文化政策領(lǐng)域,在其他政策中也都可能蘊含展示的色彩。比如我國諸多公共服務(wù)領(lǐng)域的政策在表述中都會提到“服務(wù)型政府”。但是如果我們從政策執(zhí)行和落實的實踐進行反觀,會發(fā)現(xiàn)一些政策的展示或宣示意義遠遠大過其實際作用。“宣布的政策未必會有效實施,當政策的目的可能不會實現(xiàn)或準備不實現(xiàn)時,政策本身就不具有其實質(zhì)功能,它只不過是某種觀念、訴求的象征性表達而已”[17]。另外,從文本的角度,展示政治還可以體現(xiàn)在權(quán)力的詩篇之中。比如,14世紀的敘事詩《內(nèi)加拉克爾塔嘎噶瑪》,將印度尼西亞治國之術(shù)中王位的神圣以詩文修辭的方式形象表述:“滿者伯夷的王城是太陽與月亮,無與倫比;眾多以樹叢環(huán)繞的采邑是日月周匝的光暈;……群島中其他眾多的島嶼是周環(huán)的王國、藩屬,齊驅(qū)于陛下的跟前。”[18]

      政治還會經(jīng)?;碓诮ㄖ恼故井斨?。建筑與空間緊密相連,它既可以是一種政治載體,也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敘事方法,一種政治象征符號??臻g呈現(xiàn)出連貫和“可讀”的一組象征和信息,成為會說話的環(huán)境(talking environment)[19]。通過真實世界和表征世界的結(jié)合,物質(zhì)世界變成了信息與概念,而不只是一個物體[20]。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將建筑視為是個人和社會行為的物質(zhì)背景,它其實是一種社會行為[2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各地的財政局、國土局比民政局、林業(yè)局等辦公建筑大樓富麗堂皇和氣派得多,這在某種意義即是一種部門權(quán)力的彰顯。另外,在每個政府機關(guān)的建筑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之中,辦公室最豪華肯定是部門的一把手,這種建筑空間往往折射出權(quán)力的構(gòu)成格局。

      儀式通過各種莊嚴肅穆的程序以及各種符號的裝點,在經(jīng)過一番公開的、集體的公共活動之后,以群情振奮的“狂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公開的儀式也是一個重要的展示政治載體。通過舉行儀式,群體可以周期性地更新其自身的和統(tǒng)一體的情感[22],集中展現(xiàn)一種象征意涵。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同以往5月9日的紅場閱兵式一樣,它是對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紀念。然而今年的紅場閱兵與以往略有不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今年的閱兵式將成為俄羅斯現(xiàn)代歷史上最為盛大的閱兵式。除了展示強大的軍力之外,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烏克蘭危機,西方對俄羅斯進行經(jīng)濟制裁的特殊背景下,勝利日閱兵式可以展示信心,鼓舞俄羅斯國內(nèi)士氣,爭取在與西方的對峙中不落下風[23]。

      標語,是指“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24],往往標示于公共場合,加之其簡單明了,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展示“引人注目”的特性。標語形式簡潔,具有良好的傳播功能,因此生活中到處可以看見各種標語口號。以計生為例,宣傳生育文化類的標語“晚婚晚育鋪平致富路,少生優(yōu)生盛開幸?;ā?、“地球媽媽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配套的計生獎勵政策標語“獎勵600元,幸福度晚年”;與小康社會聯(lián)系的計生標語“計劃生育搞得好,小康生活來得早”等等隨處可見。在當下的中國政治生活中,政府的很多中心工作都會配以大量的標語口號進行宣傳,因此反過來看,很多標語之中其實蘊含了豐富的政治信息。

      從展示的主體而言,不僅有國家、政府層面的展示,展示政治還存在于各種民間行為之中。政治往往被認為是有權(quán)者的游戲,相應的上層的展示政治容易引起注意,然而隨著新媒體的日新月異,底層政治也越來越具有展示色彩?;鶎用癖娡柚袨樗囆g(shù),通過網(wǎng)絡(luò)的傳播來武裝“弱者的武器”,從而上演一次次花樣不斷翻新的表演政治①。比如,2011年2月,一段由化州市同慶圩村民歷時3個月自導、自拍完成的視頻《同慶的故事》在網(wǎng)上廣為傳播[25]。視頻中有幾個典型的“展示”要素非常博人眼球:一排農(nóng)民蹲在地上,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在地上畫圈,意為“畫餅充饑”;一張凳子上擺著3雙碗筷,一個碗里裝滿泥土,一個碗里裝滿沙子,一個碗里裝滿石頭,意味無地可耕后的“吃泥土”;失地村民高舉飯盆,期望“天上掉餅”……

