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州市教育研究室 凌毅華
因課定教
文/高州市教育研究室 凌毅華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的概念何其廣泛,教材作為學習語文的一個載體,以小見大。這個載體又由一篇篇獨具特色的課文組成,這些課文由于年段、文體、語言表達等等的不同,決定了語文課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學,應該根據(jù)課文所處的年段、所用的文體以及表達方式等因素制定出與之相匹配的課堂教學。
1.圍繞課標,以年段目標為指引
《語文課程標準》從識字寫字、閱讀、寫話等方面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了各個學段的階段目標。這個階段目標就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方向指引,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也應該圍繞階段目標,以年段目標為指引,根據(jù)課文所處的學段設(shè)定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就拿同是學習寓言來說,中低段的教學目標和高段的教學目標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S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內(nèi)容簡單易懂,三年級起點的學生完全能夠自己讀懂,但課文的生字詞比較多,識字寫字任務很重,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根據(jù)第二學段的階段目標,以識字寫字、理解詞語、體會寓意為主要目標??梢栽O(shè)定為:①認識“狐、尋”等8個生字,會寫“狐、威”等13個生字,了解“犭”以及帶“犭”的漢字構(gòu)字規(guī)律。②體會“竄、撲、扯”等用詞的準確,理解“狐假虎威、神氣活現(xiàn)、半信半疑”等成語。③能簡單概括故事內(nèi)容,懂得故事講述的道理。④體會角色語言,分角色朗讀課文。S
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也有一則寓言《自相矛盾》,這個故事膾炙人口,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大都讀過這個故事,了解故事內(nèi)容。但課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xiàn),在小學階段來說,是第一次。根據(jù)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以及學生首次接觸文言文的情況,可以將教學目標設(shè)定為:①運用結(jié)合注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讀懂課文;②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自相矛盾”等詞語,并能夠在語言中運用;③學會朗讀文言文并背誦課文。
2.依靠文本,以文本特點為核心
小學語文課本里收錄的課文有古詩、兒童詩、散文、說明文、寓言等,這些課文文體不同,語言表達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古詩有古詩的學習點,散文有散文的學習點,不同的文體,教學內(nèi)容不同,教學目標當然也不一樣,設(shè)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還得依靠文本,以文本特點為核心。如S版四年級下冊有篇課文《衛(wèi)星比武》,這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通過講述同學們觀看《衛(wèi)星比武》的電影,重點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五種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特點和功能。結(jié)合文本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可以設(shè)定為:①了解課文介紹了哪幾種人造地球衛(wèi)星,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和功能,學會閱讀科普文;②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衛(wèi)星比武的情景,體會擬人手法;③會寫“培、營”等10個生字,會讀“拐、循”等8個生字,理解并學會運用“宛如”等詞語。同樣是四年級下冊的課文《走進麗江》,這篇課文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緊扣“神奇而美麗”介紹了我國云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這是一篇寫景美文,單元訓練點是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課后還有一個訓練點是體會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圍繞文本的語言訓練點,教學應該以品讀體會為主,教學目標可以設(shè)定為:①朗讀課文,體會麗江的“神奇與美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品讀自己感受深刻的句段;②羅列出課文描寫的景觀,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③找出文中過渡句,體會其在文中的作用。④會寫“雄、鎮(zhèn)”等10個生字,會讀“樸、峻”等8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查閱資料等方式理解“高原姑蘇圖景、色彩斑斕”等詞匯。
1.舍學生“已知”
“已知”是指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與本節(jié)課學習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水平,包括知識起點能力、技能起點能力、態(tài)度起點能力等綜合因素。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贝_定學生的已知很重要,它決定著學習起點的定位。備課時,先要弄清楚學生的已知,找準學習起點。比如教學《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排在三年級上冊,學生經(jīng)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基本掌握了借助拼音和查字典等識字方法,并且具備了閱讀短小故事的能力。《狐假虎威》這個故事生動有趣,在很多幼兒閱讀材料里面都出現(xiàn)過,學生耳熟能詳,對故事的內(nèi)容,學生能夠自己讀懂;對課文后的生字詞學生也能夠借助拼音讀準,能夠用以往學會的方法識記;對角色的對話也基本能夠體會出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程度高的學生甚至可以讀得惟妙惟肖。對于這些問題,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程度做適當?shù)纳釛?,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鞏固提高學習能力,教師稍作檢查點撥就行。
2.取學生“未知”
“未知”是指包括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識,同時包括實現(xiàn)終極目標之前,還要涉及到的學生所沒有掌握的知識。《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相對“已知”而言,對寓言這種文體的認識;對“狐假虎威”等成語的理解運用;對文中準確用詞的體會;對寓意的感悟都是“未知”。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著重扣住這些“未知點”,創(chuàng)設(shè)情境,設(shè)計科學的訓練,以達到我們預設(shè)的教學目的,變“未知”為“已知”。
比如說對文中準確用詞的體會,我們可以設(shè)計這樣的訓練:
讀下列句子,想一想用上帶點詞語有什么好處?再想一想課文中還有哪些詞語用得好?
①大大小小的野獸都嚇得撒腿就跑。②老虎撲過去,一下逮住了狐貍。
1.異文異法
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課文,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是不盡相同的。如《衛(wèi)星比武》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介紹了衛(wèi)星的哪些特點和功能,初步體會打比方等基本說明方法,學會閱讀說明文。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我們可以采用導學法,利用學習卡,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列出衛(wèi)星的名稱、特點、功能和說明方法。通過填寫學習卡,整體了解文本介紹的衛(wèi)星的特點、功能以及說明方法。在完成學習卡之后,學生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或扮演法(讓學生組成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衛(wèi)星,表演它們比武的情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采用實踐法,運用“宛如”“似”“像”等詞語仿說一兩個運用打比方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句子,初步體會說明方法。而文言文《自相矛盾》,由于文本不同,教學目的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當然就不一樣了。對于小學生首次接觸的文言文,我們要更著重引導學生采用對照注釋或查詞典的方法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采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采用示范等方式教學生學會朗讀文言文。
2.同文異法
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篇課文,也要因為文段內(nèi)容以及表達方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走進麗江》,這篇課文介紹麗江古城奇特風貌和介紹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這兩個文段,所采用的語言表達各有特點。作者在介紹麗江古城奇特風貌時用了先總后分的結(jié)構(gòu),先是概括寫麗江城真不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然后從麗江城的歷史地位、布局特點、奇特風貌三方面進行具體介紹。文段中出現(xiàn)比較多學生不熟悉的詞匯,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南方絲綢之路”“川滇藏茶馬古道”“八卦型”“高原姑蘇圖景”等等,沒弄懂這些詞匯,學生就無法理解麗江古城的神奇。在介紹麗江自然景觀的時候,先介紹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玉龍雪山,再簡要介紹了麗江其他景觀,語言表達相對來說淺顯易懂。針對這兩部分文本特點的不同,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介紹麗江古城部分,應注重引導學生用查閱資料的方法去理解“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南方絲綢之路”“川滇藏茶馬古道”“八卦型”“高原姑蘇圖景”等詞匯,通過對詞匯的理解去了解麗江城的重要歷史地位以及奇特的布局與風貌,從而認識“麗江,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教學麗江自然景觀的部分,應注重采用品讀法,品讀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從讀中感受玉龍雪山的巍峨壯美,還要通過對比法,引導學生體會過渡句的好處和詳略得當?shù)谋磉_方法。不單單是課文,即使是識字教學,形聲字——如“豬、猴”和會意字——如“塵、墨”的教學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拘泥于教學方式,為了方便省事而采取整齊劃一的方法,而是應該根據(jù)教材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