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硯(四川文化產業(yè)職業(yè)學院 四川 成都 620213)
淺析網絡語言
陳 硯(四川文化產業(yè)職業(yè)學院 四川 成都 620213)
網絡語言是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的一種與傳統(tǒng)語言文字有所區(qū)別的語言表達方式,它與傳統(tǒng)語言文字的區(qū)別表現在隨意性、簡便化及特定化等特點。網絡現已走進千家萬戶,普及到了世界各地,但網絡語言卻有別于傳統(tǒng)文字的區(qū)域性特點,某些網絡語言成為世界通用的表意工具。
網絡語言 形成 特點 種類
網絡語言是從互聯網中產生并應用于使用互聯網的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數字、文字、圖片、符號等多種組合。這些組合形式往往在特定的場合中表示特定的含義,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通用的。最近十多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fā)展。按目前的形勢來看,網絡語言已然成為大家在互聯網的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調劑品,不僅幽默詼諧,更能傳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深層次含義。
網絡語言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與我們傳統(tǒng)語言有區(qū)別的語言形式。它一誕生就頗受廣大網民的喜愛,得以迅速發(fā)展。網絡語言涵蓋了英文、漢字拼音的縮寫和數字,這些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符號以及形象生動的表情圖片,一開始是為了滿足大家在互聯網的交流中的一些特定需要及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誕生的,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語言?;ヂ摼W隨時都可能出現一些新的詞匯,有一些經過網民的傳播廣泛且引起共鳴之后,逐漸地被共用,成為約定俗成的內容。
語言文字是發(fā)展的,社會政治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變遷都會對語言文字產生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新的詞匯、泊來詞等紛紛涌進人們的生活,一些新詞還被作為科技術語而收錄入各類詞典。概括來說,其產生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網絡的出現為網絡語言提供了物質基礎
網絡語言是產生于網絡之后的便于人們在網絡中交流的語言形式,所以,網絡的出現是網絡語言發(fā)展的物質基礎。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現在,Internet已經聯系著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qū)。最初,人們在網絡上的非語音交流經常會詞不達意導致對方曲解,后來,為了緩解這一矛盾,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語言模式,也就是網絡語言,所以,網絡為網絡語言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為網絡語言提供了社會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文化、政治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創(chuàng)新已然是當時最具有特色的社會背景。網絡語言的出現,也需要這種相對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才能被人們所理解、包容。
(一)形式上
1、符號化:在網絡上交流的時候會輸入一些帶有相關感情或表情的約定俗成的符號語言。比如:“:)”——表示微笑的表情;“:(”——表示悲傷的表情;“Zzz”表示睡覺等等。
2、數字化:在交流中還有用數字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是用諧音來表意的方式。
比如:“666”——表示很贊很厲害的意思;“1314”——表示一生一世的意思;“484”——表示是不是的意思等等。
3、字母化:用拼音或者英文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整個詞語的含義。比如:“MM”——表示美眉,指年輕漂亮的女孩;“GF”——表示女朋友(girl friend);“BTW”——表示順便問一下(By the way)等等。
(二)內容上
1、新詞新意:比如“白富美”——形容女生皮膚白、家境富有、長得漂亮;“驢友”——指旅行的同伴、“人艱不拆”——表示人生已經如此艱辛,就不要再拆穿了;“御姐”——表示比自己年長的女子等等。
2、舊詞新意:比如“馬甲”——原意為衣服的一類,現指一個人在網絡上的不同ID;“白骨精”——原意為西游記里面的妖怪,現指白領+骨干+精英;“恐龍”——原意為中生代陸棲脊椎動物,現指長得不漂亮的女性;“特困生”——原意為家境比較貧寒的學生,現指特別容易犯困的學生等等。
3、獨特語法:網絡語言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語法語序,由漢字、英文、數字等等混雜在一起的語句經常出現,想到什么說什么,怎么喜歡怎么用,而且與常規(guī)語序有所卻別的是一些奇怪的倒裝句,比如:“我去吃飯了先”“怎么你們吃完飯了都?”這樣把“先”“都”放在句尾的句子。
