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金,霍精銳,裴國剛(固始縣人民法院辦公室,河南固始465200)
?
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研究
吳光金,霍精銳,裴國剛
(固始縣人民法院辦公室,河南固始465200)
摘要: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是維護司法公正的一項重要制度,但是目前該機制存在著追責理念和原則錯誤、范圍和方式模糊不清、機構缺位和隊伍欠正規(guī)化、責任追究程序缺失、督程序缺失等缺陷。對于該機制目前學界存在著肯定說、否定說和規(guī)范完善說三種爭論,主流觀點認為只有規(guī)范完善說才符合司法改革的潮流。應該建立以審判權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工作方針,建立科學和完善的責任追究體系,優(yōu)化外部運行環(huán)境,這是構建合理化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策略。
關鍵詞: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司法影響
隨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提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有關問題的綜合研究也將成為推進嚴格司法和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制度本身也是不時受到實務和理論界的熱議。完善和落實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是提高刑事司法工作的質量,規(guī)范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有效避免刑事司法活動對于公民權利侵害的重要舉措。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嚴重制約了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特有功能的發(fā)揮。故對于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構建和完善等問題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法學界對于依法治國、嚴格公正司法思考的深度。
“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目前尚無科學統(tǒng)一定義,簡言之,就是追究辦錯案件的責任的制度?!保?]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是指在刑事冤錯案件發(fā)生以后對于造成刑事冤錯案件發(fā)生負有責任的相關人員和單位進行責任追究的一種制度。目前,對于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評價可謂是見仁見智。審慎評價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已達成的共識,我們國家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追責理念和原則錯誤
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除了要追究司法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減輕國家賠償費用支出外,“更重要的是要遏制司法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隨意性、違法性,督促其奉公守法、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保證辦案的質量,慎重行使法律賦予的職權”,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與其說是懲戒不如說是督促。因此要擯棄把刑事冤錯案件的責任追究作為懲戒的這種錯誤理念,樹立“權利救濟”的“司法善后”理念,使受到司法機關侵害的權利依法得到保護,使應當承擔責任者依法切實承擔責任,保證因不法侵害行為所引起的矛盾得到切實化解。
目前,刑事冤錯案件追究責任的原則是結果歸罪原則。即無論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國家司法權力時主觀上是否有過錯以及是否有違法行為,只要客觀上造成了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利的后果,國家及其工作人員就必須對受害者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追責原則只考慮到了客觀的結果一面,但是沒有考慮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及其過錯程度。這種原則無疑是犯了刑法上客觀歸罪的錯誤,違背了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不利于責任追究機制司法善后功能的積極發(fā)揮。
(二)范圍和方式模糊不清
第一,追責對象界定不清。對于何謂刑事冤錯案件、刑事冤錯案件的范圍有哪些等,目前都缺少詳細的法律規(guī)定。對于刑事冤錯案件,只要沒有導致上訪、上網(wǎng)及上級機關沒有否定其做法,其刑事責任就不會被追究。相反,只要是出現(xiàn)了上訪、上網(wǎng)及影響了社會大局穩(wěn)定的,就會被認為是冤錯案件,相關人員就會被追究責任。
第二,追責條件欠缺限制。追責是刑事冤錯案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追究責任人員的條件也不是無限制的。應該根據(jù)導致冤錯案件產(chǎn)生的原因和影響力的大小進行追責。具體的追責條件應該限制為故意和重大過失的行為,一般的過失行為不需要追究。
第三,責任主體判斷困難。集體討論決定、上級機關協(xié)調所導致的刑事冤錯案件的責任主體如何判斷,目前都缺少詳細的明文規(guī)定。像檢察委員會或審判委員會或公安局黨組開會決定的案件、政法委主持協(xié)調拍板定論的案件、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請示的案件等都是以集體討論決定形式出現(xiàn)的,使得具體責任的承擔與落實陷入了爭議和困境,一旦發(fā)生冤假錯案,究竟應該追究誰的責任、責任主體又如何判斷等都缺少規(guī)定。
第四,責任承擔方式不明。目前的制度并沒規(guī)定如何承擔責任,甚至大多數(shù)只是內部進行簡單的行政問責,像調離業(yè)務崗位、扣發(fā)當月當年獎金等,然后就不了了之。對于行政問責之后的經(jīng)濟追責和刑事責任追究就沒有具體的回應和落實。
第五,責任承擔細則缺失。目前的國家賠償法僅提出要依法追責,并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指導性意見去明確規(guī)定追責的詳細標準和細則。
(三)機構缺位和隊伍欠正規(guī)化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統(tǒng)一的責任追究機構。現(xiàn)行的制度中,對公檢法三機關辦理的冤錯案件的追究,一般是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或者上一級的機關按照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確認和懲戒。因此實行的主要還是內部追究模式,這是違反自然正義的。中國的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就是典型的自斷其案,基本等同于司法機關內部的行政懲戒行為,難以保證追究責任制度落到實處。