      有學者將其定義為“表演式抗爭”[26],認為在當下社會轉(zhuǎn)型期,這種藝術(shù)化的政治生活,這種嚴肅政治環(huán)境下的活潑政治景觀越來越多,比如法官穿法袍上訪、給官員送負面錦旗或帶刺皮球、現(xiàn)代版開封府申冤等[27]。以上案例正是民間利用行為“藝術(shù)”進行的展示政治,它通過把一些權(quán)利受到侵害的現(xiàn)實用藝術(shù)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進行戲劇化的展示,利用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引發(fā)的感想讓人瞬間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展示“廣而告之”的效果,借用強大的社會輿論來倒逼當?shù)卣m正違法行為。隨著大眾傳媒的日益發(fā)展,此類民間的展示政治將會越來越多。

      從展示的策略而言,展示既有明示,明確地表達;也有暗示,含蓄地表達。展示政治除了一些國慶閱兵等直觀地展示國力和權(quán)力之外,很多場合是一種隱喻性的展示。因為現(xiàn)代社會中,政治的表達往往是含蓄的、柔性的,它會借助各種符號進行表征?!半[喻不僅簡化了復雜的政治,更重要的是包裝了無形的政治,給予抽象問題以生命力”[28]。統(tǒng)治的藝術(shù)也是掩飾的藝術(shù),甚至是欺騙的藝術(shù)[29],因此,很多我們?nèi)粘K姷降摹罢鎸崱笨赡軆H僅是一種“包裝真實”(packaged authentic)的鏡像而已[30]。就像拉康與齊澤克所分析的,大寫的真實狀態(tài)(the Real),完全被一個符號的、話語的意識形態(tài)機制所任意操縱改寫,形成了一個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現(xiàn)實”,而真實狀態(tài)本身,則始終是空白的、沉默的[31]。要想真正了解展示政治,還必須在“臺前”的展示形式之外,深入解剖“幕后”的政治內(nèi)涵。

      三、展示政治的多重內(nèi)涵

      以上是從展示的角度呈現(xiàn)了展示政治的多樣面孔,接下來從政治的角度來揭示展示政治的多重內(nèi)涵。人天生就是一種政治動物,可以說政治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社會關(guān)系的復雜性則導致了政治的多重內(nèi)涵。

      首先,展示之中可以蘊含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再生產(chǎn)。權(quán)力關(guān)系只有通過定期的、經(jīng)常的展示才能夠不斷地進行再生產(chǎn)。各國都會定期進行大型的閱兵儀式,這種閱兵式就是一種典型的權(quán)力展示。它通過三軍儀仗隊和各種尖端武器設(shè)備的公開展示,讓國內(nèi)外充分了解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和強制性權(quán)力,從而以一種潛在的武力威懾來維持既有權(quán)力格局的再生產(chǎn)。前述的建筑規(guī)模以及建筑結(jié)構(gòu)的展示也蘊含了一種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再生產(chǎn),同時日常生活中開會及飯桌上的座次安排也不斷地展示著既有權(quán)力關(guān)系的再生產(chǎn)。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可以說是研究展示權(quán)力的鼻祖,盡管他并沒有直接提出展示政治的概念。福柯從公共景觀式的懲罰消失現(xiàn)象入手,探討了其背后刑罰的變遷以及微觀權(quán)力變化的政治現(xiàn)象。他直言:“我們不能把公開處決僅僅理解為一種司法儀式。它也是一種政治儀式。即使是在小案件中,它也是屬于展示權(quán)力的儀式”[32]。

      其次,展示之中可以蘊含權(quán)利表達或者利益訴求。民主和憲法制度的確立明確了公民的權(quán)利,同時也規(guī)定和限制了政府權(quán)力。出版和言論自由給了公民針對公共議題進行討論和批判的權(quán)利[33],然而在中國當下的實際中,底層的聲音依然相當微弱,難以影響決策。因此,民間便產(chǎn)生了表演式抗爭,通過藝術(shù)化的渲染,公共輿論的“圍觀”,來放大自己權(quán)利表達的聲音。在政府層面,一些地方政府領(lǐng)導人的提拔主要是由上級黨政機關(guān)的意志決定的,而上級考察又以政績?yōu)橹行?,因此各地政府領(lǐng)導都喜歡大上項目,建一些標志性的工程或建筑,即平時我們所說的政績工程或者形象工程。這種工程本身就是一種展示,它是當?shù)卣罢儭钡恼蔑@,以這種標志性的、引人注目的展示來向上級政府“訴說”其政績。

