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起哄話語的旁觀者參與分析

      2016-04-13 12:11:31許思齊彭如青
      韶關(guān)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沖突性白文會話

      許思齊,彭如青

      (1.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 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 廣東 廣州 510420; 2.韶關(guān)學(xué)院 外語學(xué)院, 廣東 韶關(guān) 512005)

      起哄話語的旁觀者參與分析

      許思齊1,彭如青2

      (1.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 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 廣東 廣州 510420; 2.韶關(guān)學(xué)院 外語學(xué)院, 廣東 韶關(guān) 512005)

      起哄指兩人沖突性會話中一方有意將旁觀者納入會話框架的話語現(xiàn)象。本研究采用聽眾設(shè)計框架分析起哄話語中說話人設(shè)計旁觀者參與會話的話語策略。研究發(fā)現(xiàn)起哄發(fā)起者主要采用四大話語策略將旁觀者納入會話框架:眼神示意、肢體動作、音量調(diào)控等非言語線索進(jìn)行暗示;異空對話的物理設(shè)計方式;模糊指向的指示語暗示和擴(kuò)大立場的指示語語言策略暗示;命令言語行為的語言策略明示。研究起哄者如何設(shè)計旁觀者參與會話,有助于交際者預(yù)期會話的發(fā)展趨勢,對話語策略作出適當(dāng)調(diào)整,從而使交際得以順暢進(jìn)行。

      參與框架;起哄;旁觀者;受眾設(shè)計;話語策略

      會話并不總是以對話形式存在,多人參與的會話往往更能反映現(xiàn)實交際情境。但由于參與者角色眾多、參與框架復(fù)雜,多人會話常常令研究者望而卻步。正如Bou-Franch等人所說,研究者們似乎還沒有準(zhǔn)備好應(yīng)付多人會話的龐雜的話語系統(tǒng)[1]。

      多人會話對研究者在話語形式分析上提出了挑戰(zhàn),目前對該會話形式的研究往往采取的是化繁為簡、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方法[2]53-54。國外研究主要關(guān)注的是不同層次的話語互動過程,例如主要參加者怎樣與外圍參加者進(jìn)行話語互動[3-4],新媒體形式下的網(wǎng)絡(luò)多人會話中的主要參與者之間、外圍參與者之間各自的話語互動[5]。國內(nèi)研究多見于對多人會話中的話語現(xiàn)象的探討,并往往與禮貌結(jié)合起來,如多人沖突[6]、冒犯性不同意[7],打斷和反應(yīng)[8]。這些研究大多關(guān)注的是會話各方一開始就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語境的多人會話形式,但多人會話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涌現(xiàn)特征,即有些會話參與者是偶然出現(xiàn)在會話語境中的。本研究擬探討一種動態(tài)涌現(xiàn)的多人會話形式——起哄話語現(xiàn)象,重點在于分析起哄發(fā)起者如何將旁觀者納入會話框架的話語策略。

      一、起哄的定義、分類及相關(guān)研究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對起哄的解釋為:(1)許多人在一起胡鬧生事、搗亂。(2)許多人向一兩個人開玩笑[9]1044。可見,起哄是一種多人參與的會話形式,一兩個人不可能起哄。

      以上詞典解釋存在分類上的重疊,“開玩笑”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惡意的,可以是建設(shè)性的也可以是搗亂性質(zhì)的,它和“胡鬧生事”或者“搗亂”之間的界限并不明確。其解釋也沒揭示起哄的人際語用功能,即起哄作用是人際沖突性的,還是人際修飾性的。作為日常工具,詞典分類和釋義并不能完全滿足本研究的需要。

      本研究的起哄是指兩人沖突性會話中會話的一方將旁觀者納入會話框架的話語現(xiàn)象,其中沖突性既包括雙方在話語上呈現(xiàn)對撞沖突,也包括一方保持沉默但在面子上受到?jīng)_撞。

