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華
那年爺爺溘然離世,從此85歲的奶奶就像變了個人,經(jīng)常拿著爺爺?shù)牟鑹鼗蚝禑煷?,呆呆地望上半天。父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雖然經(jīng)常陪老人說話逗樂,但奶奶的狀況仍不見好轉(zhuǎn),日漸消瘦,精神很差。
父親愛好攝影,退休后,沒事就出去拍照片。有一天,父親突發(fā)奇想,何不帶上老母親一起出去散散心?于是,他買來一輛電動三輪車,每次出去都拉上奶奶。在野外,天高地闊、空氣清新、白云悠悠,路邊的野花、綠草隨風(fēng)搖曳,老人臉上漸漸有了笑意,精神有所好轉(zhuǎn)。
一次,父親在休息時,隨手給坐在三輪車上的奶奶拍了一張照片,奶奶看著照片樂得咧嘴直笑??粗貌辉绱碎_心的奶奶,父親又冒出個新想法:專門給奶奶買一部相機,讓奶奶隨便拍著玩。
沒想到,奶奶還挺感興趣,認真地跟父親學(xué)起了攝影,從構(gòu)圖到調(diào)焦,然后按快門,一張張照片“咔嚓、咔嚓”地拍出來。一朵野花、一群綿羊、一棵白楊樹,這些極普通的事物在奶奶的相機里變得可愛而美好。如果偶爾拍到一張得到兒子夸獎的照片,她笑得像朵盛開的花兒,美極了。
就這樣,攝影走進了奶奶的生活。
父親帶著奶奶轉(zhuǎn)遍了周圍的連隊農(nóng)場,拍向日葵、萬壽菊、養(yǎng)蜂人……算起來,已拍了數(shù)千張照片。隨著奶奶拍照水平的日漸提高,母子倆儼然成了親密攝友。
今年秋天,父親帶著奶奶到常去的兵團棉田拍攝。潔白的棉花一望無際,地里散布著正埋頭摘棉花的工人,場面煞是壯觀。父親興沖沖地跑進棉田深處拍照,留下奶奶坐在車里。
這時,旁邊一位摘棉花的工人好奇地回頭看奶奶。細心的奶奶發(fā)現(xiàn)眼前的構(gòu)圖不錯,一張笑臉身后還有幾個正辛苦干活的工人,而且表情也很好,就果斷地按下了快門。這張被命名為《拾花者》的作品,在縣老年人攝影比賽中喜獲優(yōu)秀獎。
如今,奶奶的生活充滿歡樂,攝影讓奶奶徹底走出了抑郁和悲傷,我戲稱她為“85后”,越活越年輕了。奶奶笑呵呵地對我說:“只要走得動,我就會把攝影玩下去。”
今年國慶長假,我們?nèi)宜妮吶藞F聚,一致夸獎奶奶的攝影技術(shù)好。大孫子提議,共同出資為奶奶出版一本攝影集,立刻得到全家贊成,而且經(jīng)討論決定,攝影集的名字就叫“光影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