刑事冤錯案件的責任追究涉及到公權力機關及其相關責任人員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和阻力。要正確處理好權力與法律、人情與法律的關系,堅決排除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的干擾,就要提升追責隊伍的正規(guī)化、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保障追責機制的有效運行,必須造就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堅定、業(yè)務精通、勤政廉潔的隊伍。
(四)責任追究程序缺失
一是啟動程序難?!皩τ谪熑蔚淖肪看蠖鄶?shù)是基于案件的真兇出現(xiàn)或者是殺人案中被害人的復活才引起案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2],進而啟動責任追究程序對案件責任人進行追究,很少是因為制度內的常規(guī)司法監(jiān)督或者是審查機制發(fā)現(xiàn)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被動性。目前發(fā)現(xiàn)和糾正冤錯案件的程序就是審判監(jiān)督程序,但是對于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啟動卻很困難,同時當事人的申訴僅僅是法院和檢察院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材料來源之一。因此,只要當事人進行申訴,法院就應該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審查,如果符合冤錯案件的啟動審理就應該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
二是審理難。冤錯案件的發(fā)生有著復雜原因,很多是歷經(jīng)公檢法三個機關的程序運行,歷時好幾年,時間一長有些證據(jù)就毀滅了難以尋找,因此調查取證難,越是翻燒餅的案件越是難以審理。同時開庭審理也很難,對于冤錯案件中有些關鍵證據(jù)的質證和采信難以做到客觀和公正。
三是執(zhí)行難。冤錯案件發(fā)生之后,對于責任人員的追責,合法權益的補償,因為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很難保證有關責任落到實處。
(五)監(jiān)督程序缺失
在司法實踐中責任追究機制落實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對于責任人員的追究往往只是扣發(fā)獎金,重的也不過是降級或者撤職,沒有落實刑事責任的追究。同時,對于司法機關的一把手、主管領導、業(yè)務庭室負責人、具體承辦人員等的責任都缺少詳細規(guī)定。因此要完善監(jiān)督程序,以防責任的落實是一紙空文,引發(fā)不必要的二次矛盾。目前的監(jiān)督僅限于內部監(jiān)督,缺少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像司法公開、執(zhí)行落實的跟蹤報道、受害人的回訪制度等都缺少明文規(guī)定。應該公開追責,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公信。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曾指出:“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建立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贝撕笏痉C關對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進行了探索和改革,就全國范圍而言依然還是處于嘗試和探索的階段,未能形成統(tǒng)一適用的模式和成熟的推廣經(jīng)驗。在司法實踐中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依然存在著形而上學的錯誤傾向,即以結果為原則對相關司法工作人員進行評價和懲戒,嚴重制約了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功能的發(fā)揮。正因為如此,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至今依然存在著存與廢的爭論。
(一)肯定說
肯定說普遍認為:“肯定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觀點就在于這一制度所追究的價值目標之中,并建立在責任對于行為的約束機制的基礎之上?!保?]303學者周劍浩認為:“錯案責任追究制在中國的實行,既有中國法文化的傳統(tǒng),又有現(xiàn)實生存之土壤?!保?]學者黃霞、李化認為:“錯案責任追究制是新形勢下人民法院強化自我約束的重要舉措,無疑在加強法院隊伍建設,推動人民法院工作的發(fā)展,促進法院廉政建設,維護司法公正,嚴肅執(zhí)法意識,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等方面將發(fā)揮重要作用。”[5]總體評價肯定說就是:對于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建立,既有傳統(tǒng)的法律文化基礎,又有現(xiàn)實之亟需,應該順應潮流建立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肯定說的優(yōu)點是充分認識到了建立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重要性并肯定其價值和功能,缺點是未能考慮該制度的負面影響,需要進行不斷調整和完善,才能充分發(fā)揮其積極的正面作用。
(二)否定說
否定說認為:“首先錯案的本身的不確定性,錯案概念的模糊性,決定了錯案責任不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在實踐中,錯案追究往往導致法外施罰,即各單位擅自設定處罰種類;擴大處罰,即擴大責任范圍;責任株連,同一部門、科室一起受罰?!保?]學者廖永安認為:“錯案追究制之確立,客觀地說,是對我國現(xiàn)有司法隊伍缺少足夠信任與信心的表現(xiàn)?!保?]還有人認為:“錯案責任追究制削弱了獨立審判,加重了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責任,助長了法院系統(tǒng)個案內部請示之風。”[3]304總體評價否定說就是:該制度本身就不合理,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應該給予廢除。否定說是片面孤立地認識到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負面影響,犯了以偏概全、因噎廢食的錯誤,并沒有全面客觀地看到該機制的作用。
(三)規(guī)范完善說
在肯定說和否定說之外還有第三種聲音:“不是要不要實行錯案責任追究機制而是認為現(xiàn)行追究制不完善,或者說錯案責任追究制不完善,或者說錯案責任追究制在實踐運行中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科學操作。”[8]建立規(guī)范完善的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能夠預防刑事冤錯案件的發(fā)生,規(guī)范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保證刑事司法工作的質量。規(guī)范完善說認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缺少規(guī)范和完善的具體操作標準,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未能運作良好,應該不斷地修改和完善。