      Kádár和 Ran從跨文化語用學(xué)的角度分析了英語中的元詞位(metalexeme)heckling(意為“起哄”)在漢語和日語中的詞義構(gòu)架[10]。他們認(rèn)為起哄是一種社會戲劇,戲劇的中心人物為被起哄者和起哄者,前者擁有在臺上表演的機(jī)構(gòu)權(quán)利,后者作為潛在的表演者來打斷或擾亂公開的表演者。他們總結(jié)出起哄的三大特征:(1)社會性,反映了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2)非常規(guī)性,擾亂了常規(guī)的交際互動過程,體現(xiàn)了反結(jié)構(gòu)、反約束(對起哄者而言)特征;(3)表演性,被起哄者的表演行為和起哄者的反表演行為目的都在于與觀眾形成情感上的共鳴。起哄常發(fā)生于政治演講、體育賽事等公開性話語中,其作用為化解危機(jī)或釋放精力。

      Mcllvenny從受眾角度對英國海德公園政治演講中的起哄話語現(xiàn)象進(jìn)行分析,揭示了公共話語中受眾如何積極地支持、反對演講者或與之發(fā)生沖突,以及如何與其他受眾結(jié)成聯(lián)盟的過程,他的研究尚未系統(tǒng)涉及演講者如何將旁觀受眾納入會話[3]。Mondada對起哄的互動過程進(jìn)行了全面揭示,并對起哄話語現(xiàn)象進(jìn)行了社會心理的解釋,然而其研究是基于西方英美社會文化語境[11]。由于起哄屬于沖突性會話,而沖突性會話具有明顯的沖突性和對撞性[12],很大程度上會涉及與特定社會文化語境密切相關(guān)的面子和權(quán)勢,因此有必要在中國社會文化語境中針對起哄進(jìn)行再探討。

      二、理論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聽眾設(shè)計

      會話不是簡單的說話人與聽話人二元對立角色。說話者往往要考慮到會話之外的語境的第三方。Goffman認(rèn)為,說話者在會話中往往會將所有可能的受眾考慮在內(nèi)[13]。他指出,簡單派別化的說話人、聽話人角色不利于會話分析,這種分類假定了會話只涉及了兩方,雙方的角色總是在程序化地互相轉(zhuǎn)換,雙方關(guān)注的焦點也只是當(dāng)前的談話。這些假定在大多數(shù)會話中都不成立,會話應(yīng)該考慮到整個交際中的大的情境。因此他提出了專門分析會話中不同角色參與會話的參與框架(participation framework)[14],該框架由主要參與框架和從屬參與框架構(gòu)成,囊括了會話發(fā)生時出現(xiàn)在語境中的所有人。

      Clark和 Carson的聽眾設(shè)計(audience design)模型[15]是在Goffman的參與框架上發(fā)展而來,專門將聽話人角色細(xì)分為被談話者(addressee)、旁觀參與者(side-participant)和偶然聽到者(overhearer)。說話者通過五大話語或非話語的策略賦予參與者角色[15]:(1)物理設(shè)計,即參與者在視覺或聽覺上可以觸及會話空間,不存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明顯障礙;(2)會話歷史,如果聽者在上句話語中是參與者,而且沒有收到說話者發(fā)出的相反的指令,那么他在當(dāng)前的話語中也屬于參與者;(3)體態(tài)語,指眼神、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4)說話方式, 主要是指音量、感情色彩的控制;(5)語言策略,指語言內(nèi)容和語法手段。

      (二)語料

      本文語料主要選自熱播電視劇《大宅門》、《心術(shù)》中包含起哄現(xiàn)象的沖突性話語片段。由于文學(xué)體裁是基于現(xiàn)實的再創(chuàng)造,因此本文語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現(xiàn)實情景下起哄話語的構(gòu)成。我們在電視劇中共收集到9個起哄話語,另外還收集到一個現(xiàn)實情境語料,共計10個片段。本文無意對起哄發(fā)起者的策略作窮盡式研究,故未作量的統(tǒng)計,僅選取其中的典型例子,分析起哄的受眾設(shè)計方式。

