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距離那次請客大概有10年了,我一直沒忘,細(xì)節(jié)都還記得。男友的至交到我們學(xué)校,自然是我們做東。點菜,男友把任務(wù)交給了我。這家店我常來,招牌是餃子。我三下五除二點了幾道菜,最后少不了餃子。我以為那次客請得挺有創(chuàng)意,多年以后,跟男友都分手了,他卻笑著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比較自我”。比如那次請客,其實他們都不喜歡吃餃子,湖北人,一人一碗米飯足矣,可都不好意思說,我太不容置疑了。
這樣的事我干過不止一次。親戚的女兒剛來北京,我覺得她很孤單,經(jīng)常邀請她到家里來。平時泡書店、逛街、吃飯,還有一些小活動,都叫上她。當(dāng)我覺得自己還比較周到時才偶然知道,她其實更喜歡一個人。我安排的那些幫她排遣孤獨的活動,其實都是她在陪我。
很多時候,我們習(xí)慣于假設(shè)別人的信念、價值觀、行為同自己的一致,覺得“自己認(rèn)為好的別人也認(rèn)為好,自己想要的別人也想要”,而實際上,我們會夸大自身好惡的普遍性,也就是說,其實很多人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堅信自己正確時總是說,“不信,你做個調(diào)查?”估計真的做了調(diào)查,反倒讓你大跌眼鏡。
這就叫“虛假一致偏差”。
我們總喜歡請別人去我們喜歡的館子,我們總是給朋友買自己喜歡的禮物,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想起床別人也都不愿早上碰面,我們還覺得自己討厭不速之客別人也一定不喜歡被打擾。其實,對方的感覺可能并非如此,或者恰恰和我們相反。所以在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對接失誤,讓你盡最大力氣揮出去的拳頭撲了個空。
那天,和老公說起過年回誰家。我說:“不喜歡去你家,永遠(yuǎn)有親戚宴請,到這家,到那家,只有睡覺時才能回自己家?!崩瞎f:“既然你說了,我也說說吧,到你家雖然是在自己家,但每天甚至每頓都做好多個菜,都要喝酒,其實大餐過后,晚上有清粥小菜就夠了。在你家,我就沒清醒過?!?/p>
結(jié)論很明顯,我們都不喜歡去對方的家!雖然彼此的家庭都是以最高禮節(jié)招待我們,但是雙方的期待錯了位,對方的隆重不在我們內(nèi)心的舒適區(qū),搞得大家都不痛快,但又不好挑明。
你可能也經(jīng)歷過好意被否定的尷尬,感覺如何呢?說實話,當(dāng)我滿腔熱情卻聽到非預(yù)期反饋的時候,相當(dāng)失望,就算事情過去了很久。我想我的父母、老公的父母,如果知道我們的真實需要,肯定也很難接受。雖然都知道,真實的需要讓雙方更輕松,但要說出這一事實,本身就是挺大的挑戰(zhàn)。
或許,還有更多潛在的失望,我們還沒發(fā)現(xiàn)。因為,我們在經(jīng)歷別人“盡心卻帶給我們不滿”時,自己肯定也曾帶給別人類似的感受。
一位女友說,無論春夏秋冬,老公如果先醒來,被子一定在她身上,因為老公總覺得她冷。有一次,女友感冒了,卻是他老公造成的。原來,老公夜里冷了,就給她蓋被子,自己熱了,再給她掀被子。先是捂了一身汗,再一涼,自然是感冒了。好心,是沒錯,可確實過了點兒,搞得女友很無語,經(jīng)常跟她老公說“你不用管我”,老公嘴上說好,可是下次依舊。
還聽說過一些愛情的錯位。男人愛上一個女人,他覺得既然愛了,就要一輩子對她好,給她最好的生活,聽她的,從不反抗。他想,女人一定喜歡這樣。他不知道,女人喜歡的可能是棋逢對手,是爭吵后的甜蜜,是碰撞后的平和。
再比如,女人覺得老公很累,要照顧好老公,早上起床做早點,晚上下班前問飯點,盡心盡責(zé),做足了賢妻良母的功課??墒?,老公卻覺得很累,說“我去公司吃早點就行了”;下班,老公又會說“我能確定是幾點嗎,怎么女人結(jié)了婚都這樣”。
不是都很失落嗎?
那么,能不能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把自己撇遠(yuǎn)一點。你面對的那個“他”,沒有你觀念里的喜好,沒有你的身份特征,也沒有你的群體屬性,他跟你性別不同,愛好不同,品位不同,為什么會跟你的需求一樣呢?要真的一樣,才奇怪吧?
看看他可能需要什么,如果不能判斷,可以詢問,但是千萬別以自己的方式揣度別人。把自己的脾氣秉性賦予他人,只會讓人心里消化不良。因為,你好那口兒,別人可能根本不愛吃,甚至偏巧是別人的忌口。
關(guān)節(jié)點:虛假一致偏差
我們習(xí)慣于假設(shè)別人的信念、價值觀、行為同自己的一致,覺得“自己認(rèn)為好的別人也認(rèn)為好,自己想要的別人也想要”,而實際上,我們會夸大自身好惡的普遍性,也就是說,其實很多人和我們完全不一樣!
所以在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對接失誤,讓你盡最大力氣揮出去的拳頭撲了個空。
把自己的脾氣秉性賦予他人,只會讓人心里消化不良。因為,你好那口兒,別人可能根本不愛吃,甚至偏巧是別人的忌口。
以上內(nèi)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學(xué)》,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