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軍
?
2015年揚州市中考作文述評
俞永軍
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從苦中得來的。比如,苦澀的“柳葉兒”為作者宋學孟的童年抹上了一絲亮色,艱苦的歷險將湯姆·索亞帶進了神秘新世界,風雪苦讀讓宋濂體驗到求知的興味……
請結(jié)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感悟,以“苦趣”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摯,不得抄襲;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書寫3分,請認真書寫。
從2012年開始,揚州市的中考作文題一直采用全命題形式,引導考生以自我為中心體驗生活,感悟成長。為了進一步降低審題難度,命題者往往會提供一些材料,只要考生認真審讀,把握其中的關鍵信息,獲取高分應該不成問題。這道“苦趣”依舊如此。
“苦趣”,用當下最時髦的話講就是接地氣,原因很簡單:誰沒有苦中含樂、苦中帶趣的親身經(jīng)歷呢?“苦”既可以是物質(zhì)條件的艱苦,也可以是學習過程中的壓力,還可以是精神上的磨礪?!叭ぁ眲t是指能使人感到心動、愉悅的趣味。此外,“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從苦中得來的”又揭示了“苦”與“趣”的密切關系,即苦是趣的前提,趣是苦的升華??忌趯懽鲿r,應務必讓閱卷教師在“苦”的過程中漸漸體味到自己或他人的“趣”,而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人生很苦很累,若現(xiàn)在不苦不累,將來會更苦更累。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這一點考生應該明白,應該落實到字里行間。
選材上,“苦趣”具有較大的空間,既可以是童年艱苦的生活帶來的“趣”的回憶,也可以是游歷艱苦帶來的對自然風光的“趣”的認識,還可以是讀書艱苦帶來的對人生感悟的“趣”的理解。行文時,考生必須帶著切身體驗,問問自己究竟苦在哪里,如果泛泛而談,就難以寫出深度。如果單純地寫刻苦學習,恐怕只能在及格線徘徊,因為,“撞車”的可能性極大。
綜觀考生的文章,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扣題不夠準確,表達不夠多樣。
一篇文章,所寫的內(nèi)容必須符合題意,開頭、結(jié)尾最好能點題,特別是中間記敘部分要具體。而要使內(nèi)容具體,除了豐富性外,還應適當?shù)卮┎迕鑼?、抒情、議論。必要的描寫能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能為下文埋下伏筆;必要的議論、抒情能抒發(fā)情感、升華主旨,能讓文章提升檔次。遺憾的是,不少考生在文章中要么只寫“苦”,要么只寫“趣”,忽略了“苦”與“趣”的辯證統(tǒng)一,而且表達上也做得不夠,因而影響了得分。
2.選材不夠精當,描摹不夠細膩。
寫作時,要謹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即使選擇大眾化的題材,也要注意彰顯特色、閃出亮點。這道題,如果考慮不充分,在選材時就極易“撞車”,因為考生大多生活在“蜜罐”里,苦的事情多半集中在學習上,因此,要想贏得閱卷教師的青睞,就要盡可能地選擇新穎的題材,或者通過合理安排、有序組織,借助景物描寫、倒敘手法、細節(jié)描摹等,使平常的內(nèi)容增添新意。
3.層次不夠起伏,語言不夠有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時要有層次,最好能一波三折。同時,語言也是重要的得分點,寫作時要努力使語言或幽默風趣,或清新亮麗,或真切樸實……絕不能平淡無奇,寡然無味。
如何才能寫好這篇全命題作文?
1.彰顯個性。
生活層面,同學們不妨以材料中的“艱苦的歷險將湯姆·索亞帶進了神秘新世界”為火柴,擦亮自己生活中的“苦中帶趣”的經(jīng)歷,想想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哪些冒險或游戲,最終收獲了“趣”。同學們也可以寫寫和家人一同出游時的經(jīng)歷。比如,雨中登泰山,盡管爬得很辛苦,然而登上泰山之巔后,四周美景盡收眼底,征服之趣溢于言表。此外,做家務、干農(nóng)活等也不輕松,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倘使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一點點趣味,亦是獨具個性的素材。
學習層面,“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學們可以寫自己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講解不停地眼看、耳聽、手寫、心記,全神貫注,毫不懈??;課后依然在思考著難點、疑點,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盡管學習之苦一言難盡,但其中的趣味亦不容忽視。當自己經(jīng)過艱難的思索,最終得出了正確答案,定會樂不可支、喜形于色;當自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定會樂在其中、喜不自禁??嗯c趣是對立統(tǒng)一的,只有正確對待學習中的苦,不被暫時的困難所打倒,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趣味。