      根據(jù)本文定義,起哄話語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即會話語境中存在潛在的旁觀者,說話人與聽話人存在話語沖突,說話人將旁觀者納入了會話框架。語料中括號內(nèi)容為本文加注,是對相關(guān)電視畫面聲音等非言語內(nèi)容的描寫。

      三、旁觀者參與分析

      本研究從起哄發(fā)起者視角來分析旁觀者參與會話,即主要參與框架下的說話者運用什么樣的話語策略使從屬參與框架下的旁觀者參與到主要會話框架之下。

      (一) 非言語線索暗示

      非言語線索暗示即通過除語言內(nèi)容之外的其他如眼神、肢體動作、聲音控制、咳嗽等副語言特征進(jìn)行。

      例1:(白文氏對伙計說藥鋪的藥是假的,伙計辯解,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引起藥鋪顧客圍觀——)

      1白文氏(東張西望地):“伙計,你過來看看!”

      2伙計:“什么事兒您吶!”

      3白文氏:“你們這藥是假的!”

      4伙計:“假的?”

      5白文氏(高聲地):“假的! 這藥怎么吃出渣子來了?”

      6伙計:“渣子總是難免的,不能說藥是假的!”

      7白文氏:“制藥制得不對才出渣子,制得不對還不是假的么?”

      8幾個買藥的人圍了過來。

      9伙計:“哪家兒的藥也不能說沒點兒渣子。”

      10白文氏:“你看這是原來‘白家老號’的藥,怎么就沒渣子?”

      11伙計:“您出去看看匾!這兒就是白家老號?!?/p>

      12白文氏:“這兒不是!這兒是百草廳,掌柜的姓董,沒有白家什么事兒!”

      13伙計:“您想怎么著吧?”

      14白文氏:“退貨!”

      15伙計:“這藥沒毛病,不能退?!?/p>

      16白文氏:“沒毛???你端兩碗水來,把兩家兒的丸藥都泡到水里化開了,一看就清楚了……”(舉起一盤藥,大聲道):“這是原來白家老號的藥,這個丸藥要是泡出渣子來,你這兒的丸藥我全部買了?!?/p>

      17伙計:“您這是要干什么呀!”

      18白文氏:“去端兩碗水來!”

      19買藥的人(喊叫著):“對!對!端水去!”“你害什么怕呀!”“心虛了吧?”“真金不怕火燒!”“貨比三家嘛!”(《大宅門》第9集)

      會話發(fā)生的大的語境為公開的空間—藥鋪,其中有來來往往的顧客,這些顧客可能是會話的潛在的旁觀者。兩人之間的談話并不一定意味著一方的談話的內(nèi)容就是直接針對另一方,有時說話的內(nèi)容其實是間接指向第三方,即旁觀者。白文氏要退藥,按理說只涉及藥鋪伙計,會話本應(yīng)只涉及兩人,雖然會話的語境是在公開場合。但白文氏的目的似乎不止于此,很明顯,東張西望(line 1)就是一個信號,表明白文氏在與直接談話對象對話之前,早有預(yù)謀,意識到并認(rèn)可旁觀者的存在,從而有意在他們面前呈現(xiàn)一場表演式的話語。白文氏的非言語行為已經(jīng)帶有吸引其他顧客注意的意圖。因此白文氏與伙計之間的談話已經(jīng)由私下的二人交流(private communication)轉(zhuǎn)為向公共空間擴(kuò)展的趨勢。當(dāng)伙計對白文氏說藥品為假的話語表示質(zhì)疑時,白文氏又利用提高音量(line 5)的方式再次吸引旁觀者的注意。直接的談話對象就在眼前,沒有必要提高音量,表明她意在向旁觀者透露話語內(nèi)容、吸引現(xiàn)場語境外其他人的注意。由于白文氏與藥鋪中其他的買藥顧客有著共同的身份——顧客,讓他們聽到關(guān)于藥品真假的會話內(nèi)容,是有可能吸引他們參與到會話中并對自己形成話語聲援的。第三處暗示旁觀者參與的話語表現(xiàn)為肢體動作配合提高音量(line 16),舉起藥盒和大聲說話都帶有明顯的表演性特征[10],目的就是為了拉攏買藥的顧客,對自己形成話語支持。