本文認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應當實行并且不斷完善和規(guī)范?!拔覀兘^不能將錯案追究制本身是否合理與這一制度在實踐中是否良好運行兩個不同問題混為一談?!保?]305因此要不斷地完善和調整,使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更加科學、合理、公正,以期推動嚴格公正司法的改革進程。
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在2013年5月6日《人民法院報》上刊文指出:“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辫b于刑事冤錯案件嚴重的危害性和廣泛的社會影響性,有關部門也發(fā)布了司法機關和人員錯案終身負責的意見。對此實務和理論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司法工作人員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可以分為司法善后功能論和司法抑制論兩類。
(一)司法善后功能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度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jīng)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保?]司法善后功能論認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可以起到積極的司法善后作用。第一,增強司法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能夠有效約束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依法行使權力,積極履行義務?!柏熑巫肪繖C制對違法的司法人員根據(jù)過錯的程度進行追責,實質上帶有懲罰的性質,將其自身的利益與行使權力綁定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督促其增強責任心,盡心履職。”[10]第二,規(guī)范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就是司法工作人員正確司法的指南針,能夠讓司法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自己,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司法?!胺删哂蓄A測作用,司法工作人員對照責任追究機制的規(guī)定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測”,從而可以降低刑事冤錯案件發(fā)生的頻率。第三,樹立司法的權威。“法律的權威來源于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刑事冤錯案件頻發(fā)勢必會降低司法的權威,動搖人民的司法信仰。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是依法主動承擔責任,積極糾正錯誤,能夠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樹立司法的權威。第四,落實人人平等的理念。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根據(jù)行為人是否有過錯及過錯的程度進行嚴格問責和依法追償,在保證權利人合法權利得以實現(xiàn)的同時,緩解了財政負擔的壓力,更是落實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二)司法抑制論
持有司法抑制作用論的人認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在規(guī)范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同時,就是在給他們上了一道緊箍咒,抑制了司法工作的開展。其一,抑制了司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在規(guī)范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司法的同時,更是讓他們時刻繃緊了一根弦,辦事小心翼翼,唯恐有半點閃失就會受到責任的追究。工作缺少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做事邁不開步子,躡手躡腳,不利于司法工作的開展。在遇到困難時考慮的不是開拓進取,勇往直前,而是墨守成規(guī),遵守上級決定,時刻回避自己的觀點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免被追究責任,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其二,抑制了司法的獨立性。在討論案件時司法工作人員首先考慮的不是法律的規(guī)定和規(guī)范,而是上級機關的意見和批復,以免自己的判決、裁定被上級法院給否定了,從而受到司法問責。這種“上請下達”的辦案模式抑制了司法工作的開展,同時還有可能造成案件超期未能判決。“另外上級司法機關很可能利用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對下級司法機關的辦案進行干預,影響下級司法機關開展工作的獨立性?!保?1]其三,影響司法廉潔和效率。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可能會導致辦案人員不僅認真辦案,同時也要加強與上級之間的聯(lián)系,以降低自己被追責的風險?!耙恍┓ü賹τ诒緫勺约鹤龀霾门械陌讣捎诤ε卤蛔肪控熑?,就不敢獨立的裁判,一遇到疑難問題即向上級法院請示,等待上級法院作出批復或指示,以化解改判的風險避免被追究責任?!保?2]這種“唯上主義”的辦案模式違背了兩審終審制的精神,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會滋生新的司法腐敗,影響了司法的廉潔。另外,辦案人員為了案件的質量,防止冤錯案件的發(fā)生,法定期限內在未能得到上級指示情況下不敢進行判決,往往導致案件超過審限,影響了司法的效率。
本文認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能夠有效遏制刑事冤錯案件發(fā)生的頻率,對司法行為將起到積極的善后功用,只是因為目前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才產(chǎn)生了存廢之爭。構建合理化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才能減少其消極司法抑制作用,從而充分發(fā)揮其司法善后功能。
(一)建立以審判權為中心的訴訟制度
