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辰巽
?
瓷器,永不腐爛的史書
解辰巽
瓷器和茶、絲綢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外交品。但瓷器似乎又有著它的特別之處,瓷器有著時代的特點。瓷器與茶葉、絲綢的不同之處在于,瓷器是歷史的產(chǎn)物,它本身寫著每個時代的歷史,不會腐爛也不會變質(zhì),每一件瓷器都是永不腐爛的史書。
船攜帶著大量的瓷器出去,就算船沉了,沉入大海、埋在沙子里,成為碎片,它也永久保留著那個時代的烙印,數(shù)百年甚至千年,不會腐爛。
瓷器本身就寫著歷史。對于考古工作者來說,當時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我們都可以從瓷器的外形等特點中推斷出來。而最直觀的是瓷器外部的花紋和圖樣,人們的樣貌、生活狀態(tài),都可能被畫在瓷器上。
而另外一方面,對于文化來說,人們通過元青花,可以看見當年的繪畫水平和當年一些來自西方的圖案、元素。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國古代是通過哪些方面和西方交流的。瓷器是中外文明交流的中介,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鏡子。
我們有一個概念,中國古代是閉關(guān)鎖國的。而其實這似乎是從明代以后才開始的,這一點僅僅從瓷器上就可以看出,比如,在唐朝著名的陶瓷品“唐三彩”上就能得到非常扎實的印證。
在唐三彩的器皿上,可以看到唐代的縮影。在唐三彩上,重要的圖案就是人物、駱駝、馬。而這里面的人很多都是胡人。胡人是中國古代漢人對除了漢人以外部族的稱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外國人。我們想象得到,當時一定有很多外國人在長安城里生活。從瓷器的繪畫風格以及燒制材料中,也可以看出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國古文中的“三”代表“多”,“三彩”就是“多彩”。中國古代的陶瓷制品都是單色的,一般有黑色、紅色、青色,但是像唐三彩這樣色彩斑斕的幾乎沒有,而這種彩色的裝飾很顯然帶著一種濃烈的西亞風格。唐三彩中藍色的出現(xiàn)更是印證了這一點——燒制藍色需要一種叫鈷的礦物質(zhì),但當時中國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礦物質(zhì),這種礦物質(zhì)很有可能是從伊斯蘭傳過來的。
(選自2014年2月12日《北京晨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