      眼神示意、音量控制、肢體動作等非言語線索(non-verbal cue)[5]都在吸引和暗示其他買藥顧客的參與,即指定了話語被認(rèn)可的聽眾。

      (二)異空對話

      異空對話是指說話人和目標(biāo)聽話人不是處在同一物理或時間空間,但說話者能夠在心理上預(yù)計到目標(biāo)聽話者處在自己的話語可及范圍內(nèi)。

      例2:(藥鋪來了一位老供應(yīng)商,被發(fā)現(xiàn)買到了一棵假人參,交易失敗后——)

      伙計(拖長聲音對著門外大叫):“特盤移山參一棵,四百兩,陜西恭德堂范記。”

      (供應(yīng)商低頭匆匆往外走)(鏡頭切換,門外一群過路人紛紛對著供應(yīng)商哈哈大笑——)

      旁觀者A (大喊): “陜西范記!飯桶吧你!”

      旁觀者B (大喊): “眼睛長哪兒去了?夾到卡巴襠里了吧!”

      旁觀者C (大喊): “那是屁眼兒!”

      眾人齊(大笑): “哈哈……”(電視劇《大宅門》)

      伙計說話時處在店鋪內(nèi),而且正在店內(nèi)干活,他并沒有刻意去看門外的情景,但憑著先前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判斷門外會有路人經(jīng)過,也就是說伙計預(yù)期到他所在的會話場景中存在著一群偶然的聽到者。通過對著門外大聲喊話,使話語內(nèi)容傳播到本來和自己隔著一道物理屏障(大門之外)的與說話人自己不在同一物理空間的旁觀者耳中,這樣也就把門外的過路者也納入到會話參與框架中來。

      (三)語言暗示

      1.模糊指向的指示語暗示

      模糊指向的指示語是指在特定的語境中指示語所指代的對象不明,可以有多種解讀,既可以指直接聽話人,也可以暗含目標(biāo)聽話人。

      例3:(藥店里一群人圍著爭吵的白文氏和賣藥的伙計)

      1伙計:“您這是要干什么呀!”

      2白文氏:“去端兩碗水來!”

      3買藥的人(喊叫著):“對!對!端水去!”“你害什么怕呀!”“心虛了吧?”“真金不怕火燒!”“貨比三家嘛!”(《大宅門》第9集)

      會話中說話人可以利用人稱代詞、社交指示語指定會話的直接參與者[3]。而如果沒有顯性的人稱代詞和社交指示語的使用,參與者的指向就會比較模糊,這就使話語可以間接指向主要會話框架之外的旁觀的第三方。當(dāng)伙計問白文氏要干什么時,白文氏的回答“去端兩碗水來”,并沒有明確的人稱代詞指向,這個命令性言語行為并沒有明確指出施為對象,這就存在言后行為的執(zhí)行者有可能是伙計,也有可能是圍觀的人。假如伙計拒不執(zhí)行白文氏的命令,旁觀的買藥者就可以應(yīng)答,這就提供了一個使會話外圍的旁觀者成為會話中心參與者的機(jī)會。后續(xù)的會話內(nèi)容也表明了旁觀者向會話中心靠攏,會話參與角色由旁觀者變?yōu)楹戏ㄕf話者的跡象(Line3)。