建立以審判權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就必須在堅持黨的領導下,尊重司法規(guī)律,確保“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的司法模式成為實踐樣態(tài),確保審判權力的體系運行順暢。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政法委的宏觀協(xié)調功能更有助于化解我國建設中的深層次矛盾”[13]。但是有些不符合司法規(guī)律的方面,需要改進黨委政法委領導監(jiān)督工作的方式?!耙M一步理順黨委政法委與政法各單位的關系,支持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支持政法各單位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xié)調一致開展工作,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和使命?!保?4]堅持黨的領導,也要正確處理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胺止へ撠煛⒒ハ嗯浜?、互相制約”是三機關之間關系的概括表述,但是在實際司法工作中,三機關注重配合,而缺少相互制約,而且長期以來也未能形成以審判為中心的制度和模式。要建立“定位科學、職能明確、運行有效的法院職權配置模式”,尊重司法規(guī)律,體現(xiàn)司法權力屬性,確保司法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堅持黨的領導就要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為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劃定政策“紅線”,讓《規(guī)定》成為防止影響司法干預的“防火墻”和“隔離帶”,確保司法權依法獨立行使。
(二)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工作方針
“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是我們黨開展工作的一貫方針,即只要發(fā)現(xiàn)錯誤就堅決追究相關司法工作人員或者單位的責任。無論是誰辦的案件、在什么條件下辦理的案件,是程序上還是實體上,是事實認定上還是法律使用上,是個人決定的還是集體討論表決的,只要犯了錯誤導致了刑事冤錯案件的發(fā)生就要立即糾正,堅決追究相關人員或者單位的責任,以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一起就糾正一起,讓有錯必糾的工作方針成為確保司法公正的新常態(tài)機制。
1.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工作方針,就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追責隊伍
對于該隊伍的建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追責能力。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是一項很專業(yè)的工作,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隊伍要具備高于一般司法工作人員的能力和要求。要建立責任追究隊伍的員額制度,嚴格把關人員進退機制,在通過司法考試的辦案人員中進行遴選,另外平時還要進行不斷地學習和培訓,對于不能履職的人員要及時清退。(2)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要想還原刑事冤錯案件的客觀真相,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追責隊伍要刻苦鉆研,有了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完成黨和國家交給自己的神圣使命。(3)司法作風。追責隊伍要保持良好的司法作風,增強責任感,身正才能服眾,要抵擋住金錢、人情、關系、權力的干涉。只有做到“求真務實、廉潔自律、清政愛民、勇于擔當、銳意進取”,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追究責任維護公平正義的目的。同時也要嚴格落實《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要求辦案人員在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過程中能夠恪守法律、廉潔秉公、不徇私情,為防止司法人員過問案件和干預責任追究架起“高壓線”。筆者建議統(tǒng)建追責機構,從而改變目前自家人自斷其案的尷尬現(xiàn)狀,避免受到社會質疑自家人“護短”行為。應該在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巡回法庭中組建刑事冤錯案件法官懲戒委員會,制定規(guī)范的選任程序,讓品行端正、經(jīng)驗豐富、專業(yè)水平較高的人員通過遴選進入隊伍。
2.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工作方針,就要樹立人人平等的理念
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人人平等理念,是指在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中任何人犯了錯誤,無論責任人的地位、權力、政治面貌、才能業(yè)績如何,都應平等追究其相關責任。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追究時要平等,不能因相關責任人的身份、地位、權力大小、財產(chǎn)狀況等不同而有的追究,有的不去追究;(2)承擔時要平等,不能因責任人的地位不同而有的承擔責任,有的不承擔責任;(3)執(zhí)行時要平等,不能因責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待遇。在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中堅持人人平等理念,就是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規(guī)定的特權,只要辦錯了案件就要追究其責任,絕不允許以任何借口逃避法律法規(guī)的追究和制裁。
(三)建立科學和完善的責任追究體系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
(1)提高法律位階。刑事冤錯案件是司法公正的頑疾,1979年的刑法中規(guī)定的瀆職罪和刑訊逼供等犯罪雖然形成了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法律的萌芽,但是長期以來對于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的司法問責并未形成規(guī)范的法律體系。因此,要提高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法律位階,就應該早日制定一部科學系統(tǒng)的《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法》。
(2)責任終身追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些刑事冤錯案件的發(fā)現(xiàn)歷經(jīng)很久時間,發(fā)現(xiàn)之后有的司法人員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如何進行追究?有的已經(jīng)退休了,或者病入膏肓,如何追究和承擔責任?應該本著快捷高效的原則,實事求是從發(fā)現(xiàn)冤錯案件開始就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建議出臺標準,對于已故人員的要通報給予澄清事實,對于退休的或者病入膏肓的要按照規(guī)定進行審理,但是在責任承擔上可以進行人性化考慮,這樣不違背法律,也符合人情,更能得到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認同。