      再次,展示之中可以蘊含政府形象的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增加政府的信任度和提升政府的影響力,它包括國內(nèi)和國際兩方面政府形象的塑造。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常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來改善或者提升政府形象。比如當下中國國內(nèi)的反腐,通過黨政軍各層面轟轟烈烈的反腐及密集的曝光頻率,來重塑黨政清正廉潔的形象。2013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guān)于黨政機關(guān)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可以說該通知就是一種形象塑造層面的展示政治。通知表示:“近期一些地區(qū)和部門又出現(xiàn)了違規(guī)修建樓堂館所的現(xiàn)象,損害黨風政風,影響黨和政府形象,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黨中央、國務(wù)院對此高度重視,強調(diào)各級黨政機關(guān)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從中可以看到,黨和政府期望展示的是一種“反對奢侈浪費、提倡艱苦樸素”的黨和政府形象。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政府通過倡導成立亞洲基礎(chǔ)設(shè)施投資銀行等一系列措施,來展示和塑造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再其次,展示之中可以蘊含文化的規(guī)訓。任何政治統(tǒng)治都離不開相應意識形態(tài)的包裝和維護,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并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有指向性,它代表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34]。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化規(guī)訓。到處可見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字標語、橫幅、電子屏幕等等,就是通過一種無處不在的展示來吸引公民的注意,并在日常的關(guān)注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文化規(guī)訓。??绿嶙h,最好不要從大群體或單一性集團的意義上,不要從階級或國家這樣宏觀政治的意義上來認識權(quán)力,而是從存在于社會各處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的微觀政治意義上來認識權(quán)力。權(quán)力不僅在工廠,也在學校、監(jiān)獄、醫(yī)院和所有其他的組織中[35]。伴隨著“微觀政治”轉(zhuǎn)向,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規(guī)訓的展示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致。

      最后,展示之中可以蘊含統(tǒng)治合法性的滲透。展示政治背后體現(xiàn)的可以是政治的任何基本要素,比如權(quán)力、權(quán)利、意識形態(tài)等等,然而就其深層次而言,自上而下層面的展示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治合法性的滲透。比如,前面所述的以權(quán)利為包裝的“服務(wù)型政府”形象的展示,其背后蘊含的則是政治認同和統(tǒng)治合法性的滲透。隨著民主和法治觀念的普及,統(tǒng)治越來越需要包裝,治理也越來越需要藝術(shù)化的“治理術(shù)”對民眾進行無形的“規(guī)訓”。所謂治理術(shù),就是使人將治理誤認為是維護他們的自由,通過自由來顯示治理,或者更簡潔地說,通過自由進行治理。??抡J為:“對人的治理,首先應當考慮的不再是人的惡習,而是人的自由,考慮他們想做什么,考慮他們的利益是什么,考慮他們之所想,所有這些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這種新式的軟性文化政治所蘊含的規(guī)訓,恰恰是展示政治的核心??梢哉f展示政治就是一種新式的治理術(shù),而這種治理術(shù)的核心其實就是實現(xiàn)合法性的無形灌輸。

      展示政治是借助一系列符號進行傳播的,而正如皮爾斯所言:“只有將符號放置于具體的交際和指稱背景中,我們才能把握它們的意義……也就是說,符號意義是需要在具體的意指過程中形成的”[36]。同樣地,對展示政治的理解也只有放置在特定的社會時空中,我們才能夠理解其背后的表征意義。面對不同的展示對象,展示政治會有不同的傳遞內(nèi)涵。不同的展示載體,也可以體現(xiàn)不同的展示政治。即便是同一展示載體,相同的展示對象,由于展示時空的不同,其所蘊含的政治意蘊也可能不盡相同。比如以各地的博物館展示為例,在2008年之前,它們更多的是展示當?shù)氐奈幕z產(chǎn)、地方認同。而在2008年《文物局發(fā)布關(guān)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通知》執(zhí)行后,原來收費的博物館變成免費參觀的地方,因此它在原來展示的基礎(chǔ)上又加入了展示政府重視國民文化權(quán)益、塑造服務(wù)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蘊。

      現(xiàn)實是個萬花筒,不同的組裝會產(chǎn)生無窮的新花樣。展示政治就是現(xiàn)實中的萬花筒,展示具有多種面孔,政治具有多重內(nèi)涵,二者的不同組合會產(chǎn)生無數(shù)的存在形式,以上對展示政治的介紹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四、展示政治的“解碼”