至于精神層面,建議同學們認真思考,多多揣摩名言警句,相信你們也會從中讀出不一樣的趣味。
2.彰顯睿智。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與人之間,即便是雙胞胎,亦不可能呈現(xiàn)出相同的特質(zhì)。魯迅曾說,第一個把女子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子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依舊用鮮花比喻女子的只能是蠢材。精神領域的磨礪,往往映射出蕩氣回腸、震撼人心的生命氣息。當眾人紛紛將目光聚焦在苦讀、苦練上時,你不妨從道德養(yǎng)成、能力提升、精神砥礪等方面詮釋人生、品味人生:要么像宋濂那樣,用主觀上的勤奮、精神上的追求戰(zhàn)勝一切物質(zhì)上的匱乏;要么像湯姆·索亞那樣,在洞中歷險時,表現(xiàn)出臨危不懼、關愛他人的高尚情趣等。這需要智慧,需要功力,需要獨特的人生感悟。
3.彰顯創(chuàng)意。
彰顯創(chuàng)意,即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比如,行文時或采用倒敘、插敘等方法,使文章結(jié)構(gòu)與眾不同;或采用題記、后記、小標題的方法,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完美,層次更加清晰;或用改換人稱、變換對象的方法,使文章角度新穎,內(nèi)容獨特;等等。再比如,大家都從正面肯定,你不妨從反面或側(cè)面否定;大家都著眼于整體,你不妨著眼于局部;大家都從大處落筆,你不妨以小見大;當大家都用第三人稱敘述時,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稱獨白或第二人稱對話的形式。此外,通常情況下,選用日記體、書信體、童話體進行寫作的人不會多,你也不妨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同學們都知道,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寫自己“苦讀”,記述了幼時抄書之苦、借書之難和成年后求師叩問之難、行路之艱、生活之苦五件事。作者在與那些被綺繡、沃甘肥的同舍生對比之后,點出“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里的“足樂”就是進德修業(yè),就是人生的最高志趣。因此,同學們也可以從求學經(jīng)歷的苦趣中擷取幾個特寫鏡頭,或敘或議,敘議結(jié)合,從而創(chuàng)設出全新的主旨和豐富的意蘊。
一類文:
苦趣
奶奶愛吃苦瓜,家中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能看見一小碟綠色的、被切成小塊的苦瓜。我向來不喜歡吃苦的東西,因而從未把筷子伸向那片區(qū)域。全家也只有奶奶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題目是“苦趣”,開篇卻寫吃苦瓜,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匠心獨運)
那一次,我看奶奶在吃,也不禁動了嘗一嘗的念頭,便小心翼翼地從碟子里挑了一塊最小的,放入口中,一股濃烈的苦味隨即在舌尖上爆裂開來?!芭夼夼?!奶奶,這么苦,你怎么吃下去的啊?”我不禁埋怨著。奶奶卻不說話,只是笑著看著我。(這么苦的東西,奶奶怎么吃得如此香?盡管奶奶沒給出答案,但讀者的胃口早已被吊了起來??喙虾芸?,苦到什么程度?看看小作者所寫的“苦味隨即在舌尖上爆裂開來”便能略知一二。這依舊是伏筆,為下文國畫學習之苦奠定基礎)
苦瓜是苦的,初二的學習生活也是苦的,而我還要在繁忙的課業(yè)之余抽出時間練習國畫,有時心里會有些許莫名的煩躁。每個星期日接近一整天的課程令我麻木,不能靈活地使用毛筆畫出生動的動物、植物令我急躁,媽媽時不時地催促、埋怨令我感到壓力,這樣的感覺就像吃了苦瓜——苦澀!我想要結(jié)束這枯燥無味的國畫課程,卻又舍不得放棄那已經(jīng)陪伴了我六年的畫筆。
國畫老師教給我們一種新的畫種——工筆畫。翻開那本《宋人小品》,我仿佛走進了幽深的大自然,眼前有嬌艷欲滴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耳旁似乎回響著啾啾的鳥鳴聲和不知疲倦的蟬鳴。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不敢相信這些小精靈竟出于畫家之筆。驚訝之余,我迅速地選擇了一幅,畫好腳本,緊接著不停地修改,而后蒙上有膠礬的宣紙。我又從筆筒里取出一支狼毫筆,細細勾勒。少時完畢,隨類敷色,層層渲染。不久,大功告成。我有些驚訝地看著自己的畫作,那栩栩如生的小鳥似乎被涂上顏色后就會撲棱棱地展翅飛走。同學們都有些羨慕地看著我,我的心頭不禁漫開了一陣喜悅。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畫畫的樂趣,我慶幸當初沒有放棄。(國畫之美,躍然紙上;國畫之趣,妙不可言。小作者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放棄)
國畫課結(jié)束后回到家,餐桌上依然有一小碟苦瓜。我拿起筷子將一塊苦瓜放入口中,還是一樣濃郁的苦味,我將它用力咽下去,在漸漸消去的苦味中,竟然有絲絲沁人心脾的甜味在我心頭彌漫開來。我似乎理解了奶奶為什么那么喜歡吃苦瓜,她喜歡的也許并不是苦味,而是苦中的甜、苦中的趣。
其實,苦和趣本是一家,可是,大多數(shù)人只看到了“苦”,卻忽略了“趣”;而真正能感受到“趣”的人,也就不覺得苦了。(既照應開頭,又升華主旨。苦瓜雖苦,但細細咀嚼,竟有沁人心脾的甜味??嗪腿ぴ揪褪且患?,吃得苦,方顯趣)