(3)界定追責對象。第一,界定范圍。范圍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過寬會影響司法的獨立性,降低司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最終影響司法的公正。過窄又會損害受害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很多冤錯案件得不到矯正和救濟。建議對象界定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人員。第二,區(qū)分主體。要區(qū)分單位責任與個人責任,第一領導責任、主管領導責任、業(yè)務庭室領導責任、主要承辦人責任、協(xié)同辦案人責任都要具體明確。第三,厘清方式。根據(jù)承擔責任的大小可以細化為紀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
(4)健全和完善程序。第一,啟動程序。受害人的申訴,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法院內部的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外,“還要建立一個常規(guī)的類似于英國的刑事復審委員會”[15],專門負責受理審查刑事冤錯案件的責任追究啟動程序。對于程序的啟動,既可以由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責任追究機構依職權進行啟動,確保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程序啟動的快捷高效。第二,審理程序。要建立一個暢通規(guī)范的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審理程序,審判人員要由具有熟悉刑事案件特點和規(guī)律的資深刑事法官來組成合議庭,人數(shù)建議為5人,并且做到全程錄音錄像。公檢法三機關要通力配合,力爭還原冤錯刑事案件的發(fā)生原因和真相。同時要求當事人和責任人均到庭參加訴訟,充分聽取責任人的解釋和當事人的申訴,以免發(fā)生追責錯誤和不當,避免司法不公的二次出現(xiàn)。第三,執(zhí)行程序。要高度重視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的執(zhí)行落實,加大監(jiān)督力度。刑事冤錯案件給受害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工作丟失,在宣告無罪釋放后社會融入也很困難,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因此,依法及時落實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于受害人的精神撫慰將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2.堅持區(qū)別對待原則
“區(qū)別對待原則的含義是指在對司法工作人員問責的同時應該區(qū)別對待追究。該追究法律責任的追究法律責任,該承擔民事責任的追究其民事責任,該承擔紀律責任的就要追究其紀律責任?!眻猿謪^(qū)別對待原則,能夠清晰界定相關責任,使得司法工作人員能夠依據(jù)法律獨立進行辦案,避免像過去那樣被上級機關否定了的就會被追究責任的風險。堅持區(qū)別對待原則能夠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有效遏制新的司法腐敗,保證司法廉潔。堅持區(qū)別對待原則能夠讓司法機關及其辦案人員根據(jù)案件的性質、特點、當事人的相關情況,結合客觀的實際去全面把握處理案件。在法定期限內,為了保證案件的質量,防止冤錯案件的發(fā)生,在未能得到上級指示情況下也敢于進行判決,在規(guī)定的審限內結案,保證案件得到公正處理,提高司法的效率。
3.堅持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要求
堅持主客觀相統(tǒng)一要求,可以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結果歸責原則錯誤。過去將結果歸責原則作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原則比較便利司法操作,但是只考慮到了客觀結果的一面,沒有考慮到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主觀上是否有過錯或者有過失,無疑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有刑法上的客觀歸罪之嫌。堅持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要求,在落實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中可以保證公平公正地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結果歸責原則錯誤。事實與法律是司法工作的起點,對于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落實就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才能保證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運行的客觀公正。“要形成規(guī)范常態(tài)的倒逼機制,不僅要看到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的客觀事實,還要考慮責任人主觀上是否有故意或者過失行為”,“所造成損失的過錯范圍,過錯的起因,以及對該公務員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也應進行合理的考量,作為判定追償數(shù)額的一個參考方面。”[16]這樣既能保證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落到實處,同時又能避免司法“二次不公和傷害”的出現(xiàn)。
(四)優(yōu)化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外部運行環(huán)境
妥善處理受害人及其家屬的訴求。受害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應當給予維護,但是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訴求應當正確處理。因此要頂住壓力,正確對待被害人及其家屬的訴求,合理引導進行安撫救濟,讓其理性表達訴求。
理性對待媒體與社會輿論。公眾輿論會影響著法官的裁判,要正確對待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不能讓媒體與輿論代替了法律的審判。司法機關只有做到不為媒體與社會輿論所左右,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進行判決,才能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保持健康的形象,為人民群眾所信任和尊重。因此,要“主動、全面、客觀地回應社會關切,把握輿論宣傳和輿情應對引導的主動性”[17],從而為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對于嚴格公正司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為還存在著缺陷和不足,會影響其司法善后功能的發(fā)揮。因此,本文探討了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缺陷及其完善構想,以期推動刑事冤錯案件責任追究機制的合理化構建。