      展示政治,通過引人注目的公共展示,意在傳遞和灌輸一種有目的性的、有選擇性的政治理念或者塑造某種公眾形象,是一種暗含特定政治目的“編碼”。展示政治經(jīng)過主觀的、有選擇的“編碼”,在傳達到受眾并被受眾接受之間,還需要經(jīng)過受眾的自行“解碼”過程。這個過程中的“解讀”并不是簡單的從文本中讀取意義,而是讀者根據(jù)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與文本進行的一種“對話”,這種“對話”不是簡單的同意和附和,可能會產(chǎn)生協(xié)商或張力[37]。換言之,不同的受眾,因其知識、地位、背景等各種因素的不同,其解碼后所得到的信息未必一致。同時,同樣的受眾在不同的時間階段,經(jīng)過不同的經(jīng)歷之后對同一展示的政治解讀也可能不盡相同。因此,盡管展示政治在編碼的時候具有特定的意指,“編碼”了確定性和目的性,但“解碼”后的展示效果可能是不確定的。所以,展示政治不完全是一個單向的“編碼”的過程,不能只是一廂情愿地、單邊主義地宣傳和展覽,它還必須從受眾的角度考慮和研究“解碼”,必須根據(jù)社會實際和受眾的“需求”制定正確的策略,唯此才能減少“解碼”后展示政治中的非控制因素。

      展覽,是以相對專業(yè)的方式陳列出來供觀眾“看”,它的功能主要就是提供“被看”,以“被看”的方式“訴說”或者傳播信息。信息有其不同于物質(zhì)和能量的屬性,即直接存在的依附性。信息作為意義和符號,必須依附或嵌入在一定的載體上才能呈現(xiàn)。展示,不僅包含了信息的傳播,還包括了信息傳播的載體本身,而這個展示載體本身往往也具有實用價值。比如文化中的建筑,既有“展覽”中被看的一面,同時也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場地,在被看之外,還具有實際的使用價值,跟單純的展覽(博物館)不盡相同。相應的,展示政治是嵌入或者依附在某種公共展示載體之中進行自我實現(xiàn)的,因此展示政治的預期目的能否順利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展示載體本身的質(zhì)量是否過硬,它的實際價值與宣傳價值是否接近一致。因為很多公共展示除了“展示”意義之外,本身也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比如農(nóng)家書屋,一方面它展示了政府重視農(nóng)民的文化權(quán)益,并意圖借此塑造一個服務(wù)型政府的形象。但同時,農(nóng)家書屋本身除了象征的展示意義之外,還具有自身的提供閱讀、傳遞知識的自身功能。農(nóng)家書屋的展示政治目的是否可以實現(xiàn)預期的“編碼”,還需要依賴于農(nóng)家書屋本身的實際價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而就目前的實際而言,農(nóng)家書屋基本上淪為了一種擺設(shè),只見屋不見人,僅僅剩下了象征性的存在意義。舍棄了展示載體本身的實用價值,而片面地追求展示意義,最終結(jié)果無異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展示政治只有實現(xiàn)了展示載體自身的功能與展示意義的相統(tǒng)一,展示政治的“解碼”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編碼”。

      注釋:

      ①國內(nèi)的表演政治主要在底層,而國外對表演政治的關(guān)注主要在上層,與名人文化(celebrity culture)有諸多相似之處。隨著網(wǎng)絡(luò)、電視等現(xiàn)代媒體的興起,政治領(lǐng)導人經(jīng)常要曝光在媒體的聚光燈下,言行經(jīng)常是公開的,他們經(jīng)常像名人一樣被置于放大鏡下被觀看(seen in magnifying mirror),于是管理公眾人物形象成為西方現(xiàn)代政治的核心,"表演政治"(performative politics)逐漸興起。參見:Melvan Elteren (2013), Celebrity Culture, PerformativePolitics, and the Spectacle of"Democracy" in America [J]. Urban Histoty, 36 (4): 263-283.

      參考文獻:

      [1]劉樹老,高嵬.展示設(shè)計基礎(chǔ)[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6.

      [2]黃建成.空間展示設(shè)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

      [3]徐力,聶桂平.展示設(shè)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2.

      [4] [6]葛鴻雁.展示設(shè)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5]矯克華.展示空間設(shè)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2.

      [7] [英]斯圖爾特·霍爾.表征:文化表征與意指實踐[M].徐亮,陸興華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291.

      [8] Sharon Macdonald. Exhibitions of power and powers of exhibi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tics of display[M]//Sharon Macdonald.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museums, science, culture.London:Routledge Press, 2010:1-17.

      [9] Andrew Barry.On interactivity:Consumers, citizens and culture [M]//Sharon Macdonald.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museums, science, culture.London:Routledge Press, 2010:85-97.

      [10] Penelope Harvey. Nations on displa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 Expo '92[M]//Sharon Macdonald.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museums, science, culture.London:Routledge Press, 2010:121-136.