      2.擴(kuò)大立場的指示語暗示

      擴(kuò)大立場的指示語暗示是指說話人在與直接聽話人對話中,將表達(dá)個人立場的指示語擴(kuò)大為表達(dá)群體立場的指示語,以此將原本不相干的其他在場者納入到會話中。

      例4:(醫(yī)生要給一個病情嚴(yán)重的小孩先看病,向排隊的老伯解釋)

      醫(yī)生:老伯,這孩子啊才五歲,馬上就要失明了。我們是搶時間,麻煩你行個方便。

      老伯:我看他挺好的?。∮质悄囊患翌I(lǐng)導(dǎo)的孩子?!要開后門了!你欺負(fù)我們不懂行是吧?你不要以為我們?nèi)罕姸际呛煤模。ā缎男g(shù)》第五集)

      當(dāng)醫(yī)生向老伯一人解釋情況并提出請求之后,老伯的回答理應(yīng)只是代表自己的個人回答,但從老伯的回應(yīng)中來看明顯將個人立場擴(kuò)大為群體的立場,用集體聲音代替了自己一個人的聲音。“我們”和“我們?nèi)罕姟眱蓚€表示擴(kuò)大說話人立場的指示語將現(xiàn)場排隊的其他病人都納入到了醫(yī)生與老伯的會話語境中。老伯通過使用這一策略,表明了他向現(xiàn)場其他排隊的病人的暗示,暗示他們參與到對抗醫(yī)生要求插隊的話語反擊中。

      (四)語言明示

      例5:(顧客拿了一袋散稱的商品去柜臺過秤付款)

      1店主(冷冷地說):“兩塊六毛錢?!?/p>

      2顧客:“我只有兩塊錢,拿一點出來吧。”

      (顧客又拿回去撥了一點出來,再次拿到店主面前過秤)

      3店主(一邊稱一邊說,動作和聲音都顯得不耐煩):“這次稱多少就是多少,我一分都不會少?!?/p>

      4顧客:“我就只有兩塊錢。要么再拿點出來要么零頭去了。”

      5店主:“您哪,沒錢出來買什么東西?”

      6顧客:“你什么態(tài)度?一進(jìn)來就沒好臉色,好像我欠了你十萬八千。大伙瞧瞧,有你這么欺負(fù)人的嗎?”

      會話一直是在顧客和店主兩人之間來回進(jìn)行。但到最后一個話輪時(line 6),顧客由于受到店主的言語冒犯,將話語轉(zhuǎn)向了店內(nèi)的其它顧客。社交指示語“大伙”明確指向其他顧客,命令言語行為“瞧瞧”,則表明說話者向旁觀者發(fā)出了言語邀請,請求旁觀的參與者加入到顧客與店主的對抗性會話中來。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起哄本質(zhì)上是一種沖突性話語,是兩人沖突性會話向多人沖突性會話的過渡階段。研究發(fā)現(xiàn),起哄發(fā)起者往往采用:(1)眼神示意、肢體動作、音量調(diào)控等非言語線索;(2)異空對話的物理設(shè)計方式;(3)模糊指向的指示語暗示和擴(kuò)大立場的指示語暗示;(4)命令言語行為明示等策略將旁觀者納入會話框架。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分析還只是單向的,即沒有系統(tǒng)分析旁觀者如何響應(yīng)起哄發(fā)起者的情況。鑒于此,后續(xù)研究需進(jìn)一步關(guān)注受眾的回應(yīng)過程,從而力求反映起哄的整體動態(tài)呈現(xiàn)。

      盡管如此,本研究發(fā)展了Clark和 Carson的受眾設(shè)計策略,尤其是對起哄發(fā)起者如何將旁觀者引入會話的話語策略做了進(jìn)一步細(xì)分和探討。了解這些策略,將有助于交際者預(yù)期會話的發(fā)展趨勢,對話語策略作出適當(dāng)調(diào)整,從而使交際得以順暢進(jìn)行。

      參考文獻(xiàn):

      [1]Bou-Franch P, Blitvich G C. Confl ict management in massive polylogues: A case study from YouTub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4(73):19-36.