參考文獻:
[1]周永坤.錯案追究制與法治國家建設——一個法社會學的思考[J].法學,1997(6):7-11.
[2]趙秉志,袁彬,彭新林.新刑法十年中典型案件的觀察與思考[J].法制資訊,2008(10):35-37.
[3]李建明.刑事司法錯誤——以刑事錯案為中心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3.
[4]周劍浩.人民法院錯案責任追究制新視角[J].法律適用,2003(12):54-56.
[5]黃霞,李化.錯案責任追究制度的理論與實踐[J].理論月刊,2000(9):17-19.
[6]姚建才.錯案責任追究與司法行為控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5):28-36.
[7]廖永安.關于錯案責任追究制的反思[J].江蘇社會科學,1999(3):30-34.
[8]馮嘉林.取消個案請示應以改革現(xiàn)行錯案追究制度為基礎[J].法律適用,2006(9):98-99.
[9]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3(1).
[10]游偉.防范冤假錯案需強化違法查究機制[N].人民日報,2013-05-13(2).
[11]詹達明.強化司法監(jiān)督建立司法法律責任追究制度[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1(4):40-41.
[12]高德道.錯案追究的理性思考[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3):16-17.
[13]劉濤.政法冤案的政治背景闡釋[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3):12-13.
[14]孟建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chuàng)政法工作新局面[J].求實,2013(4):20-21.
[15]馮春霖.英國刑事錯案及其改革:由伯明翰六人錯案到CCRC[N].人民法院報,2013-05-24(5).
[16]瑪依努爾·買買提.淺議行政追償?shù)某绦驑嫿ǎ跩].法學理論,2012(22):46-47.
[17]陶凱元.抓住歷史機遇破解當前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J].人民司法,2014(13):16-20.
(責任編輯:曾耳)
Study on the Wrong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of Criminal Cases injustice
WU Guang-jin,HUO Jing-rui,PEI Guo-gang
(People's Court of Gushi County,Gushi 465200,Henan,China)
Abstract:Criminal injustice wrong case to safeguard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fair. However,this mechanism currently exists: Responsibility wrong concepts and principles,scope and modalities of blurred,institutions and the absence of the team owes formalize accountability program deletions,defects such as lack of supervision procedures;for this mechanism currently exists scholars: Positive said negative to say and improvement of standards,said the three debates,but the mainstream view is that the only specifi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improvement,said judicial reform;the mechanism for criminal justic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behavior: On the front of the judicial aftermath think it can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responsible person,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the staff of the judiciary,establish the authority of the judiciary,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n the negative judicial suppression think it suppresse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l staff motivation and justice,aff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judiciary;and finall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jurisdiction as the center of litigation system,adhere to“seek truth from facts,mistakes must be corrected,”the work policy,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four accountability system,optimizing the external operating environment,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of building a criminal cas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injustice wro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injustice cases;wrong case responsibility;justice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6)03-0092-07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項目]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審判理論重大課題“完善刑事冤錯案件國家賠償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吳光金(1965-),男,河南羅山人,鄭州大學客座教授,固始縣人民法院院長;研究方向:民商法學。