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 圖/尚洪濤
田連元:直面困難 堅強活著
文/張靜 圖/尚洪濤
提及田連元和他的經(jīng)典評書作品,很多人可能都會會心一笑:“我是聽著他的評書長大的。”日前,在中國曲協(xié)工作會議間隙,不斷有人來找他合影也會重復這句話。記者的采訪只好占用藝術(shù)家的吃飯時間,第一個問題自然是“您現(xiàn)在好嗎?”他很平淡地說:“車禍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幸中的萬幸,我還能活動,還能演出,我挺感恩的!”
2014年5月,田連元坐車去沈陽與兒子團聚。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被前方飛來的汽車狠狠砸中。車禍發(fā)生時,田連元的兒子扭轉(zhuǎn)車頭保護父親,并靠著僅剩的意識將車停在路邊,把生的機會讓給了父親,自己卻被“飛車”狠狠砸中,當場離世。兒子去世后的一段時間里,田連元陷入悲痛無法自拔,曾一度想到自己也應該離開,因為他覺得兒子是為了他才走的。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他漸漸明白兒子的心意:“他讓我活著,為我保存這條生命能為大家再說書,我要為他活著”。田連元還對老伴說:“我倆就像一個人字,我是那一撇,你是那一捺,支著就是一個人,垮了就什么都沒了?!笨恐鴱姶蟮男拍睿镞B元堅強地活了下來。
記者不太愿意提及2014年那場車禍,畢竟那場車禍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小兒子。田連元說:“最近沒敢錄長篇評書,畢竟一錄長篇評書要幾個月,需要動腦子去記,我還想再緩一段時間再說。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只能直面困難?!?/p>
記者采訪當天,曲協(xié)工作會議開幕式后,所有參會人員都觀看了閻肅報告會的錄像,田連元顯然不太愿意說自己,更愿意談談閻肅先生。田連元告訴記者,那天他還在北京錄節(jié)目,聽說閻肅追悼會次日舉行,就特意趕去:“其實我和閻肅的交情要追溯到1978年,但那時我們算是‘神交’。我在歌舞團工作,我們團里排歌劇《江姐》,我是副導演,當時就感慨‘這詞怎么寫得這么好!’1990年在央視春晚上我倆第一次見面,閻肅說‘我是你的熱心聽眾,天天聽你的評書’,我說‘你的《江姐》寫得太好了。您是我的熱情觀眾,我是您的忠實粉絲!’”田連元說閻肅是個名字和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他名叫閻肅,為人卻并不嚴肅,和藹可親。從根本上來說,他又很嚴肅,他的作品洋溢著積極向上和正能量,我們業(yè)界稱他為‘閻公’。我還跟他開玩笑說中國古代有包公、關公、施公,能稱公的都不是一般人,”閻肅在一旁哈哈大笑。他很隨和很真摯,是非常真實的人。”田連元說他的電視評書播出十周年之際,閻肅曾為他寫了一首歌,前四句他依然記得:“一塊驚堂木,敲動萬人心。揮扇灑風雨,談笑論古今?!彼趨⒓娱惷C追悼會時,這幾句詞一直在他腦中回響?!八俏乃嚱缈#堑浞?,值得所有人學習?!?/p>
和其他曲藝形式一樣,評書也面臨著衰落,但田連元告訴記者:“沒有必要憂慮,因為評書藝術(shù)傳承兩千多年了,秦漢時期就有。評書就是講故事、演故事、說故事,這種藝術(shù)形式不可能不存在,就在于你怎么個講法、說法。評書藝術(shù)也在發(fā)展,現(xiàn)在有電視評書、廣播評書、網(wǎng)絡評書、手機評書、動漫評書,從這個角度來說,它不會滅亡,只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