      [2]Traverso V. Interlocutive ‘crowding’ and ‘splitting’ in polylogues: the case of a researchers’ meeting[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4 (1): 53-74.

      [3]Mcilvenny P. Heckling in Hyde Park: Verbal Audience Participation in Popular Public Discourse[J]. Language in Society, 1996(1): 27-60.

      [4]Verdoolaege A. Dealing with a traumatic past: the victim hearings of the South African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and their reconciliation discourse[J].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2009(4): 297-309.

      [5]Dynel M.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underlying YouTube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4(73): 37-52.

      [6]趙永青.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多人沖突性話語研究[D].上海: 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 2012.

      [7]黃理香. 網(wǎng)絡(luò)多人交互語境中冒犯性不同意的語用研究[D]. 廣州: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13.

      [8]楊秋月.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多人沖突性話語中的會話打斷反應(yīng)類型研究[J]. 青年文學(xué)家, 2015(5): 122-123.

      [9]李行健.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4.

      [10] Kádár D Z, Ran Y. Ritual in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metapragmatic case study of heckling[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5,(77):41-55.

      [11]Mondada L. Embodied and spatial resources for turn-taking in institutional multi-party interaction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debat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3(1): 39-68.

      [12]冉永平. 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 現(xiàn)代外語, 2010(2): 150-157.

      [13]Goffman E.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J]. Contemporary Sociology,1974(6): 496-559.

      [14]Goffman E. Forms of talk[M].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1:9.

      [15]Clark H H, Carlson T B. Hearers and speech acts[J]. Language, 1982 (2):332-373.

      Analysis of the bystander involvement in Booing

      XU Si-qi1, PENG Ru-qing2
      (1.Research Center for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2.Faculty of English,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Booing refers to the conversation in which one of the two conflict parties takes some strategies to incorporate the bystanders into the conversation. This research has adopted the audience design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of the speaker in a conflict dialogue to involve the bystanders in the convers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peaker uses the following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strategies to involve the bystanders: the paralinguistic strategies such as eye contact, body language, volume control and other nonverbal cues; dialogue happening in a dialectical space through physical design; ambiguous deixis and expansive stance-taking deixis; explicit Speech Act of command. The findings are intended to help the communicators to expect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can coordinate their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booing;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bystander; audience design; discourse strategy

      H030

      A

      1007-5348(2016)11-0104-05

      (責(zé)任編輯:廖銘德)

      2016-09-23

      許思齊(1988-),女,湖北仙桃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xué)、語用學(xué)。

      猜你喜歡
      沖突性白文會話
      隋唐至明清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例說高中歷史課堂的沖突性鏈?zhǔn)角榫吃O(shè)計
      有意冒犯性言語的會話含義分析
      漢語教材中的會話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語用功能呈現(xiàn)——基于85個會話片段的個案研究
      沖突性新聞敘事時序性選擇的心理效應(yīng)分析
      新聞傳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41
      關(guān)聯(lián)理論視角下小說沖突性話語研究
      哈尼族“老關(guān)工”白文達(dá)二三事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1
      沖突語的會話分析研究
      對外漢語課堂英語通用語的會話調(diào)整功能
      十個骨灰盒
      临潭县| 昌都县| 钟山县| 河曲县| 林州市| 玉林市| 教育| 板桥市| 康保县| 陵水| 昌江| 谷城县| 滕州市| 民县| 吉林省| 华宁县| 景德镇市| 肥西县| 乳源| 安顺市| 保靖县| 汉沽区| 习水县| 缙云县| 尼勒克县| 江安县| 仪征市| 天祝| 延津县| 长阳| 夏河县| 虹口区| 鹰潭市| 绿春县| 名山县| 麻城市| 离岛区| 蒙自县| 通河县| 黔东|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