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淞
?
采訪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談談采訪提問的技巧與及應用
□顧景淞
精彩的采訪能給予觀眾更多更寶貴的信息。人們往往會對某位記者的采訪印象深刻。而事實上,任何一個成功的采訪都離不開充分的準備、適合事宜的提問。人們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成功的采訪,除了來源于記者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以外,對采訪問題種類及其功能的了解和熟練應用也是成功采訪的關鍵。
采訪問題背后的智慧是很重要的。用什么表達方式,怎么去問你的采訪對象很重要。我們可以把問題分為幾個種類,根據(jù)目的、內(nèi)容、問問題的方法的不同,問題主要有封閉式、開放式和引導式三大種類。每一種都十分有價值,可以在正確的時機運用。
這些問題一般是能以“對”或“不對”,“是”或“不是”來回答的,或者是能簡單回答的問題。封閉式的問題就像是采訪一開始時問的一些基本的數(shù)字、名字、頭銜、地址等。例如:
“您公司的全稱是什么?”
“五洲傳播有限公司?!?/p>
“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您在現(xiàn)場嗎?”
“在”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是哪里?”
“廣西南寧”
以上采訪問答都屬于封閉式的采訪。封閉式的問題很有用。它能夠在采訪初期舒緩采訪對象的緊張情緒,幫助采訪對象很好地進入談話狀態(tài);也能夠在采訪將結束時幫助記者獲取更多信息。喜歡封閉式問題的采訪對象多半是不太會說話,或者容易緊張的人。然而對于報道而言,太多簡短的回答并不是一個成功的采訪。要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那就需要記者運用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開放式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快速的反應。并且需要記者精心地組織語言進行提問。在反映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系列片《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中,就用到了很多開放式的問題:
“為什么說文萊是從水村發(fā)展起來的?”
“齋月對于穆斯林人民來說有什么意義?”
“您作為一名拉力賽車手和作為一名嘉賓來到南寧,兩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開放式的問題更趨于主觀的表達。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設置為采訪的對象提供了更多表達的空間。如果再加上一些技巧的運用,往往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重復
在使用開放式問題時,如果你覺得受訪者還有話要說,但是直接問又問不出什么的時候,“重復”是一個很不錯的技巧。在介紹廣西與東盟國家體育交流的節(jié)目當中,我們曾對泰國的太極拳運動協(xié)會進行了采訪。其中就運用了“重復”的技巧: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無論是當?shù)氐娜A人和泰國本地的居民都非常喜歡這項運動?!?/p>
“都非常喜歡這項運動?”
“是的。太極拳是從中國傳來的體育運動,我們從太極拳的練習當中學習到了很多中華文化的精髓,也使我們相處得更融洽。中泰人民本來就是一家親。通過一起練習太極拳,讓我們的關系變得親上加親?!?/p>
(二)強調(diào)
開放式問題的第二個技巧是“強調(diào)”。這個方法可以用來取得更多詳細的資訊。通常來說,就是要給受訪者特定的例子。這個方法在《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第二季體育篇的《乒乓情緣》一集的采訪中就多次用到:
1.“2012年,我們第一次去參觀老撾國家乒乓球隊。當時球隊的訓練條件讓我很震驚?!?/p>
“當時的訓練條件是怎樣的?”
“說是國家隊的訓練館,實際上就是總教練家里的一個大的倉庫。鐵皮的屋頂,水泥鋪成的地面。里面擺放著四五張球臺。沒有空調(diào),老撾天氣又很熱,白天的溫度都在35度以上。隊員們訓練起來汗流浹背?!?/p>
2.“老撾乒乓球隊的精神感動了我們。從老撾回來以后我們就開始了支持老撾乒乓球運動發(fā)展的工作。”
“具體工作內(nèi)容都有哪些?”