4、疊音詞語:有一些網民為了表現自己童真的一面,創(chuàng)造了這種萌萌的疊音詞,比如“漂漂”——意思為漂亮;“覺覺”——意思為睡覺;“東東”——意思為東西等等,這在女孩子聊天中比較常見。
5、流行文體:在網絡這個媒介中,藝人們經常會通過微博、視頻等推送一些關于自己的生活與粉絲們交流及溝通,比如在2015年5月,范冰冰和李晨在微博曬出甜蜜合照配上“我們”,向大家宣告在一起,于是網絡上瘋傳“我們”體,網友們紛紛模仿,曬出自己平時想曬又不敢曬的甜蜜。
6、音變造詞:是指網民們通過某些字相近的讀音的字來替代原有的字,比如“偶”——意思是我;“倫家”——意思是人家;“壞銀”——意思是壞人;“灰機”——意思是飛機等等。
7、語氣詞語:在網絡聊天中,還會看到一些語氣詞,它們可能單獨出現,比如“忽忽”——指類似笑聲的擬聲詞;“額”——指短時間的思考,也指對對方的話語表示感嘆。也可能出現在一句話的末尾,這樣一般是一些無意義的語氣助詞,比如“我先走了哈!”的“哈”;“你真的好笨哦!”的“哦”;“這個真的好好吃呢!”的“呢”等等。
網絡語言的基本特點表現在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的功能性:
1、隨意性:網絡語言不會注重語言構詞的嚴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即使是對嚴肅問題的討論,它也會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或者是無節(jié)制和拼湊組合的敘述文本,所以導致在交流中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或是不解。
2、高效性:網絡的高效表現在傳播的速度。E-mail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這種速度是平常書信郵寄所不可及的。用QQ、MSN等聊天工具更如同面對面交流一樣快捷。
3、豐富性:互聯網包羅萬象,可以在這里找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而網絡語言這一結合視覺性和書面性兩大特點的語言產生了直觀、快速和形象的效果。
4、兩面性:網絡語言也如同世間萬物的各種文化一樣,具有兩面性。對于積極的一面,我們應該多加鼓勵并加以發(fā)揚,不僅要豐富現有的網絡語言,使它更有內涵,而且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的積極的網絡語言,使之更有活力。但是,網絡語言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比如一些語言粗痞化嚴重,已經影響到了整個網絡語言的健康發(fā)展,所以有專家也呼吁要抵制這些低俗詞語,還網民一個純潔健康的網絡。
當然,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還是需要大家的廣泛配合,需要大量網民的積極參與。實際上,每一種語言都是為人們交流所使用的工具,它們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完善和規(guī)范,也會在完善的過程中出現新的詞語。所以,盡管網絡語言有一定的缺陷,但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寬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在互聯網的環(huán)境中慢慢地引導它,對它進行改造、記錄、了解。
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發(fā)展,既有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帶來的新事物、新觀念的社會背景,也源于網民們對于網絡交流所需要的便捷、簡單等特征。我們對于網絡語言的發(fā)展應充分給予尊重。對于網絡語言不規(guī)范的地方,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的積淀慢慢地將雜質去除,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不斷地會有新的詞語被創(chuàng)造,但最終留下的,將會是社會所認可的。
網絡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和發(fā)展的。每一類語言都是自然而然的,有著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網絡語言的產生,反映了廣大網民樂于創(chuàng)新、追求自由的精神。網絡語言的便捷性、幽默性等特點也讓網民之間在冰冷的電腦屏幕前的交流有了樂趣??傊?,網絡語言的發(fā)展將會隨著社會浪潮的涌進而不斷更新和發(fā)展,將會作為一種新生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和傳承。
【責任編輯:閆現磊】
[1] 孔正毅,吳慧珺.試析網絡語言后現代特征[J].中國出版,2014(12).
[2] 王麗.網絡新詞生成機制的認知闡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4).
[3] 陳純柱.網絡語言的生成、價值和特征研究.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 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
[5] 季安鋒.網絡語言與社會文化心理[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6] 符藩.淺析網絡語言的特點[J].新聞天地(論文版),2008(2).
G24
A
1008-8784(2016)04-41-3
2016-04-09
陳 硯(1988—),女,本科,四川萬源人,四川文化產業(yè)職業(yè)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