總評:這是一篇令閱卷教師贊嘆不已的佳作。其一,雙線交匯,構(gòu)思精巧??喙虾芸?,但苦后竟有“絲絲沁人心脾的甜味”;學國畫很苦,但看到自己畫的小鳥栩栩如生,“似乎被涂上顏色后就會撲棱棱地展翅飛走”,其間的興味自是難以言說。其二,語言優(yōu)美,善于描寫。小作者品讀《宋人小品》時,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其三,卒章顯志,別具匠心。苦中含樂,苦中顯趣,“苦和趣本是一家”,小作者能領悟到這一點,文章的立意自是與眾不同。
二類文:
苦趣
涼爽的風掠過耳畔,落下一地斑駁的碎葉。金色的陽光灑在地上,暈出溫暖的光影。我屹立于巍峨之上,揚起嘴角:“原來苦中也有樂趣?!保ㄩ_篇點題,不同凡響)
攀登長城的經(jīng)歷還時常浮現(xiàn)于眼前。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爐,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車窗外的樹葉蔫得打了卷,說不出名兒的鳥兒的聒噪使得空氣中更添了一絲煩悶。我盯著氤氳在車窗上的水汽出了神,心里被不快與煩躁充斥著。(有視覺,有聽覺,讀罷如臨其境。尤其是生動形象的比喻,讓人感同身受)
車在蜿蜒的公路上緩緩向前,“嗞”,刺耳的剎車聲使我猛地回過神來,下車脫離了空調(diào)后的我真實地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滋味。沿著青石小路緩緩向前,只一會兒工夫,細細密密的汗珠便沁了出來,“滴答滴答”,從我的額頭順流而下直至鼻尖,又落在了青石小路上。這是我留在長城的第一個印跡吧?
環(huán)顧四周,正前方是古色古香的牌樓,左右兩邊都是連綿不絕的群山。城墻屹立于群山之上,依稀可見。沿著一邊的石階,我與同伴拾級而上。石階的跨度很大,每邁上一級都感覺有些吃力,我逐漸感到力不從心。
“看,這臺階的缺口好精致啊?!蓖榕呐奈业募?,示意我朝腳下看。真的,從腳下的這級臺階一直朝上望去,石階上都有大小不一的缺口。但缺口并不像田間小路那樣坑坑洼洼,而是光滑得像是被匠人們精心打磨過。這或許是幾千年的暴雨侵蝕而成的,又或許是因為它們承載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游客的足跡。我不由得暗暗贊嘆這石階的頑強。面對滴水穿石,它們沒有退縮;面對游客的踩踏,它們迎難而上。而我呢?剛剛走了一段路就快被困難打倒了,難道不應該感到慚愧嗎?
我咬咬牙,堅定了信念,繼續(xù)向上。雖然累,但步伐足夠堅定;雖然慢,但我一直努力向前,一步一個腳印。終于,我到達了第三個烽火臺。
從上方俯瞰大地,人如細蟻。林濤涌動,一陣清涼的風拂面而來。原來在這巍峨之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風景,竟然有如此的樂趣?。ㄓ锌?,有趣,但苦味不濃、趣味不深。反倒是對頑強的石階予以了濃墨重彩,實則沒有必要)
長城之行中,我懂得了“滴水穿石、迎難而上”的道理,領略到了“一覽眾山小”的風景。雖然悶熱的天氣給這次旅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但我在這份苦中收獲了樂趣。清爽的風掠過耳畔,撥開云霧,像是對我堅持的鼓勵。煩躁的心漸漸歸于平靜,我揚起嘴角:“這原來就是苦趣。”
總評:寫文章就猶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廈,謀篇布局恰似搭建大廈的框架結(jié)構(gòu),而語言則是不可或缺的裝潢。要想裝潢出彩,就必須提升語言的魅力。這篇文章選材上不是很出眾,但小作者的語言功力不可小視,無論景物描寫,還是寫登長城時的艱難歷程,都顯示出不一般的水準。如,“七月的北京像一座添了柴的熔爐,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車窗外的樹葉蔫得打了卷,說不出名兒的鳥兒的聒噪使得空氣中更添了一絲煩悶”,就多少有點老舍的語言味道。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痛苦的經(jīng)歷,只要我們細細品味,總能體察到異樣的趣味;也唯有深入其中,我們才能真正長大。如果小作者能在選材以及內(nèi)容的詳略安排上再細細斟酌,文章就能更上一個臺階。
題一:請以“走起”為題,完成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姓名、校名、地名。
題二:請以“那些日子,感謝你一路相伴”為題,完成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姓名、校名、地名。
俞永軍: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揚州市首屆語文高端研修班學員、中青年教學骨干、教科研專家培養(yǎng)對象,揚州市、高郵市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F(xiàn)任教于高郵市贊化學校。
考生不妨從三個層面多角度界定:其一,生活層面,比如旅游時遍訪名山,游戲時爭強好勝等,苦中有樂,樂中顯趣;其二,學習層面,包括文化學習、器樂學習、舞蹈學習等,學習成績的提高、興趣愛好的養(yǎng)成無不是先苦后甜、苦盡甘來的;其三,精神層面,諸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一種志存高遠的樂趣,“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樂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