      [11] Sabrina Norlander Ellasson.A Faceless Society? Portrai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in Eighteenth-century Rom [J]. Art Histoty, 2007,30(4): 503-520.

      [12] Michele H.Bogart.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in Manhattan and Queens: Lessons from the Monument Life Cycle[J]. Urban Histoty, 2012,38(3): 509-531.

      [13] Ken Arnold. Birth and Breeding: Politics on display at the 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Medicine[M]//Sharon Macdonald.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museums, science, culture.London:Routledge Press,2010:158-167.

      [14] Francoise Forster-Hahn.The Politics of Display or the Display of Politics? [J]. Art Bulletin, 1995,(2): 174-179.

      [15] [36]丁蘇爾.符號與意義[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7, 56-57.

      [16 ] [英]吉姆·麥圭根.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3-93.

      [17]馬敏.政治象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3.

      [18] [美]克利福德·格爾茨.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M].楊德睿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151-152.

      [19] [30] [英]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當代”可參觀性”的生產(chǎn)[M].馮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8, 68.

      [20 ] [21] [英]比爾·希利爾.空間是機器——建筑組織結(jié)構(gòu)理論(原著第3版) [M].楊滔,張信,王曉京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48, 252.

      [22] [法]愛彌兒·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東,汲喆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72-473.

      [23]綜合新華社.今日紅場大閱兵[N].燕趙都市報,2015-5-9 (10).

      [2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84.

      [25]李秀林.廣東化州農(nóng)民自導自拍紀錄片抗議違法用地[N].南方農(nóng)村報,2011-3-17 (1).

      [26]黃振輝.表演式抗爭:景觀,挑戰(zhàn)與發(fā)生機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J].開放時代, 2011(2):71-84.

      [27]王蒙.當代中國政治中的表演式抗爭:景觀,結(jié)構(gòu)與效能[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23-31.

      [28]Thompson Seth (1996), "Politics without Metaphors is Like a Fish without Water". In Metaphor Implications&Applications (Ed.)[M], NewJersey 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P.188,185.

      [29] [法]伊夫·夏爾·扎爾卡.權(quán)力的形式:從馬基雅維利到福柯的政治哲學研究[M].趙靚,楊嘉彥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18.

      [31]吳冠軍.??陆棠闳绾谓庾x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EB/OL].[2015-10-08].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4849.

      [32] [法]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51.

      [33]孔洪剛.政治傳播:中國鏡像與他國鏡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9.

      [34]楊光斌.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75.

      [35]單世聯(lián).文化、政治與文化政治[J].天津社會科學,2006,(3):42-50.

      [37] [美]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M].祁阿紅,張鯤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 93.

      (責任編輯方卿)

      Politics of Display: A New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Politics

      Li Shimin / Wu Licai

      Abstract:Although the " Display "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politics of display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Some foreign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exhibition, but the display is far beyond the exhibition in Chinese context, so politics of display should be expanded in the practice field of China. Politics of display, in short, is the politics of the display field, or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public displ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play, politics of display has a variety of faces, it can rest in the text, the slogan, also can incarnate in architecture, ritual and other symbols.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politics of display has multiple connotations, it can contain the reproduction of pow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righ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e discipline of culture, the legitimacy of rul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a specific political purpose "encoding" in politics of display is not necessarily completely accepted by the audience.

      Keywords:Politics of display; Exhibitions politics; Power; Legality; Encode; Decode

      作者簡介:李世敏男(1984-)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0-23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176(2016)02-085-(8)

      猜你喜歡
      合法性解碼編碼
      組織合法性的個體判斷機制
      《解碼萬噸站》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編碼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配準
      Westward Movement
      《全元詩》未編碼疑難字考辨十五則
      子帶編碼在圖像壓縮編碼中的應用
      電子制作(2019年22期)2020-01-14 03:16:24
      解碼eUCP2.0
      中國外匯(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NAD C368解碼/放大器一體機
      Quad(國都)Vena解碼/放大器一體機
      Genome and healthcare
      潍坊市| 容城县| 紫金县| 南郑县| 棋牌| 留坝县| 沙坪坝区| 封开县| 浦江县| 高安市| 垣曲县| 平塘县| 隆德县| 乐亭县| 东光县| 托克逊县| 平罗县| 江孜县| 沐川县| 信宜市| 西吉县| 鞍山市| 库尔勒市| 繁峙县| 南宫市| 仁布县| 合川市| 广德县| 大同市| 克东县| 长春市| 桓台县| 武功县| 隆昌县| 阜阳市| 金阳县| 西盟| 东城区| 互助| 普陀区|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