“我們組織企業(yè)家為老撾乒乓球隊捐獻錢款和物資,幫助老撾隊改善訓練環(huán)境;聯(lián)系廣西的乒乓球前國手謝賽克,邀請他擔任老撾隊的技術指導。此外,每年都出資讓老撾隊隊員來到廣西集訓……”
這些采訪中所用的強調(diào)的問題使被采訪者談話的內(nèi)容更具體。以帶有舉例性質(zhì)的問題為誘餌,引導采訪對象說出更具體、更深入的內(nèi)容。
(三)厘清
我們采訪中常??梢园l(fā)現(xiàn),采訪對象所說的話并不能正確地表達出他們的真實意義。這個時候記者就需要運用“厘清”的方法。因為每個字對每個人代表著不同的事,所以聰明的方法就是求證采訪對象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1.“我們在南寧“六七”學校(原老撾干部子弟學校)學習,到1976年就離開了。”
“你是說返回老撾了嗎?”
“不,我們是被保送到北京體育學院學乒乓球了?!?/p>
2.“她在推諉?!?/p>
“你是指她把事情延后,還是在說謊?”
“她一定是在拖?!?/p>
雖然這方法有助于記者去求證采訪對象的真正意圖,但還是希望每位記者要養(yǎng)成提出清晰問題的良好習慣。因為有時候我們很難知道我們聽到的結果是否是被誤解的。
好的開放式問題可以激發(fā)受訪者的興趣,進而提供豐富的資訊及意見。比較難的是受訪者可能講得太多,或者因采訪的要求需要重述。所以許多采訪都要一開始就要將問題整理清楚。
這類問題是封閉式問題的一種。因為用這類問題來提問的話,受訪者的回答通常會很簡短。在采訪中,引導式的問題雖然不受歡迎,但是在日常對話中卻常常被用到。它可以作為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轉折,將采訪對象的情緒和注意力從上一個問題引導到接下來的采訪問題上。在《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的拍攝中,采訪泰中友好協(xié)會主席功·塔帕朗西的部分就曾使用過這樣的引導式提問:
“20年前,我擔任泰國體育部部長的時候,就開始能夠通過交換形式讓許多中國教練來泰國執(zhí)教。從那個時候開始,在中國訓練過的泰國運動員越來越強,這樣才可以讓泰國運動員的水平提高?!?/p>
“您一定對中國提出的‘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外交主張有所了解?!?/p>
“是的”
“對于這一外交主張您有什么看法?”
“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來的方針政策,恰恰是在今年東盟十國要一體化的這個時候。6億人口,十個國家。因此使得東盟國家和中國看到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成功的奠基石,讓大家知道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和平發(fā)展之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p>
雖然前面介紹了一系列問題的類型和提問的技巧,但那只是做好采訪的第一步。要成就一個出色的采訪,前期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著名的英國新聞人薩利·亞當斯曾提出建議:對于專題和特稿的采訪,每采訪十分鐘要做一小時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收集與采訪對象有關的背景資料,盡可能多地了解采訪對象的職務、社會地位、家庭背景、個人經(jīng)歷等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記者還要進行提問問題的設置和提問方式的組織運用,以及與采訪對象進行事前溝通,擬定采訪時間和地點,等等。這些工作將是一名記者成功采訪的重要基石。因為這不但讓一名記者能夠游刃有余地掌控采訪,也能提醒采訪對象“我是有備而來的”,從而獲得采訪對象的尊重。正如我們在《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第二季)中,對泰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功·塔帕朗西進行專訪之前所做的。記者收集了功·塔帕朗西的社會背景、工作、個人經(jīng)歷等相關資料,了解到功·塔帕朗西曾經(jīng)是泰國的前副總理,致力于泰國與中國的友好交往長達39年,在文化、體育、教育、經(jīng)貿(mào)交往當中都有著顯著的成績,對中國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曾以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車手的身份隨車隊來過廣西。攝制組最終將功·塔帕朗西參加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的經(jīng)歷作為采訪的切入口,圍繞中國與泰國在文體方面的交流和意義展開提問。采訪最終得到了功·塔帕朗西的認可,并高度配合記者的采訪。采訪中,功·塔帕朗西本人對于廣西與泰國開展的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在增進中泰情感、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間聯(lián)系所起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采訪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媒體人提出了“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在新形勢下,要成為一名高素質(zhì)的記者,不但要有工作的熱情,良好的方法,更要不斷地學習,抓住每一個采訪的機會,在實踐中砥礪前行。用一篇篇生動的采訪報道,謳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為實現(xiàn)“四個全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廣西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